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759511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疟疾流行病学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疟疾流行病学知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3月,主要内容,概述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治疗预防与控制,一、概述,疟疾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疟疾、艾滋病、结核)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日作为“世界疟疾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卫生部决定:自2008年起,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一、概述,我国疟疾流行防治历史据记载,20世纪40年代之前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疟疾患者,病死率约为1。1933年云南省疟疾大流行,死亡

2、3万余人。1910年修筑滇越铁路,因患疟疾死亡67万人。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疟疾流行的县(市)达1829个,占当时县(市)数的80%左右。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我国发生过两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中原五省(苏鲁豫皖鄂)流行最为严重,五省疟疾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一、概述,山东省疟疾流行历史及危害山东省曾是间日疟重度流行省份之一,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20世纪 60年代和7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两次大流行,年发病人数分别高达600万和400万以上。全省各县均有发病,以泰沂山区南侧和西侧平原地带流行最为严重。当时鲁南、鲁西南的许多县、市发病率达40%50%,不少村庄发病率高达80%

3、90%,有的病例因并发症发生而死亡,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二、流行病学,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 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两个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温度、湿度、雨量等)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 化教育、人群活动等)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一)、传染源,疟疾现症病人或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且只有外周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疟疾发作数次血中出现配子体后,即有传染性,发作次数愈多,传染性愈强,疟区的传染源主要来自当地居民带虫者,非疟区则主要是来自疟区的人员及去过疟区的居民。,(一)、传染源,配

4、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如间日疟在无性体出现23天之后出现配子体;而恶性疟则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复发时第1天即有配子体,故其传染性随病程延长而增加。配子体的成熟程度和雌、雄比例,亦与感染能否成功有关。 间日疟传染期约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二)、传播途径,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是重要蚊媒传染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的400余种按蚊中,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种。已知我国有按蚊56种,其中证明5种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

5、日月潭按蚊。,非洲的主要传疟媒介,非洲主要的传疟媒介为冈比亚按蚊(An. gambiae)致死按蚊(An. funestus)阿拉伯按蚊(An. arabiensis) 其中冈比亚按蚊媒介能量高、分布广泛且难以控制。,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按蚊 库蚊 伊蚊 体色: 大多灰色 大多棕黄色 多黑有白斑 活动: 多在夜间 多在夜间 多在白天,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按蚊 库蚊 伊蚊 静态: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体与停落面 成角度 平行 平行,(二)、传播途径,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

6、期,受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所不同。,(二)、传播途径,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三)、易感人群,人体对各种人类疟原虫普遍易感。多次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表明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高疟区初生儿可自母体经胎盘获得抗体IgG,3个月后抗体消失而易感,两岁以内发病率较高,此后由于自然感染后免疫力的增长,故感染轻、发病少;一般高疟区25岁以上的居民,均对疟疾有一定免疫力(获得性免疫)。,(三)、易感人群,人群发病率因流行程度及机

7、体状况而不同。高疟区,成人发病率较低,儿童和外来人口发病率较高。婴儿血中胎儿血红蛋白不适于疟原虫发育,故先天疟疾和婴儿疟疾少见。,(四)、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疟疾流行的两个重要自然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媒介蚊种的生存与寿命有一定影响,因而间接影响疟疾的流行。一般气温低于16或高于30都不利于媒介蚊种生长,并能抑制蚊体内疟原虫孢子增殖的速度。,1、自然因素,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随地区与媒介蚊种孳生习性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多雨成灾,可引起疟疾爆发流行,而在另一些地区,少雨干旱亦可造成爆发流行。降雨季节的分布也左右着疟疾流行的年内季节变动,温带地区的低洼易涝地

8、带,疟疾流行高峰季节多在雨季之后。,(四)、流行因素,2、社会因素人类社会活动(战争、灾荒等)生产建设生活的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等 这些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疟疾的流行相关。,(四)、流行因素,3、流行特征 疟疾分布广泛,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发生。 间日疟疟疾流行于全省,是我省主要的寄生虫传染病。恶性疟在我省不流行,即无当地感染传播病例。现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中越、中缅边境及非洲国家。,三、疟原虫生活史,疟原虫的种类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恶性疟原虫( Plasm

9、odium falciparum p.f)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p.m)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 三日疟和卵形疟。目前,在我省只有间日疟。,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按蚊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三、疟原虫生活史,(一)、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蚊体内发育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 蚊胃腔内 受精 (配子、有性生殖) 合子 动合子 间日疟(10天) 穿胃壁上皮细胞 恶性疟(12天) 囊合子(卵囊) 蚊胃壁 子孢子 (

