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课一、名词解释:进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19 世纪中叶以后,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用来解释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被广泛认同。马林诺夫斯基: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最大的贡献在於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创造了参与观察法,完成了古典民族学到现代人类学的过渡,激励了后人在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写作中建立自己的一套科学标准。代表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 野蛮人的性生活博厄斯:是德国裔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之一, “美国人类学之父” 。 他还是第一个打算从理论上论证种族、语言和文化独立性的人。代表著作:原始
2、人的心理 、 原始艺术 。定性研究:一般是指对单一个案进行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探讨,追踪事物产生、演化和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事物内部不向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细致描述来揭露事物的性质和意义;定量研究:一般是要同时对多个个案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多个个案的数量程度、比率关系,事物之间量的高低或事物之间量的比率的归纳、统计与对比,来揭露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性质和意义。参与观察:社会学调查方法之一。调查者尽可能使自己成为被调查的群体或社区的成员,并避免使自己的出现改变或影响群体的行为模式,经过亲身感受和观察,将观测的现象记录下来。主要用于调查小群体、小社区、非正式组织、监狱、
3、军队、医院病房等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少数民族历史调查:从 1979 年起,他们又在三套丛书的基础上,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各民族的语言简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简史、各自治地方概况和综合各方面情况的中国少数民族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民族大调查,两次调查所提供的资料,是新中国划分民族和制定民族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此后几十年学者们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撰写民族志的主要资料。二、简答题1、古典民族学诞生的过程?18 世纪以后,工业革命推动欧阳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扩张。为了配合对殖民地的治理,欧洲各主要国家纷纷建
4、立了一些专门从事殖民地民族研究的组织。19 世纪中叶以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被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西方学者认为,殖民地的“初民社会”正是西方自己的过去。他们希望通过对殖民地各后进民族的研究,来理解本民族和人类的进化的历史。进行了大量的广泛的资料收集和报告。专业民族学诞生。但初期的民族学者,是通过大量阅读和整理由其他业余人士编写的民族资料来进行民族志写作,缺乏实际调查,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着又被称为扶手椅里的民族学家。尽管利用进化理论来从宏观上归纳和解释各种民族志的材料,但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更具体和微观的文化现象进行分类和解释的理论。 他们将田野调查和民族志写作完全脱节,也没有科学的规范,民族志写
5、作处于一种开放混乱的状态。民族学成为公众的乐园,这时期的民族学被称为古典民族学,其相关著作也被称为古典民族志。2、民族学科学规范建立的过程?背景: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民族学家们纷纷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原因是:第一,异民族文化正在消失,需抓紧时间去搜集这些正在消亡的文化;第二,旧材料已被反复引用,没有任何新意,并且由于这些材料的来源与记述的混杂陈旧,记述者多带着偏见,没有足够的可靠性。第三,很多新的认识和思想,都需要用更新更具体的材料来论述。过程:学者们开始将田野调查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他们组织了很多综合调查队,对一些异民族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综合调查于是就逐渐产生了一些田野工作的规范。
