1、“纳比”一词,是诗人卡扎利斯在希伯来语中采用过来的,原意为先知、预言,取此名称旨 在表明革新绘画,否定一切学院派教条的信念以及创作思想同宗教、神的密切联系。纳比派从何而来?想要了解纳比派,就要先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保 罗高更。西方 现代艺术始于 19世纪 80 年代,这个时期的高更、梵高以及塞尚都在不同方向 为西方现代艺术做出了贡献。高更属于后印象主义画家,他 认为印象主义只强调外在的表现,而忽略了内心。英国作家毛姆曾以高更的经历为蓝本写过一部著名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作家,他 厌 倦了社会,便到了塔希提 岛上生活。小说中对高更的生平与人格的描述不尽真实,但也正是这部
2、小说让高更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得到了世人的关注。纳比派画家借鉴印象派对色彩的表现手法,并进一步研究色彩规律,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对光和色的主观处理,更加注重主观情感与色彩的融合。它在其存在的十年里,致力于宣传以高更为代表的象征主义和综合主义艺术思想,竭力支持塞尚、梵 高、雷东以及修拉等艺术家。德尼和塞律西埃等人的理论创作和著作对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的诞生做出了很大贡献。维亚尔是纳比派画家,也是内景主义画派领袖之一,维亚尔着力于小型的重复图案,将人物融合在背景之中。他也绘制大型装饰画板和屏风,起初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很深,力图使作品具有象征的、神秘的境界,单纯的色彩块面构成了画面的形象。在
3、他看来艺术应该是精神的创造物,画家应该从主观上重新安排它们,这种重新安排必须从美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出发,自然界的任何物象只不过是按照一定规律被安排过的色彩所覆盖的一个平面而已。绘画题材多为富裕的家庭主妇或操劳家务,或闲聊静坐,或缝纫刺绣,多是周围常见的一切,颇具安静闲散、平和雅致的特点,也被称为亲和主义的代表画家。他在风格上十分讲究稳定与简洁,精致与严谨,善于将生活场面转换为装饰性的色彩处理,大块平涂的灰色与点彩效果十分和谐地统一于画面。到了 20 世纪初,维亚尔开始抛弃自己原来的观念和画法,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室内情景画。以印象主义的色彩和笔法再糅合象征主义的构图,来描绘温暖的家庭室内情景。这时
4、期他认为印象派的色彩和技巧是可以借鉴的,著名的八角形的自画像,竟会令人怀疑是 15 年后野兽派的杰作。是维亚尔在纳比派时期创作的,但纳比派毕竟只是一个存在了短短十年的团体。在纳比派之后,维亚尔的艺术之路仍在延伸。与好友博纳尔(Pierre Bonnard,同为纳比派成员)一样,维亚尔的艺术周期也很长:短暂的纳比风格并不足以概括画家的一生。以现在的观点来考察曾经的纳比派成员,他们实际充当着画家兼设计师两种角色;这一点维亚尔表现得更为突出。维亚尔的肖像画、小幅室内画以及大幅装饰性壁屏风构成了作品的主要部分。然而,不管是他的小幅油画,还是大幅装饰壁屏,他选用的题材大多都是身边熟悉的事物,用手中的画笔
5、完美地实践着两重身份。维亚尔的早期作品色彩明亮、主题简单,整幅画面的色调和气氛统一,具有 强烈的装饰效果。对他影响较大艺术家主要有:高更、 华托、 夏尔丹、科罗等高更的综合主义绘画风格对维亚尔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在 1890 年的自画像中,他以写实的头像轮廓为基底,用高 纯度的柠檬黄、橙黄、粉红表现人物的头发、皮肤和胡子,色彩夸张,完全脱离了人体毛 发和皮肤真 实的色彩,背景则是大面积的黄绿色,画面呈现出整体色彩的和谐与局部鲜艳色彩的主观色彩对比的艺术效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这幅著名的八角形的自画像 ,竟会令人怀疑是 15 年后野兽派的杰作1891 年的 睡眠 ,画 面描绘的是人
