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76703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自卑压力大8 月 27 日上午,清华大学微博启动新生军训,机械工程系最小新生、13岁的范书恺格外显眼,他就是通过“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入清华的“你知道农村孩子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接受采访时,这个身高一米八、皮肤黝黑的男生突然问道。“是自卑。”他自问自答。说完这几个字,杨弘毅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再抬起头时,满脸泪水。3 年前,18 岁的杨弘毅读高二。那年的国庆节,他的母校某国家级贫困县的唯一一所高中,选拔了 30 名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到北京,游清华、爬长城,杨弘毅是其中之一。第一次来北京,杨弘毅感觉挺兴奋,但对于考清华大学这件事,他那时“连想都不敢想”。确实

2、,近年来,寒门学子上名牌大学的几率越来越小。有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 1990 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跌至一成多,清华大学 2010 级农村生源仅占 17%。为扭转这一状况,2012 年 3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出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决定自 2012 年起,“十二五”期间,每年专门安排 1 万名左右招生计划,以本科一批高校为主,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该计划旨在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13 年,这一计划招生人数增至 3 万名。杨弘毅正是通过“专项计划”进入了清华。2012 年,跟杨弘毅一样,

3、通过该计划进入清华的贫困地区考生一共 30 人。这一年,清华大学自己也推出了“自强计划”,跟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的“圆梦计划”一样,该计划面向的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且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该计划 2012 年共录取 29 人。2013 年,通过“专项计划”和“自强计划”进入清华的贫困地区学生达到 76 人。清华大学招生办微博向中国青年报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这些寒门学子有不少分布在水利工程系、化学系、机械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等农村地区紧缺的专业人才领域。然而,种种状况表明,这群学生在融入著名大学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难题。尽管,为了帮助

4、他们尽快融入学校,顺利学习和生活,各大高校都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如清华北大的 “双导师”制、与知名校友“结对子”等,但是,一些现实问题仍在困扰着他们。这也表明,事关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每一个环节都值得重视。差距“在我之前,我们高中十年没出过上清华的学生了。”杨弘毅坐在清华大学最大食堂的一个角落里,局促而迅速地吃着午饭,“我一会儿还有课,暑假小学期的专业课,很难”。1992 年,杨弘毅出生在黄土高原一个只有 30 户人家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 3 个男孩,杨弘毅最小。一年一季种在 20 亩梯田上的玉米,是家庭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杨弘毅的母亲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在家,父亲念到初中毕业就没再继续念下

5、去。而现在,杨弘毅的 3 个室友都来自省会城市,其中一个有生物奥赛加分,一个是体育特长生。他的经历,在室友们看来不可想象。不像城市里的小学,他上的小学只有一间教室,一到六年级的 20 个学生全挤在这间教室里上课。唯一的老师给其中一个年级讲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上到小学三年级,杨弘毅觉得村小实在太差了,想转到县里的学校,但没有小学愿意接收,觉得他会拖班级的后腿。后来,一个在县城中学当会计的亲戚帮了忙,“硬把我说进去了”。县城的教育经历让他很压抑,“基础差,拼音念不准,语文老师都笑话我”。2012 年 6 月,复读了一年的杨弘毅再次参加高考微博。报志愿时,班主任向他推荐了“专项计划”。“这

6、个计划,当时在我们省只招一个专业的学生,就算录不上也不影响第一志愿,我就报了。”结果,杨弘毅以低于清华大学在该省录取分数线 30 分的成绩,成为该省当年唯一通过这个计划进入清华园的学生。回想起来,杨弘毅已很难记起刚来清华时的兴奋。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清华上的第一节专业课,紧张而不知所措。“一上课,没听懂,心里很紧张,感觉周围人好像都能跟上。”课下,他按老师的讲义恶补,仍然收效不大。此后,就跟“条件反射一般”,他一上课就紧张,越紧张,越听不懂。除了课堂上的自我施压,与同学的比较也让这个昔日的好学生“压力山大”。谈到和其他人的学习差距,杨弘毅停下手中的筷子,眉头紧锁:“我真觉得自己悟性不够,智商低。

7、我课后做四五个小时都做不出来的题目,很多人课上就做完了。”学习的压力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最严重的时候,他去了校医院,拿回来一张“强迫症”的诊断书,“断断续续吃了两个月的药”。同样感觉学业受挫的,还有来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温发琥。他是清华大学首批“自强计划”选拔出的 29 人之一。温发琥家里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父母在镇上摆摊卖水果,“勉强维持生活”。高考那年,清华在甘肃理科的录取线是 658 分,他考了 625 分。借助“自强计划”的选拔,温发琥进入了清华。这在他的中学是件大事,因为该中学也已经十年没出过考上清华的学生了。但这种荣耀很快就被学业压力盖过。2012 年 11 月,第一次期中考微博

8、试,温发琥的几门功课分数都在 70 分左右,颇感心情不顺的他,在网络上感叹道:“我真想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资格继续待在这个地方。”被英语系录取的张辉也是如此,他入学后“很头大”:“我当时没想到会被调剂到英语系,第一志愿报的是法学院,没录上。”高考前两个月,张辉得知自己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选拔,满足高考总分降 60 分录取的条件。让张辉头疼的是,英语并非自己的强项,而同班同学多为大城市重点外国语学校保送或考入的学生,“听力和口语基础都比我好太多,我感觉很难追上他们,努力之后成绩也还是居中下游,大一整个学年都挺消沉的”。苦恼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杨弘毅只有在家乡才能感觉到家乡人对这一身份的“骄