6、如 1874 年,不列颠科学协会出版了田野调查专业手册人类学的记录和询问 。里弗斯提出了小区域的深入调查新方法,认为应该对调查的范围和深度有所规范,调查者应该在一个几百人的社区里生活一年或更长时间,了解社区所有的方面,了解他们生活习俗的每一个细节,他已经指明了新的田野工作的方向。博厄斯带领他的学生们对北太平洋沿岸的土著民族进行了大面积考察,他要求学生们全面搜集土著人的材料,要学会当地人的语言,直接与被访问者交流。他自己就学会广 12 种土著人语言。这些做法都为田野工作的规范化打下了基础。马凌诺夫斯基创造了参与观察法,完成了古典民族学到现代人类学的过渡。他将实地调查和民族志写作结合起来,从理论和
7、方法上建立了专业的学术规范,自此,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与旧的民族志生产模式完全决裂,激励了后人在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写作中建立自己的一套科学标准。3、民族志主要有哪些主要特点。民族志主要有以下特点:(1)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一种对单一个案进行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探讨,追踪事物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 (2)参与观察的产物。民族志的写作需要深入进行实地调查获取资料。 (3)厚重细致的描述。通过事物本身的细节来表达和深描事物的本质。 (4)与自然主义的区别。民族志重视了解事物内部的结构和关系、事物的背景。 (5)与理论探索的作品的异同。同,进行理论分析。异,首先考虑的是搞清楚要调查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
8、,而不是证明某种理论; 其次是在描述中对理论进行讨论和解释。- 2 -第二课一、简答题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1)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所谓“大杂居” ,是指中国各民族分布总的格局而言。既指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插花式地杂居在一起,也指各个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杂居。所谓“小聚居”是指个民族相对集中聚居于一定范围之内,形成大杂居格局下的小聚居。 (2)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或靠近边疆地区。 (3)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广人稀,汉族聚居区则地少人稠。2、论述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我认为原因有二:第一、人类在不同时期为求生存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选择。例如,人类早期为了躲避猛兽和获取食物,选择
9、山地地形栖居。而后,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又逐渐学会了渔猎、游牧、农耕的生计方式,各种环境对特定生产方式都有其独到的利用价值,各民族自主选择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各民族分布格局就基本形成。第二、民族迁徙也是其重要因素, 民族分布格局主要随人口迁移相应地发生变化。在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中, 充满了无数的变量, 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人口、自然、地理等因素都会引起民族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互动和民族融合。3、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主要特点。(1)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2)多数位于边疆地区或靠近边疆地区。在中国漫长的 2.2 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几乎都居住着少数民族。(
10、3)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相当数量的汉族居住。(4)地大物博。民族地区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森林资源占全国的 51;草原面积占全国的 94;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 52.5;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蕴藏量较大,有许多种居全国之首;经济作物,品种丰富,如橡胶、胡椒、咖啡、甘蔗、剑麻、香蕉、长绒棉、甜菜、烟草、茶叶、油菜籽等,都是民族地区的优势产品。此外,我国的珍禽异兽,名贵药材也大都产于民族地区。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何特点?(1)这个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凝聚的核心,就是汉族;(2)相当部分的少数民族从事畜牧业,汉族以农业为主,形成内
