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系青年”火遍网络折射青年思想三大隐忧“佛系”一词给人一种佛家中与世无争,一切随缘的感觉,带有几分出世的意境,又让人感受到几分阿 Q 精神的“胜利”。百度百科对“佛系”的解释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在我们这样一个讲究符号互动的时代里,任何标签的盛行,都是为了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不论是自矜的“吃货”,还是自嘲的“油腻大叔”,抑或自我吐槽的“佛系青年”,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无可无不可的“佛系青年”,表面上是一种看淡一切、怎么都行的从容与淡定,实际上却隐伏着年轻人某种意义上的精神缺“钙”。第 1,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心理
2、。由于“拼爹”等非公平话语的渲染,以及社会竞争环境公平性原则部分缺失,导致年轻人目标模糊甚至缺失。没有目标的同时也导致缺乏向上的驱动力,“被动式的”缺乏上进心,显现出一种心理的早衰化。此外,信息时代中社交化大潮以及个人形象的高度突显,使年轻人的自我意识突出,将置于社交平台自我美化,其社交平台上的“我”和现实的“我”形成存在的落差,使得自卑感滋生,“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形成二元对立,催生现实中自我迷失、自我催眠的“鸵鸟心理”。“管它呢,只要不饿死就行。”常州新北区一位 90 后学生告诉我们。可见,与其说所谓“佛系心理”,倒不如称其为“伪佛系心理”,“佛系读书”“佛系工作”等“佛系行为”实则影
3、射的当下青年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心态。第 2,是一种“放弃抵抗”的丧心理。与其说佛系是“一部无所谓、逃避现实的生活史”,倒不如说佛系是“一部放弃抵抗生活史”或者“一部妥协生活史”。当下青年之所以自称“佛系”,试着看开一切,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看不开,事情也依旧解不开;他们自觉放弃抵抗,是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事情抵抗了也不会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那还不如假装豁达,让自己好过一些。但这种心理,其实是很多青年在强势生活下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这种消极心态的后果是丧失向上的积极性,得过且过的生活和学习,青年本该有的精神面貌荡然无存。第 3,是一种缺乏自主观念的消极心态。当下不少青年缺乏自主观念、抑
4、或是欠缺独立成事的能力。很多青年人遇到问题没办法、面对责任没担当、遇到困难没主见,活脱脱的妈宝男、公主病。一进入社会便是两腿发软站不住脚、身体发虚挺不起胸,当真的压力、真的难题接连到来,终究是应接不暇、难有作为,只能一让再让、一忍再忍、一退再退。据调查,也有的青年人,的确有想法、有主意,肯吃苦、肯作为,奈何意志并不坚定、动能并不强劲,就好比擂鼓扬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没了士气,还拿什么去努力、去奋斗? 当下,青年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确实多,但青年人就要有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强劲的朝气绝不能被现实所打败,要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长的必修课。“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会梦想成真”,能力不足就加强历练学习,责任缺失就涵养担当意识,让“青春无畏”这个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全面迸发出来。当然,社会各界都应给与足够的理解和包容。我们的舆论应加强正面引导,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让广大青年自主发声,或是代表青年人群表达真实意愿、现实诉求,少些冷眼旁观、推波助澜,多些悉心关爱、热心帮助,把青年人成长所需的积极态度汇聚起来,让青年人永葆砥砺前行的正能量。事实证明,“佛系青年”观念终究是个玩笑话,切不可上纲上线,诱发青年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生活的无奈、对困难的无助。社会的每个成员、每个组织都要积极关注、全力配合青年人的成长,这才是负责任的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