10、孢子增殖),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温度条件:1630之间是疟原虫孢子生殖的适宜温度,在自然条件下,气温在2426时,疟原虫完成子孢子发育所需的时间,间日疟原虫为10天,恶性疟原虫为12天,为疟原虫的外潜伏期。,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二)、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1.红细胞外期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时期统称为红细胞外期,因此时红细胞内尚无疟原虫寄生而称为红细胞前期。2.红细胞内期 分为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和配子体形成两部分。,人体内的发育 子孢子(蚊唾液腺内) 随血流进入肝细胞 红外期裂殖体 红细胞外期 红外期裂殖子 (裂体增殖) 进入红细胞 间日疟(8天) 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

11、) 恶性疟(6天) 48小时 裂殖体 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 (裂体增殖)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疟原虫分解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成为疟色素,积蓄于细胞浆内,随着虫体发育,疟色素逐渐增多。裂殖体成熟后,被寄生红细胞破裂,裂殖子和疟色素等内含物质进入血液,一部分裂殖子被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健康红细胞,开始新的一次发育,如此循环往复。,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完成每次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所需时间间日疟为48小时,恶性疟为2448小时。每当裂子体破裂,裂子体进入新的红细胞,患者即产生一次临床发作。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因恶性疟原虫发育常不同步,

12、因此临床发作周期也不规律,多为每天发作。,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配子体形成:红细胞内疟原虫经过几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体.这是疟原虫有性生殖的开始。间日疟原虫配子体较早,在无性体出现后23天出现。恶性疟配子体是在内脏组织的小血管内发育,一般发病后512天成熟的配子体才在周围血液内出现。,疟原虫的寿命,人体免疫力对疟原虫的生存是有影响的,所以,这里说的疟原虫的寿命与指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的寿命;或者说是感染后的疟疾病程。 疟原虫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寿命,恶性疟原虫约1年,少数可达3年;间日疟原虫通常为2 年,有的可达5年或10年。,疟疾的复发与复

13、燃,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不产生休眠体,即无真正的复发;临床上所见停止发作后重新出现发作,是由于原虫数因药物或免疫力一度压低后重新升高所引起,称复燃或再燃。 间日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生活史小结,1、宿主(中间宿主):人2、媒介(终宿主):按蚊( )3、感染阶段:子孢子4、感染途径:蚊虫叮咬5、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6、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7、传染源: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 带虫者,四、临床表现,疟疾的定义: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和脾大、贫血为特征。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疟疾临床上以间歇热、

14、发作期与潜隐期交替、继发贫血和肝脾肿大为特点。疟疾发作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 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潜伏期:间日疟的潜伏期可有短长差别,短者为1125天,长者为69个月,有报告超过1年者;恶性疟的潜伏期为1116天。 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疼、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镜检多为阴性。 发作期:典型的疟疾发作为先冷、再热、后汗。 发冷:患者始感四肢和背部发冷,继而周身寒颤,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同时伴头痛、关节酸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开始迅速上升。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发热:患

15、者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血,口渴,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五岁以下的患儿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症。此阶段持续24小时。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出汗: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多次发作后可见脾大。 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镜检所见原虫间日疟以大滋养体为主,恶性疟可能在此期查不到疟原虫或查到个别环状体。,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125天,多有前驱期。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

16、一次,发热时间长,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为主,故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恶性疟临床表现特点: 潜伏期1116天. 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 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 恶心、 呕吐、贫血等;热型复杂。 出汗期不明显。 间歇期极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 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有二次发热) 体温曲线呈“M”型。,其他类型疟疾,1. 脑型疟是指在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后,具有高死亡率的疟疾昏迷综合症。常见于恶

17、性疟,以幼童及无免疫力的患者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常有昏迷、惊厥、去皮层僵直等,病情复杂、危重,预后凶险,治疗不当常致患者死亡。,2.先天性疟疾,是指婴儿在母体内感染疟疾,在因胎盘损伤或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受损,母体沾染胎儿伤口等可造成先天性感染。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但热型欠规则,不宁、厌食、呕吐、腹泻、多见,吸吮反射明显减低,时有肝大、贫血。,3.输血后疟疾,有输入疟疾患者或带虫者的全血或血制品造成受血者罹患疟疾者为输血后疟疾。由于输入的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直接进行裂体增殖,故无传统上的潜伏期。,4.孕妇疟疾,孕妇疟疾的症状一般较明显,特别是感染恶性疟时,易于发展为重症