11、容不同但相互补充的经济类型;(3)汉语已逐渐成为共同的通用语言;(4)汉族的农业经济是形成汉族凝聚力的主要来源;(5)各民族之间在人口规模上大小悬殊;(6)中华民族成为“一体”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三课一、名词解释:蕃客: 是 唐 宋 时 期 汉 人 对 外 国 商 人 的 称 呼 , 宋 代 海 上 贸 易 空 前 繁 荣 , 定 居 或 者 旅 居 中 国 的 “蕃 客 ”无 论 是 数 量 上 还 是 势 力上 都 超 过 了 历 史 上 任 何 一 个 时 期 , 其 中 大 部 分 都 是 穆 斯 林 以 大 食 人 最 多 。 蕃坊:中 国 唐 宋 时 期 阿 拉 伯 、 波 斯
12、 穆 斯 林 侨 民 在 华 聚 居 区 , 伊 斯 兰 教 传 人 中 国 的 早 期 组 织 形 式 。 又 作 “番 坊 ”、 “蕃 巷 ”。开斋节:开斋节系阿拉伯语的意译,这个节日是穆斯林斋戒期满开斋的日子,也是回族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开斋节在穆斯林国家通常是回历的 10 月 1 日,我国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都是按照我国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的。开斋节这一天上午要举行会礼。之后,回族群众先向阿訇道安,接着大家彼此互道色俩日然后各自的墓地为亡故的亲人念经。从墓地回来,再到亲友家祝贺节日愉快。政府规定开斋节穆斯林故假一天。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牲,故又称“献牲节
13、” 、 “宰牲节” ,回族俗称“忠孝节” ,这一节日在开斋节后的第七十天,伊斯兰教历的 12 月 10 日举行。二、简答题:1 从汉族形成的过程,看汉族族源的多元性?汉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融合了众多民族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的形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 、华夏民族的形成先后经历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二) 、汉族的形成先后经历了秦汉“大一统”的措施使得华夏民族更加确定地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使华夏族逐步完成了向汉族的发展和转化。 (三) 、汉民族在不断与少数民族融合中发展,在统一和分裂的过程中,不断影响各民族迁移、吸收各民族成分,使汉族成为一个多源合
14、流的民族。同时,不断向四面八方扩张,形成散居的分布格局,使汉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汉族的族源分为两个主源和三个支源。炎黄集团作为主源之一,汉族把炎帝和皇帝视为人文始祖,自称“炎黄子孙” 。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夏民族与黄帝部落有直接的族源关系。东夷集团是汉族的另一个主源。 即以帝喾为始祖、后发展为商的部落联盟。而先秦时期的苗蛮、戎狄、百越三个支源也从黄帝之时至春秋战国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源源不断的加入到汉民族体系中,成为汉族的有机组成部分。汉族族源的多元性是在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逐- 3 -渐壮大的,因此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2汉族
15、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世界有哪些重要贡献?(一) 、数学上:汉族在数学方面对世界文化史有突出贡献。夏、商时期汉族先民就确立了十进位法。西汉时期山现了第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其中引用了勾股定理。东汉时九章算术问世,它记载了负数、开平方、开立方、负数、解一次方程等计算方法。圆周率的发现更是汉族的一大骄傲。特别是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 7 位数字,比西方早 1000 多年。明朝发明了珠算(二) 、天文学、历法学:夏小正是汉族先民最早一部历法。商朝确立了十二月份,并用闰年调整年份的计算,以天干地支记日。汉武帝颁布了太初历 ,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了浑天仪,星宿
16、的出现与灵台观察所见基本一致。西汉时还能较准确预测日食。唐朝僧一行第一次发现恒星有移动的现象,并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与欧洲公历基本相同,却比其早了 300 年。汉族用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来表示时间和计算年龄的方法,为世界各国风俗中所罕见。(三)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世界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四) 、建筑:故宫、圆明园、天坛等皇家园林建筑群、寺庙、赵州桥、长城。(五) 、医学:战国时的成书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医学专著。东汉末的华佗使用的麻醉剂和开腹手术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优秀的临床经验总结专著,科学价值极高。唐朝孙