6、物在卧室内睡眠的情景。暖灰、灰绿、棕色组成画面的主调。画面主体是床和人物,床头、 米白色的枕头、棕灰和暖灰绿色的被子、人物的外轮廓都是用随意的线条勾勒,色彩接近于平涂,光影效果完全被弱化了,每个物体只有线条和色彩, 没有体积感,体现出一种装饰趣味和纯绘画感。维亚尔是一位和谐色彩大师,他的作品色彩丰富多变,色调和谐,被称 为绘画壁毯。代表作公园是由三个画面组成一个完整的构图,也成为三联画,很像北欧三伏对称的祭坛画。原是画家受纳比派的支持者纳坦森的委托而作,作为装饰餐厅之用。画面上描绘的是巴黎公园的一角,淡淡的阳光下几个妇女闲坐在长凳上,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与孩子们玩耍,有的默默地独坐。整个画面以平
7、坦的绘画方法作处理,有意减弱空间升读和体积感的表现,讲究色块与色块的和谐配合,并在大的色面中加进密密麻麻、小而有规则的不同色点,形成丰富而生动的色彩效果。人物刻画及其简略与概括,完全服从整体的效果,有些脸与手仅是一块色块。画面色调沉着清朗,偏于冷灰,画法风格虽与博纳尔相似,但对色调与情趣的处理却有天壤之别。同类色和邻近色在色相上的弱对比关系,它们可构成丰富、优 美、统一、和谐的色彩调合关系。维亚尔就善于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的变化,他很多作品的主体色调是由同类色或相邻色彩搭配形成。他在冷色域里选择了以蓝色、蓝绿色、紫色等冷色,在暖色域里选择米色、褐红、暖绿、棕黄色等暖色,然后进行冷暖、明暗、强弱、
8、纯灰的色块推移, 表现出色彩的多样和丰富。由于色彩真正的和谐是调合和对比的统一体,所 以只有调合关系的色彩未免显得单调乏味,所以画面中再配以少量补色或者对比色增加对比,从而构成生动有力并且和谐的色调。维亚尔还善于用降低纯度,互相渗透的方式使画面中的互补色变得和谐,例如:在打扫卫生的女人中,他大胆地使用了红色和绿色这对互补色,绿底红花的壁纸色彩斑斓,为了使红色和绿色协调, 维亚尔将红色、绿色降低明度和纯度,在深绿、墨绿、粉绿的底色上配置上星星点点的灰红色,使壁纸的颜色温和地统一在大的色调中,衔接过渡自然,稳重华丽,灰红色的配置又增添了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奇妙效果。女人的衣服上的灰绿色、家具的墨
9、绿色和壁纸的绿色遥相呼应,桌上的红布、椅子上搭着的白色围巾的红色条纹、画面左边的红色色块和壁纸中的红色又形成呼应关系,不同明度、纯度的红色、绿 色在画面中穿插其中,互相对比,这些相互接近的色彩经过画家的安排形成色彩的节奏和韵律。画面人物、家具、 门以色块的构成形式出 现,加 强了色彩对比的和谐 。这种色彩布局的特点在他的绘画中经常使用 ,带给人温馨、 绚烂、协调 的美感。 蹒跚学步一画中,画家运用了明度接近的高级灰色组合, 浅米灰色的墙壁颜色、米黄底有花纹的地毯,灰蓝绿色的门,屋子角落里几个木板平面是深深浅浅的棕色和浅棕灰色,小女孩的衣服是灰蓝和灰橘粉相间的方格色,灰蓝和门色形成呼应,灰橘粉和
10、 周围的黄灰色形成呼应,巧妙的色彩微差感使画面色彩层次微妙丰富,和谐优美,把握营造出宁谧的整体视觉效果,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幽雅的蓝灰、 绿灰、紫灰、褐灰色 调的作品,不高亢不喧闹,给人以精妙感。代表作公园是由三个画面组成一个完整的构图,也成为三联画,很像北欧三伏对称的祭坛画。原是画家受纳比派的支持者纳坦森的委托而作,作为装饰餐厅之用。画面上描绘的是巴黎公园的一角,淡淡的阳光下几个妇女闲坐在长凳上,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与孩子们玩耍,有的默默地独坐。整个画面以平坦的绘画方法作处理,有意减弱空间升读和体积感的表现,讲究色块与色块的和谐配合,并在大的色面中加进密密麻麻、小而有规则的不同色点,形成丰富而生
11、动的色彩效果。人物刻画及其简略与概括,完全服从整体的效果,有些脸与手仅是一块色块。画面色调沉着清朗,偏于冷灰,画法风格虽与博纳尔相似,但对色调与情趣的处理却有天壤之别。高更特别喜欢后浪出的这就是系列的那一套书。每本都像是艺术品,拿来就很有读下去的欲望,最重要是,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对艺术大家非常感兴趣,但又对真正的艺术本身是门外汉的人。没有晦涩的表达,没有看不懂的故事背景,不是毫无备注的图画赏析,更像是一种浅尝辄止的梳理,一份对艺术家的敬意,一次对艺术的启蒙。最关键是做的真的很漂亮,拿起来很有手感,印制的精美让人有种敬畏感。看过,感兴趣了,那再去各自寻找最喜欢的最深入的东西,这种感觉很好。“保罗高