18、疟疾伴低血糖、肺水肿,且往往造成早产或死胎,产出婴儿的体重亦偏低。,5.婴幼儿疟疾,婴幼儿疟疾起病常呈渐进型,主要表现为行为迟钝、厌食、呕吐;绝大部分发热,但热型不规则;畏寒多余寒战,约有半数出现高热后出汗,病程较长,易于发展成重症疟疾,特别是脑型疟。,6.机场疟疾,机场疟疾是指由飞机(其他交通工具)将具有感染性的按蚊由疟疾流行区携带至无疟区机场(车站、码头等),患者在这些场所及其附近被蚊媒叮刺致使疟疾发作。由于患者一般无免疫力,故病情常趋严重,以恶性疟为多见。,五、疟疾的诊断,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对疟疾病例作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疟疾诊断包

19、括: 1、临床病例诊断 2、实验室诊断 依据WHO的标准,实验室诊断是疟疾病例确诊的基础。,(一)、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发病时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大等体征,以及实验室结果,予以诊断。,(二)诊 断 标 准,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符合以下任何一点即为疟疾: 血液中查见有疟原虫; 临床症状典型; 抗疟药物治疗有效。,(三)临床诊断要点: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体温短时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后很快下降,然后 有不同程度的出汗。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

20、且有规律。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发作者较少。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 轻,有“自愈”的趋势。有溶血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实验室诊断 疟疾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包括:1、疟疾病原学诊断技术(1)病原学诊断(显微镜血片检查) (2)病原免疫学诊断(快速免疫诊断 试条)(3)病原基因检测(PCR) 2、疟疾抗体诊断技术 (IFA),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 患者有发热症状(超过375)且热型具有典型的疟疾周期性发作特征;镜检确诊病例: 患者有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75),

21、病原学检查(显微镜血涂片检查)结果阳性 试治有效病例: 患者有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75),采用抗疟药试治并证实有效。,六、疟疾的治疗,(一)、有关间日疟临床和治疗的定义,1、临床治愈(Clinical cure) 指疟疾急性发作症状消除但疟原虫可继续存在于人体红细胞内。 2、复燃(Recule scence) 由残存于人体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引 起, 指疟疾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红内期疟原虫未全部杀灭,2个月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3、复发(Relaps) 由肝细胞内疟原虫休眠子引起,指在上一年流行季节的疟疾病例经治愈后,于第二年非流行季节再次出现疟疾临床症状。 4、根治(radical t

22、reatment) 指不仅临床症状消失而且包括红内期和肝内期所有疟原虫被消除,使复燃和复发均不能发生。,(二)、常用抗疟药的种类和药理,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 这类药物可有效地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达到控制发作和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抗疟药除伯氨喹外均属此类。,1、氯喹 (chloroquine): 4 -氨基喹啉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杀灭作用。(1)杀虫机理: 抑制疟原虫DNA复制和破坏血红蛋白酶。(2)主要的副反应:有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精神异常,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和房室传导,故心脏病患者慎用。,(3)药理特点: 胃肠道

23、吸收迅速而完全,顿服06g后23h在血浆内可达到或超过有效浓度;其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内高1020倍。有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比无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又高2025倍,血浆浓度15ug/L时对间日疟原虫有杀灭作用,20ug/L对恶性疟原虫有杀灭作用。氯喹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较长(约1020天),主要经肝脏代谢后从胆汁排泄。,(1)主要药理特点:与氯喹相似,但无交叉耐药性口服吸收好,先储积于肝脏,逐渐释放入血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较长,约为2128天(2)主要的副反应: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血清谷丙转氨酶短期升高,肝病及孕妇慎用肝内蓄积作用,连续使用不能超过4个月。,2、喹哌(piperaquine )

24、,常用于治疗抗药性恶性疟作用迅速,代谢也快,复燃率较高单方: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复方: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青蒿素+萘酚喹) 复方青蒿素片(青蒿素+哌喹 ),3、青蒿素类药物,(1)蒿甲醚(artemether) 脂溶性,常用肌肉注射 使用简便,但保存要求高(2-10)(2)青蒿琥酯(artesunate)水溶性,常用静脉注射 使用要求高(临用前稀释),但保持简便(常温保存),杀肝内期疟原虫的药物(目前只有伯氨喹),伯氨喹(primaquine) 8氨基喹啉类药物,是目前临床用于间日疟根治的唯一药物。(1)杀虫机理:抑制线粒体氧化和消耗还原性辅酶

25、而破坏红外期的糖代谢和氧化作用。(2)主要副反应: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者,可致严重急性血管内溶血。,(3)药理特点: 肠道内吸收迅速,但排泄也快,血浆半衰期仅68h; 肝脏浓度高于血液浓度; 需连续多次服药才能有效; 根治效果与剂量、疗程、虫株和人体免疫水平有关,但治疗天数不能少于8天,总剂量不能少于180mg。,治疗的一般原则1、早期治疗:凡疟疾病人一定要及时治疗,对无免疫 力的恶性疟尤需及时,以免转为脑型疟。2、全程足量:所有病例均需全程足量以防复发或复燃。3、给药途径:一般患者均适用口服给药,凶险型疟疾 患者应酌情以注射途径给药。4、联合治疗:根治间日疟需用组织期裂殖体杀