17、思邈的千金方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 、武术:铸剑技术促进了兵器的发展(六) 、围棋和中国象棋3、谈回族的族源与形成的过程?回族形成于元明时期的中国,其分散全国的分布格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与其特殊的形成模式及文化待点分不开的。回族的族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因为经商在华侨居的穆斯林“蕃客” ,他们是中国回族最早的先民。这时候的“蕃客”还属于侨居的性质,并没有构成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到了元代,由于大量回回人的东迁,他们才开始有了身份上的改变,被称为“回回蕃客” 、 “南蕃回回” ,成为回回民族来源的组成部分。回族的主要来源,是 13 世纪由成吉思汗及
18、其继承者西征而随之东迁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以及由于当时东西交通大开而纷纷东来的穆斯林商人。这些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元代官方文书中通称为“回回” 。除东来的穆斯林外,回族族源中,还有汉、蒙古、维吾尔等族的成分,甚至还古犹太人的成分。当时东来的穆斯林,因路远或战时条件限制,在中国各地定居下来并和各族妇女通婚。这些妇女,随其夫信仰了伊斯兰教,成为回族来源的一部分。此外,元代有蒙古人接接受伊斯兰教而日益融合到回回人中的;明代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因迁入内地而逐渐融入回族之中;犹太人自北宋末迁居我国开封等地后由于其信仰“一赐教”(即犹太教),用于宗教仪式之缠头布及靴皆青蓝色,与回回人不吃猪
19、肉、行割礼、每日礼拜等习俗略同,因而明清时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回回” 。他们中有人与当地回族通婚,有人也自称回回,逐渐融合于回族中的人不少。总之,回族形成于中国,但又不同于中国那些由古代的某个民族、部落融合、发展而成的古老民族,也不是纯粹移植而来的外来民族,而基本上是由来自域内域外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为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了多种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民族。4、 伊斯兰教对回族习俗的影响有哪几个方面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对回族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伊斯兰教文化的特色。政治上,伊斯兰教所宣传人权的根据,是真主启示的经典古兰经 。经济上
20、,斯兰教经典中多次强调经商的地位和意义,充分肯定了经商是真主所喜爱的事业,商人是高尚的,而伊斯全教的始传人穆罕默德本人也曾亲自从事经商活动,这对回族起了极大的影响作用。社会生活上:因伊斯兰教反对任何偶像崇拜,故回族人民不挂人物和动物图片,凡有眼睛的图像都不粘贴。回族恪守古兰经规定,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一般不饮酒。清真菜系是回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回族妇女传统服饰中,用盖头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盖起来,以符合古兰经的要求。在回族文化中心清真寺,是禁止穿裙子的女性进入的。风俗礼仪上:回族出生后要请阿訇取一个“经名”(或称“教名”),以表示婴儿出生后即与伊斯兰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21、。经名多用伊斯兰教圣人贤哲的名字,经名多在家庭和居住区内使用,结婚时,新郎新娘的经名要写在婚书上。回族的婚姻强调以双方都是穆斯林为前提,但不排除回族男子娶愿皈依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女性为妻。离婚在回族中是比较少见的,这是受伊斯兰教不能随意离婚的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回族的丧葬习惯中,比较完整地保持着早期伊斯兰教的特征,简朴、快捷,主张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反对将死者运回故乡,俗称“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 。回族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和世界穆斯林一样,回族民族节日的推算,均用“回回历”或称“回历” ,即“伊斯兰教历” 。回族的“门宦”制度既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教派形式,又