9、傲与尊重”。但清华园的生活跟他原来预想的不一样。没来清华前,杨弘毅憧憬的大学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除了学习,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他对社会工作很感兴趣,也期待遇到一个“质朴、善良”的女孩,在校园谈一场恋爱。然而,过去的一年,他的校园生活既简单又辛苦。除了偶尔踢场球,他的其他课余时间都用来上自习,“补差距”。总结在清华的第一年,他觉得“比高三还要辛苦”。他用足球场上的释放来帮自己减压与一帮不认识的人踢球,“出一身汗,回去冲个澡,感觉特别好”。大一上学期,杨弘毅加入了系里的足球队,但队里“很多学长踢得太好了”,他还一直没获得上场的机会。周末时,他偶尔会和原来的好哥们儿网上聊天。高中同学中,和他一

10、样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名校的有 4 个,“分别去了浙大微博、上海交大微博、西安交大微博和哈工大微博,学习这块儿,我也和他们交流过,都感觉压力很大、很吃力”。心里不好受时,杨弘毅找到心理老师求助,老师让他“换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多想一想自己的优点”。杨弘毅对此更茫然,不知道自己有啥优点。与杨弘毅同专业的赵齐峰,也是通过“专项计划”进清华的,境况更不容乐观。他因为跟不上所在专业的学习进度,曾多次向招生办提出转系申请,但专项生招生计划规定,“专项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赵齐峰的同学透露,他在大一第一学期挂科两门的情况下,开始消极厌学,“每天读小说,写写诗,挺逃避现实的”。张辉的苦恼,则在于

11、心事无人倾诉。张辉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就过年时回家几天”。他高考时,父母也不在身边。现在每周一次的“亲情通话”,话题多围绕“身体上的嘱咐和关心”,往往说不到 10 分钟,电话就挂了,有心里话也没法说。据了解,上述问题在“专项计划”和“自强计划”进来的生源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前景事实上,杨弘毅们也在努力融入学校。虽然学习吃力,但从小勤奋的杨弘毅并没有泄气,“大一时,我成绩中下游,压力很大。这学期已经上升到中游了”。2013 年暑假,杨弘毅修了一门专业课。虽然学得挺辛苦,但结课考试,他感觉“发挥得还不错”。此外,社会工作能力和绿茵场上的球技也“越来越好”。但想到接下来 3 年的大学生活,

12、他还是会焦虑:“感觉和别人差距挺大的,还是希望能有人指导一下。”虽然他自己觉得没啥优点,但室友们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中,这个寝室唯一的专项生性格外向,待人格外憨厚、善良。“他总能遇到一些奇葩经历。”室友王勇说起杨弘毅的清华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待“求助者”的宽容和单纯。“有次晚自习,一个陌生女孩在教学楼里叫住杨弘毅。她说在清华复习考研微博,没地儿住,没处洗衣服,递过来一包衣服,问他能不能帮忙洗。”室友彭飞说,他没想到的是,杨弘毅接过了对方的衣服,还借给了她 130 块钱。后来,女孩取走了杨弘毅帮忙洗好的衣服,却一直没还上借走的钱。尽管室友们一致认为“肯定遇到骗子了”,但杨弘毅想了想说,再遇

13、到类似情况,“还是不好意思拒绝”。其实,杨弘毅手头并不宽裕。提到对“专项计划”的建议,他说希望能减免学费。但他又补充道,学校现在给的已经不少了,“我觉得已经足够了”。对于“自强计划”生源,除了最高 60 分的降分录取优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还为每名同学一次性提供 1 万元的资助。“专项计划”在招生中虽然强调“专项生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但入学后,并不会为这些学生提供统一的学费减免,只有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专项生,才能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感觉自己经济上挺寒碜的,和同学出去,什么也不敢买。”在清华的第一年,杨弘毅每月花费 700 元左右,

14、其中约 500 元用于吃饭。现在,温发琥和张辉受益于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后续培养措施 “双导师”制,即一名所在院系专业老师辅导学生的课程学习,一名所在院系毕业的成功校友“一对一”指导该生的个人发展。与张辉结对子的校友也是“苦出身”。每个月,这个校友都会抽出机会和他聊一个多小时,“他会跟我说他读书时的一些感受,告诉我,很多问题他当年也遇到过,让我慢慢来”。温发琥在学校图书馆找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一小时挣 17 块钱,一周差不多能拿到 100 块。”这个自称性格“像哈姆雷特一样纠结”的男生,通过这份工作认识了很多人,“在清华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总归是成长了。要是一年前,我可能都不会接受采访,

15、不会和你说这么多。”对于赵齐峰,清华大学招生办了解到他的诉求后,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了教育部,目前得到的回应是,延续“不转专业”的政策。笔者想采访赵齐峰,他婉拒了,在短信中回复说:“在这一问题上,我已没了发言权。但我仍想说,专项政策很好,也很感谢这政策。”(应要求,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寒门学子招生计划一览“圆梦计划”、“自强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这些自主招生计划,尽管名称各异,但因其针对的群体和强调的目标,自出台后,多被解读为实现“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等目标所作出的努力。其中,“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自 2012 年实施之初就广受关注,这项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

16、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计划,提出要“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并“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2013 年,该项计划的招生人数由 1 万名增加到 3 万名。通过这些计划入学的学子,多具备“成绩优秀”和“家境贫困”两个条件。2012 年首次实施的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甚至规定,家中需“三代无大学生”。2013 年,该计划的招生办法做了修改,申请人须“高中三年均在县及县以下中学就读、平时成绩排名为中学的前 5%的应届农村户口”,去掉了引起争议的“三代之内无大学生”这一条件,同时,将成绩排名要求从前 10%提升到 5%。今年,北京大学微博首次公布了该校的农村生源比例,在招收的 3145 名本科生中,农村学生占到了 14.2%。而清华大学招收的 3374 名本科新生中,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近年来首次超过四成,达到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