12、更(Paul Gauguin),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代表画家。他遵从内心的艺术信念,放弃安逸的生活,远离巴黎,前往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寻找创作灵感。在那座神奇美丽的小岛上,高更创作了一幅幅极具原始性和象征性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艺术体验。”高更 1848 年出生于巴黎。却在 1 岁时举家离开法国来到秘鲁。在秘鲁首都利马生活。这里是融汇了高度文明和野蛮,奢华和脏乱为一体的城市。这里有最洋溢的热带风情,葱茏的植被,芬香浓郁的鲜花,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环绕城市的黢黑山峦。这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迷人,对于幼小的高更来说,有着致命的深刻吸引。我想,
13、也许从那时开始,就注定他未来的人生,一直在寻求那个梦想中的童年里的热带岛屿。也许从那时起,就注定他会在人间天堂塔希提,度过他最特立独行又值得纪念的一生。17 岁时高更决定出海。那时候他被卢梭的思想 ,觉得在未开化的世界里,人们以一种高贵的野蛮人的方式生活着,自由分享食物和性爱。而身在文明社会的他,梦想竟然是,有朝一日可以成为这样的野蛮人。带着年幼时对热带生活的执念,高更先去了巴拿马。他对那里抱有理想化的幻想,以为那里和他记忆中的秘鲁的利马一样。到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里到处充斥着他不喜欢的人欧洲殖民者。1891 年高更终于踏上了去塔希提的航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人间天堂大溪地。对他来说,那里是人间
14、乐土,是此生挚爱的地方,更是给他最好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滋养的地方。那是他的伊甸园。他想尽可能的走进当地的文化,想隐藏起自己那个来自欧洲的文明属性,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目标成为一个野蛮人。于是他去到了塔希提西岸的马泰亚村,在这个未开化的纯净之地体验原始生活。也是在这里他留下了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非要说什么成就了高更,我想应该是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深入骨髓的一种原始感,和后来对这种强烈感觉孜孜不倦的追求。如果只看这些,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一个疯子般的野蛮人对原始文明,对年少之梦的坚持。但中间的很多过程在道德上依然被人很多人诟病。没多久他就回到了法国。这时候遇到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就是梵高。他发现梵高和
15、他有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愿意为自己的艺术而忍受痛苦。他们都有想要描绘的艺术,不只是事物的外表,更是支配自身的激情和观念。自然地,后来接受了梵高的邀请和他一起去到了普罗旺斯的阿尔勒,不仅仅因为志同道合,更因为那里的气候和阳光,与高更从小眷恋热爱的热带岛屿感觉很像。于是就有了后来在阿尔勒那里的很多世界名画,比如正在画向日葵的梵高高更的椅子,两个人的黄房子等等。当然还有关于两人争吵,梵高发疯割耳的故事。很多人说高更是浪子,这点不假。就如同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在大多数人心中,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诉求几乎是渣男的标配。本来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有着体面的工作,也娶到了丹麦工业大亨的女儿梅泰,有了五个孩子,按
16、理说应该从此过上人生赢家的幸福生活,走向安稳祥和富余的康庄大道。结果,这个浪子完全不这么觉得。他想要他所谓的自由和梦想,甚至可以为此抛弃一切。工作不重要,本来就是为了挣钱吃饭的营生。家庭也不重要,也许他根本不需要家庭。我不知道高更和梅泰之间的结合是否有爱情的存在,只知道,刚一结婚,高更就开始厌倦这样的乏味生活,想要去寻找新的,想要逃离。高更喜欢画画,还以裸替女性作为创作蓝图,这妻子怎么可能受得了,完全不支持他的艺术事业。禁止丈夫请模特。后来高更居然画了自己家的女仆,还成了后来名画裸体研究,妻子直接把女仆也赶走。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一个浪子的心,是关不住的。高更是浪子,到哪里都会为女人驻足。