22、是一种宗教上层的高门世家。第六讲一、名词解释:不落夫家:中国壮、苗、瑶、黎、侗、水、彝、布依、哈尼、普- 4 -米、仫佬、毛南和汉等民族部分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流行的一种婚姻习俗。又称坐家或长住娘家。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后,当天或过二、三天后即返回娘家,不在夫家居住。每逢农忙、节日或夫家办婚丧等事,由夫家派人携带礼物接妻子到夫家居住数日或半月,再由夫家送回娘家。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古壮字:古壮文:壮族先民创造的文字。大约在唐代,部分地区的壮族先民曾利用汉字有关形、音、义的规律,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创制了一种与壮族语音相一致的“方形状字” ,俗称“土俗字” 。壮侗语族:汉
23、 藏 语 系 的 语 族 之 一 。 又 称 侗 泰 语 族 或 侗 台 语 族 。 分 壮 傣 语 支 、 侗 水 语 支 、 黎 语 支 三 个 语 支 。 壮 侗 语 族 分 布 在 中国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 云 南 、 贵 州 、 广 东 、 海 南 和 湖 南 南 部 , 也 通 行 于 泰 国 、 老 挝 、 缅 甸 、 越 南 北 方 和 印 度 东 北 部 的 阿 萨 姆 邦 ,形 成 东 南 亚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语 言 群 。 壮 傣 语 支 的 语 言 , 国 际 上 统 称 台 语 。二、简答题:壮侗语族分布的特点?(1).聚居相连或相近。(2).壮侗
24、语各族具有沿海、沿江、沿边、沿山的分布特点。(3).与其他民族立体杂居。第七课:一、 名词解释傣文: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文。主要分德宏和西双版纳两大方言区。老傣文是随着佛教的传人而产生,由印度字母脱化而来,为一种拼音文字。傣文可分为傣那文、傣泐l文、傣绷文和傣端文 4 种。其中,前两种文字运用广泛,保存的文献较多。傣族人民不仅用这些文字翻译丁大量的汉文书籍、印度经文和印度文学,而且还记录、保存了大量的宗教经典和本民族的历史、政府文牍、传说故事、天文历法、农田水利、数学、医学等。新中国成立后,对傣泐文和傣那文进行了改进,并在有关地区推广使用。贝叶文化:傣族佛教经典多用
25、贝叶刻写或棉纸抄写,据说龙族贝叶经有八万四千多部,涉及佛教故事、文学作品、历史、天文历法、医药卫生、数学以及语言文字等内容,被誉为傣族的“百科全书” ,傣族传统文化也因之被一些学者誉为“贝叶文化” 。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 3 至 7 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 ,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空日) ;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 ,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xi(扎染) 、夹缬(镂空印花)并称
26、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 ,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文身:在 我 国 云 南 的 西 双 版 纳 各 民 族 中 , 主 要 是 傣 族 、 布 朗 族 的 男 子 有 文 身 的 习 俗 。 他 们 在 腿 、 胸 、 背 、 臂 等 处 , 用 针 刺 各 种文 饰 , 涂 以 蓝 靛 或 胆 汁 等 成 青 色 而 终 生 不 褪 。 据
27、近 代 车 里 一 书 的 归 纳 , 文 身 的 图 案 大 体 可 分 为 四 类 : 一 是 动 物 类 , 有 象 、虎 、 豹 、 龙 马 、 鹿 、 猴 等 ; 第 二 类 的 图 案 有 云 纹 、 方 形 、 圆 形 、 花 卉 等 ; 三 是 文 字 类 , 有 傣 文 佛 咒 和 成 句 佛 经 ; 四 是 其 他 类 ,有 曲 线 、 直 线 、 几 何 图 形 等 。 干栏建筑:“ 干 栏 ”式 建 筑 主 要 应 为 防 潮 湿 而 建 , 长 脊 短 檐 式 的 屋 顶 以 及 高 出 地 面 的 底 架 , 都 是 为 适 应 多 雨 地 区 的 需 要 , 各
28、地 发现 的 干 栏 式 陶 屋 、 陶 囷 qn以 及 栅 居 式 陶 屋 , 均 代 表 了 防 潮 湿 的 建 筑 形 制 , 特 别 是 仓 廪 建 筑 采 用 这 种 形 制 的 用 意 更 为 明 显 。 直到 今 天 东 南 亚 一 带 还 较 盛 行 栅 居 , 以 适 应 潮 湿 多 雨 的 需 要 。 傣 族 民 居 分 为 干 栏 式 建 筑 、 地 面 建 筑 、 土 掌 房 三 种 。 干 栏 式 建 筑 主 要分 布 在 西 双 版 纳 全 境 和 德 宏 州 的 瑞 丽 , 遮 放 坝 子 。 干 栏 式 住 房 以 竹 术 为 材 料 , 木 材 作 房 架 ,