26、灭剂与血内裂殖体杀灭剂联合治疗。对抗药性恶性疟也要用联合疗法。5、对症治疗和护理:除及时使用抗疟药外,对症治疗和护理也相当重要。,现症病人的治疗原则,1、间日疟病例的治疗:(1)对已确诊间日疟病例,按照卫生部制订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采用氯/伯八日疗法予以规范治疗。(2)对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未能明确诊断感染虫种时,可直接采用青蒿素类药物加伯氨喹进行治疗。,现症病人的治疗原则,2、恶性疟病例的治疗: (1)对已确诊的恶性疟病例,按照卫生部制订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采用青蒿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2)对重症(凶险型)恶性疟病例应立即收治入院,采用注射型青蒿素类药物或咯萘

27、啶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采用口服青蒿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七、预防与控制,当前我国疟疾流行区的划分 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全国以县为单位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 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依据上述标准我省划分为61个二类县,79个三类县,七、预防与控制,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

28、标。,七、预防与控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启动2010年9月卫生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12个厅局转发了文件,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山东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79个疟疾三类县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并保持消除状态;到2017年,61个疟疾二类县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从而实现全省消除疟疾的目标”。,七、预防与控制,消除疟疾标准 以县为单位连续三年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 ,且达到下述条件:(1)所有病因不明的发热病例均进行了实验室疟原虫病原检查。(2)对所有输入疟疾病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和规范治疗。(3)县、乡(镇)有负责疟疾监测的工作人员、方案及档案资料,发热病人实验室疟原虫病原检查已纳入医

29、疗机构常规检验项目。,七、预防与控制,消除阶段的防治措施 采取以控制和消除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二类县重点加强传染源检索,休止期根治、现症病人规范治疗和疫点处置等,尽快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 三类县重点加大病例监测力度和加强对输入性病例的及时处置,防止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感染。,七、预防与控制,传染源控制和管理发热病人血检市、县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要开展三热病人的血检,并要达到对发热病人进行血检的标准。 现症病人治疗所有临床诊断疟疾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疟疾病例均按照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用药要求进行规范化治疗,对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进行试治,有效者进行全程治疗。所有病

30、例的督导服药由村医负责。,七、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与病例核实首诊医生对发现的疟疾病人要及时进行报告,在病人发现后的1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病例网报后的3日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血片复核。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上年度报告的疟疾病例进行病原学确认和基因分析。二类县发现输入地为本省的确诊疟疾病例,要及时通知输入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七、预防与控制,疫点处置所有疫点(自然村或居民点),1周内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2周内有发热史的居民进行血片镜检。根据情况对其居住地进行药物室内滞留喷洒或预防服药,同时,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

31、提供疟疾防治咨询服务。休止期根治在疟疾传播休止期,二类县全部开展疟疾病人根治工作;三类县根据感染虫种情况开展工作,同时,对上年度间日疟病人进行抗复发治疗。,七、预防与控制,媒介防制所有疫点要根据媒介特性和疟原虫虫种选择性进行药物室内滞留喷洒,加大相关知识宣传,鼓励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提高居民防蚊意识,保护易感人群。健康教育大众健康教育。各县(市、区)疾控机构要通过各种平面媒体、电视、广播、墙体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社区宣传。在乡镇、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和大型建筑工地等设置疟防宣传栏或张贴宣传画,将疟疾防治宣传知识深入基层。,七、预防与控制,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对边境口岸和

32、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商务旅游部门相关人员定期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宣传材料,向出国劳务人员发放健教读本,宣传在境外高疟区和回国后的疟疾防治知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协调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开设疟防健康教育课程,在二类县的学校开展以疟疾防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疟疾防治知识,同时,加强对各中小学校校医疟防知识的培训。,七、预防与控制,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卫生部门要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加强与商务、质检、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定期互通相关信息。做好出境人员疟疾防护工作。卫生部门要协助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旅游、商务等部门

33、开展对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对出境人员提供疟防知识咨询服务;要配合商务部门要督促劳务派遣单位为出境人员提供抗疟药品和防蚊设施。,七、预防与控制,加强入境人员疟疾筛查工作。卫生部门要积极协调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联合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例进行疟疾病例筛查工作,并对疟疾病人同行人员进行追踪随访调查。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向流动人口提供咨询诊治服务,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并及时向其户籍所在地医疗卫生机构通报信息。,谢谢大家,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