17、无论是在阿尔勒还是塔希提,他都能和女人打成一片。也许他早就忘了他法律意义上的那个被他丢在法国的妻子了。他在塔希提先认识了第一个爱人提提,但是嫌人家不符合心中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形象,便很快抛弃了。后来又认识了十来岁的少女泰阿曼娜。这个爱沉默的女孩似乎更适合他的艺术创作。因为高更能在她身上找到神秘感和原始感,甚至连女孩儿诡异的 7 个脚趾头都变成了原始的异国的魅力表现。在塔希提生活两年后,高更的钱用完了,也担心法国艺术界把他忘了,于是又回到了巴黎。就这样说走就走的离开了一直陪伴他的泰阿曼娜。结果他回来以后也并没有卖出去几幅画,以前的老朋友也都各奔东西。他找不到任何心灵安慰和亲近感。在欧洲,他似乎一
18、事无成。于是他又回到了塔希提。但这是泰阿曼娜已经嫁人了,于是他又找了一个羞涩的 14 岁少女。还生了两个孩子。高更这辈子可以说从来没缺过女人,也从没负过责任。从这个角度看,也许他真的不招人喜欢。不过,这个“渣男”也因此受到了惩罚,他在法国的妓女身上感染了梅毒。疾病不断摧毁他的身体让他痛苦不已。这和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也极为相似。他几次想自杀,但都失败了。幸运的是,因为疾病的折磨让他更体验到了极致人生。于是有了那副他最经典的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到哪里去?。高更自己说“临死之前,我把所有能量都注入这幅画中,这是一种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的痛苦激情,我眼前的景象如此清晰,仿佛所有的匆匆
19、逝去的事物和生活都一一再现。”是啊,人往往在最痛苦的时刻最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在离生命尽头最近的时刻最能变得透彻。有时候,成全一个人的是他的完整经历。从出生那一刻起,所在的环境,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会变成这个人最终价值观和行为的解释。高更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粗鲁和高雅并存,强烈的想要表达自我证明自己的价值,甚至以牺牲他人的幸福为代价。若要以世俗道德去看,高更无疑是典型的渣男,但若要以对艺术和对自我内心追求的坚持来看,他也绝对配得上伟大。人类历史上总是需要这样富有传奇色彩,奇葩到让人难以评判其好坏的人存在。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说的,有人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
20、迷不悟的啥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为的只是不负心中的热情与理想。888 年 12 月,表现椅子的主人高更离去后梵高的寂寞和孤单。放在空椅子上的书意味着巴黎的艺术界,并且暗示高更的行踪。高更 对梵高而言,就像是 这张画中所表达的,是黑夜里的明灯。然而就在梵高画了这张画的同时,两人的关系亦宣告结束。 “椅子摆在斜线的地板上, 那上面放着他一刻不离的烟斗和烟丝, 可是椅子上和周围都没有人, 他大概已经意识到高更将要离去 , 而自己又要陷于没有欢乐也没有争论的孤独境地。这幅画所传达出来的悲凉情绪是如此之浓, 以致令人从中体会出凡高孤寂落寞的眼神。因而, 这把椅子也可以说是凡 高自画像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看, 凡高的椅子只是一件静物而已。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看, 这张空椅和放在上面的烟斗和烟草可谓孤独的明显象征。“空椅有许多空椅, 将来还要有更多的空椅早晚总要除了空椅之外, 什么也没有。”(凡 高)葛饰北斋(1760 年1849 年)KatsushikaHokusai,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 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