29、 竹 子 作 檩 ln、 掾 yun、 楼 面 、墙 、 梯 、 栏 等 , 各 部 件 的 连 接 用 榫 卯 sn mo和 竹 篾 绑 扎 , 为 单 幢 建 筑 , 各 家 自 成 院 落 , 各 宅 院 有 小 径 相 通 。 房 顶 用 草 排 或 挂瓦 。 瑞 丽 的 干 栏 式 建 筑 体 现 出 较 高 的 水 平 。 孟 连 傣 族 为 干 栏 式 竹 楼 。二、简述小乘佛教对傣族社会文化的影响。小乘佛教对傣族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政治、经济、文学、文字、天文历法、教育、寺塔建筑、绘画、节日、生老病死、婚娶等,无一不与佛教联系在一起。傣族民间的宗教活动十分频
30、繁,按习俗,人们要经常以钱或物对佛贡献或斋憎,称为“赕dn” ,还要举行重大的宗教大典“做摆” ,认为此举才能对佛表示最大的信心,死后才能进入佛国,凡是做过摆的人,在村寨中便享有较高声誉。西双版纳的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入佛寺当几年和尚,三五年便可还俗,也有的终生为僧,这是上乘佛教的一种规矩,历代都要遵守。若男子不入寺当过和尚,就很难得到姑娘的喜欢。 傣族佛教经典多用贝叶刻写或棉纸抄写,据说龙族贝叶经有八万四千多部,涉及佛教故事、文学作品、历史、天文历法、医药卫生、数学以及语言文字等内容,被誉为傣族的“百科全书” ,傣族传统文化也因之被一些学者誉为“贝叶文化” 。第八课一、
31、 名词解释合亩制:20 世纪上半叶,在五指山腹地,仍然保留着一种带有父系家庭公社残余的“合亩制” 。 “合亩” ,意为“有血缘关系的集体” ,即同宗同姓的血缘集体。最初的“合亩”组织为血缘群体,随着- 5 -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融人了非血统成分,并由非剥削关系向剥削关系转变。一个合亩包括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合亩规模大小不一,小者二三户,大者二三十户,以五六户居多。合亩是进行生产劳动的单位,男女分工明确。合亩内的土地和耕牛均统一使用,全体成员共同劳动,收获的粮食按户平均分配。合亩内有“亩头” ,即“家长大人”之意,由长辈担任。其职责除了领导生产、主持产品分配外,还兼事合亩内及合亩之间一切
32、大事的处理。此外,合亩内的成员有相互帮助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组织形式现已消失。花竹帽:又称“顶盖花” 。毛南族民间传统竹帽。水族圩广西北部。用一种金黄色的竹子劈成篾片编织而成。半径约一尺,帽上编出八九十个圆圈,帽面用黑竹条编各式花纹,十分美观。每逢节庆男女青年对歌时,如男青年手拿花竹帽,就表明他今天是来定情的。歌毕,男青年将帽子赠给意中人,姑娘如接受,就表明他俩已定情。毛南菜牛:毛南族的培育的菜牛品种。毛南菜牛喂养独特,圈养为主,常用的饲料畜竹叶草、莎树叶、红薯藤外外,还常喂玉米、高粱、饭豆、红薯、南瓜、豆浆等加工而成的精料。其牛膘肥体壮,连牛脊背上的肉都鼓得高出了脊梁骨,形成了一道凹槽;肉呈粉
33、红色,肥瘦相间,层次分明、鲜嫩纹细,肥而不腻,煎炖烹炒,都爽脆可口,是牛肉中的上品。条套:毛南族民间舞蹈主要是师公等神职人员在进行宗教活动时表演的“还愿舞” ,即傩舞,毛南语称为“条套” 。 “还愿” ,毛南语叫“肥套” ,是毛南族民间规模较大的一种敬神活动, “条套”即在“还愿”仪式中穿插进行的,共有十几个舞蹈场面,由师公戴着面具舞蹈。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等,风格原始古朴,气氛肃穆庄重,动作轻柔,有乐器伴奏,民歌伴唱。分龙节:农历五月,毛南族还过本民族特有节日“分龙节”(又称“庙节”),主要内容是祭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出嫁姑娘要回家,还要吃五色糯米饭等。水书:
34、水族的文字,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l su” ,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 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水族文字称为“泐虽” ,意为“水族的古老文字” ,汉族多称“水书” 、 “水文”或“反书”,大约创制于明末清初。铜鼓: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渲化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它为民族首领贵族所独占,被视之为一种珍贵的重器或礼器,因此也成为被祭祀的对象。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均有铜鼓,而以汉代制作得最为精美,式样最多,是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物。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分为滇系和粤系
35、两大系统。大体上滇系铜鼓体型较小,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粤系铜鼓体型高大,鼓面多有立体的青蛙浮雕。铜鼓的装饰花纹,常见以下几种:太阳纹是铜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饰纹,它有两种表现形式,滇系的太阳纹光芒呈长的锐角,而粤系的太阳纹光芒则细长如针。蛙纹是最富特色的一种装饰,均作立体浮雕状,有四只、五只、六只不等。这些蛙有的全部面向鼓心,有的背向鼓心,有的向一个方向旋转。最有趣味的是叠蛙,也称累蹲蛙,大蛙背上蹲小蛙,有多达三四层的。鹭鸟纹:鸟头有大的羽冠,作飞翔状,姿态优美。此外,还有舞蹈纹、竞渡纹等。侗款:历史上侗族民间存在着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款,也叫“门款” ,它是一种村寨与村寨之
