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快乐中感受音乐曾经有一位作家说过,他认为有两种人不可能成为作家,一种是生活很贫乏的人;另一种是对生活缺乏艺术感受能力的人。可见音乐感受力的重要。音乐感受力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 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怎样使感受音乐不流于形式,让学生能从中体验到快乐,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一、 在情境中感受音乐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情趣的学科。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呈现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但对初学音乐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准确地通过音乐要素去感受理解音乐,此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寓教于乐,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
2、教学效果。比如:一年级小青蛙找家一课,教学时,教师说:“小朋友,有几只淘气的小青蛙在外面玩耍,天色渐晚,它们连忙往家走,请听听它们的步伐节奏是怎样的?”然后出示节奏 x xx x ,加上童谣“跳跳,呱呱”进行练习。练会后,教师再说:“天色越来越暗了,可是小青蛙还没有到家,它们心里好着急啊!听听现在它们的步伐节奏是怎样的?再出示节奏 XX X XX X ,加上童谣“跳跳跳,呱呱呱”练读。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地去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二、 在变化中感受音乐是灵动的,不断变化的,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带来全新的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善用“变化”这一法宝。比如:三年级美丽的黄
3、昏一课,在歌曲学会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快速”演唱,让学生讨论用这种速度演唱有何感受?适合表现这首歌曲吗?为什么?学生说:“快速与歌曲中黄昏静谧的意境完全不相符。从而使学生明确了音乐中速度与情绪的关系。教师再将四三拍的歌曲用四二拍来弹奏让学生演唱,体会节拍变化后歌曲风格的改变。就这样以音乐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变化中聆听,在变化中感悟音乐各要素的作用。三、 在律动中感受“动”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级高低的不同,心理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动起来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可以用一些比较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使他们各个感官通感活动起来,加深对音
4、乐的情感体验。但教学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肢体语言比较贫乏,呆板木讷,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榜样示范的作用,找一些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示范引导,有一定的效果。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心理的成熟,比较内敛,情绪情感不易外露,在感受音乐的时候,重要的是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巧妙,要有针对性,甚至可以根据孩子的已有能力,设计稍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的头脑动起来。四、 在活动中感受活动指的是音乐活动,也是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是在感受基础上的体验与表现,而通过活动又能使学生的感受得到升华。比如: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让学生运用自己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和了解,去尝试选择乐器,并根据乐
5、器的音色创编合适的伴奏型。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选择,比如发出长音的乐器,学生创编了时值比较短的节奏;而发出短音的乐器,学生创编时值比较长的节奏。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纠正错误,进一步巩固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和张扬个性的氛围里,体验和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这种感觉既深刻难忘,又富有情趣。五、 在联想中感受音乐音响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这就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思想驰骋的时间与空间。比如:在欣赏野蜂飞舞时,教师在没有介绍任何作品信息的情况下,开门见山地让孩子们听音乐,但要求孩子
6、们必须在聆听的过程中脑海中要想象一个画面或者一个故事情境,只见孩子们有的闭上眼睛沉浸其中;有的随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还有的模仿音乐中乐器的演奏待乐曲完毕,孩子们的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觉得像猫和老鼠在捉迷藏,小老鼠在慌里慌张地躲藏,大猫在后面奋力地追着。 ”还有的说:“小兔子正在悠闲地吃草,突然,一只大灰狼出现了,向小兔子扑过来,小兔子惊恐地逃跑。 ”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感受到的音乐。此时,曲名不重要了,标准答案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们个性思维的展现。这样的欣赏恐怕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吧!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点点尝试。音乐感受力的发展是促进其他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我们的尝试才刚刚开始。希望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情思交融的音乐感受中爱上音乐。因为生命有了音乐,才会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