36、间的联盟组织,也是一种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的地缘性组织。款有扩大款、大款、中款和小款之分,但彼此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各款组织都有自己的首领,称为“款首” ,由村寨的头人推选,多由为人正直、见多识广、德高望重、能言善道、熟悉本民族历史及款约者充任。款首平时处理本款事务,执行款约,代表本款出席联席会议;外敌人侵时,则组织和指挥款众进行抵抗。款首没有特殊待遇,也不脱离生产劳动,甚至没有任何报酬。各款有集会的场所,称为款坪。款约是款组织的核心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涉及侗族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婚姻家庭、道德规范、偷盗、纵火杀人、土地山林纠纷及保护、对外关系、农事活动、文学等等,在侗族社会中具有约束力和
37、强制性,对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清代以后,随着中央王朝统治的日益深入,民间的基层组织逐渐完善,这一组织形式也浙渐消失,现仅有少数年纪较大者还有些朦胧记忆。鼓楼: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风雨桥:风雨桥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
38、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草标:在杜会交往的过程中侗族人过形成了打草标的习俗,即用茅草、芒冬草或稻草等结成疙瘩、田螺或箭头等形状,用以表示特定的意思,主要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主要有山标、水标、田标、寨标、约标、警标、蜡树标等等。山标是不让人随意去砍柴、割草和放牧或拿走砍好的柴草、打算耕种的荒地等;水标是为了让远道来的客人不要饮用畜井水;田标表明某地已有主人,不要在这里捕鱼和钓鱼:警标是禁止进入某处;蜡树标是侗寨发生流行性疾病时,为防止传染,在寨门挂蜡树枝叶,告诫人们不要进入疫区。侗族大歌:大歌侗语称“嘎老” , “嘎”就是歌, “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
39、低独高” ,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 3 人以上的歌班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 10 来个歌队。对歌、赛歌一般在“侗年节” 、 “吃新节” 、 “春节”等节日。村与村,寨与寨通过举行对歌比赛活动给男女青年们提供初识相恋的平台,直至结下良缘。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
40、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 、 嘎高胜 、 嘎音也 、 嘎戏等。- 6 -二、简述仫佬族的民间社会组织。仫佬族同姓往往为同一宗族,族内有族长,年龄在 3060 岁之间,需知书识字,能说会道,为人公正,办事干练,人数视族众多寡而定,或二人,或四五人不等;族内分“冬” ,亦为民间宗族单位, “冬头”由民众选举产生,需 60 岁以上、能说会道、老实能干者担任。仫佬族几个较大的“冬”都建有宗族祠堂;冬下为“房”(血缘较近的家庭组成),一般一个“冬”下有五个左右房族。“房长”由房中年长、老实能干者担任,其职责主要是修建祠堂、修路补桥、劝解房族内部纠纷等。 “会款”是仫佬族社会中管理生产秩序的组织,由民众选
41、举“头人”领导,每年农历六月,头人召集全村寨民众开一次会,制定该年须共同遵守的款约。第九课:一、名词解释议榔:是一种地缘纽带型的社会组织。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的苗、侗、水等民族村寨中的社会组织,在苗族中影响最大。在苗族社会中,它是议定法律的会议制度。鼓社:鼓社是一种血缘纽带型的社会组织,它是苗族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鼓社是一种父系世系群,也是外婚单位,一般由同宗的一个村落或几个村落组成。流行于黔东南、黔南及广西融水等苗区。鼓社一般都有被众人推选出来的鼓头一名,此外还有分管祭祀、宾仪、钱粮等各类专人,共称为“鼓社九鼓头” 。鼓头的任期久暂不等。鼓头选出后,社众都听其约束。各鼓社均有自己的民主议事
42、制度,即全体成年男性大会,鼓社事务一般交由大会商议决定.芦笙; 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 、 “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苗年: 苗年是最为隆重的苗族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每 年 农 历 九 、 十 月 或 十 一 月 的 卯 ( 兔 ) 、 丑 ( 牛 ) 日 举 行 。 节 期 三
43、 天 。 节 前 农 家 除 准 备 甜 酒 、 粑 粑 、 粉 面 等丰 富 的 副 食 品 外 , 还 要 杀 鸡 宰 猪 、 祭 祖 、 开 “财 门 ”、 敬 “年 神 ”, 节 日 早 起 鸣 放 鞭 炮 , 山 区 多 用 鸟 枪 在 开 门 时 连 放 三 响 , 认 为可 驱 邪 。 节 日 活 动 有 跳 芦 笙 舞 , 跳 场 、 跳 年 、 跳 月 、 斗 牛 、 赛 马 、 踩 花 山 等 。度戒:即成人礼,在瑶族地区凡年龄满十三四岁的男孩,都要经过一次受戒仪式,举行过仪式的男孩表示已经成人。度戒有许多宗教仪式,度戒时,师父传给弟子许多道教戒律。据经书记载,早在明朝就有
44、了“度戒”仪式,是金瑶族民间传授道教的主要仪式。“破卜”:是对“油锅”组织的瑶语称谓,意为“同一口锅吃饭的人” 。油锅组织是南丹白裤瑶古老的社会组织。是父系家族组织,由同宗同姓的家族组成。每个油锅少者二三户,多者十几户,油锅组织的头人由有威望的长者或有才干的青年人担任,主要职责是督促和鼓励大家搞好生产,调解油锅组织的内部矛盾,主持油锅会议等等。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下面将有专门介绍) ;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 80 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
45、舞。社王节:瑶族传统节日。社王节有二月社和八月社之分,名义上是集体祭祀社王(土地神或生产之神) ,但重点在聚众商议农事,由社老讲“料话”重申固有习惯法,以确保春耕、夏育、秋收和冬藏等生产环节一切顺利。“盘柴槌”:畲族民间有习武自卫的传统,他们结合山地劳动生产的特点,利用扁担和棍棒为器械,发展出“盘柴槌”(即齐眉杖)的武术,迄今这种武术还流行于福建等地的畲族民间,是颇具民族特点的一种运动形式。“祖图”:畲族地区最典型的信仰形式是盘瓠崇拜,各地都流传盘瓠传说。民间根据传说内容绘成“祖图” ,加以珍藏; 畲 族 祖图 描 绘 的 是 关 于 畲 族 祖 先 盘 瓠 的 传 说 , 盘 瓠 把 番 王
46、 头 咬 断 献 给 高 辛 帝 , 因 此 被 招 为 驸 马 , 一 直 到 死 后 葬 于 盘 瓠 王 墓 。 每个家族还保存有一根雕刻作龙头的祖杖,象征先祖盘瓠。各地畲族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盛大祭典,祀奉先祖盘瓠。二、论述题1、试述苗族传统社会组织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在民族内部,农村公社的社会形态长期存在,并发展出几种主要的社会组织,其一是宗族,其二是鼓社,其三是议榔。宗族是由禁止内婚的同一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子孙及其所建立的父系小家庭所组成。苗族的宗族大多以七代或九代为限,只有在重大活动中需要互相支援时才向外扩展。同一宗族一般是聚族而居,一个村寨往往有数个宗族杂居,形成兼有血缘和
47、地缘件质的村社住居单位。在宗族内部,讲究辈分和长幼之序;每个宗族都有一名由众人推选出来的头人,负责主持宗族内部的重大活动,但没有报酬;宗族事务由成年男性成员以大会的形式商议决定;凡宗族成员,有互助的义务。宗族是每一个成员及其家庭的最重要的社会依托。“鼓社”苗族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父系世群,也是外婚单位,一般由同宗的一个村落或几个村落组成。苗族的木鼓象征祖先神位,一个木鼓代表一个社,即为一个血缘家庭组织,同鼓社即同宗共祖。鼓社分为“黑社”和“白社”两种。鼓社一般都有被众人推选出来的鼓头一名,此外还有分管祭祀、宾仪、钱粮等各类专人,共称为“鼓社九鼓头” 。鼓头的任期久暂不等。鼓头选出后,即管
48、理全“鼓社”的事务,如主持祀祖祭坟,负责社会道德、治安保卫和生产生活秩序的维持等。各鼓社均有自己的民主议事制度,即全体成年男性大会,鼓社事务一般交由大会商议决定。议榔”是一种地缘纽带型的社会组织。在苗族社会中,它是议定法律的会议制度。 “榔” 、 “款”有大小榔头、款首,管行政事务:- 7 -有称作“硬手”和“名虎汉”(虎士)的军事首领;有“巫师”(即祭司)作宗教领袖,有“行头” 、 “理老”主持司法,排解纠纷,裁判罪犯。榔头、款首和军事领袖等一般由选举产生, “理老” 、 “行头” 、祭司一般是自然形成,不需选举。由全体男性家长组成的议榔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其任务主要是讨论榔款内共同关心的重
49、大问题、制定规约和选举各种执事首领。议榔制度常借助一些宗教手段或形式以强化其权威,本质上是一种原始民主制度,比较合情合理,易于为群众所接受,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对维护治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净化民情、保持敦厚的民族风俗曾发挥过积极作用。2、试述瑶族的“瑶老制” 、 “石牌制”的内容及其社会功能。“瑶老”之名,出现于元明以后的史籍上。它可以上溯到宋代文献上的“瑶酋”(制),甚至更早,它本质上是具有血缘和地缘双重性质的瑶族村寨在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石牌”制是瑶族扩大了的地缘组织,是以一个或若干个村寨为单位,对于防盗贼、保护生产、婚姻聘礼、保护外来正当商人,处理纠纷等问题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约,这种规约称为“石碑律” ,刻在石碑上,称作石碑。石碑头人组织作为石碑的常设机构,起到调节民事纠纷和指挥对外抗敌的作用。第十课:一、名词解释“僧差制度:西藏的门巴族在旧西藏(1959 年民主改革以前)曾经是政教合一的制度,掌握政权的“活佛”大喇嘛,为了确保其统治,同时也为了确保寺院拥有充足的杂役僧、工匠僧和武僧,制定了“二丁抽一” 、 “三丁抽二”的政策。所谓的“二丁抽一” 、 “三丁抽二” ,是指一家人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