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学校常见的传染病1、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一)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1.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 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
2、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 15m 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 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 1/3 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辅助检查: 1.结核菌检查 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可靠依据。2.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且能够确定病灶性质、部位、范围。 3.结核菌素
3、(简称结素)皮肤试验 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流行病学1.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 经空气和飞沫传播。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4.流行特征 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
4、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 临床表现: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亦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水样便。体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一般持续 35 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乏力常持续 12 周才逐渐消失。 (三)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1-5 岁儿童较
5、多,成人多数有抗体,偶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近几年有发病年龄增高趋势) 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一般发热 1-2 天后皮疹出现淡红色皮疹,开始于面部,一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于足底无皮疹,躯干背部皮疹较密,经过 3 天左右自然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随之消失。(四)水痘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 1-2 日至疱疹结痂时,
6、均具有传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 1 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 1-2 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 日左右自愈。极少数人可以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五)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
7、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 7 日至重大后 9 日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 5-15 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临床表现: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 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 38 度-40 度不等。整个病程 10-14日。(六)猩红热猩红热:是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
8、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莓样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褪后皮肤明显脱屑。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病人自发病前 24 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时加重,全身弥漫性充血并散布着针头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面部潮红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出现后 48 小时达高峰,然后依出疹顺序消退,2-4 日褪尽。疹褪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脱皮持续 2-4 周,呈糠屑状、片状、大片状。 (七)麻疹麻疹
9、: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过去一般以 8 个月到 5 岁发病率最高,且每隔 23 年有一次大流行。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 2 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 5 天内,口咽、鼻、眼结膜分泌物、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具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经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10、接触病人后 90以上易感者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免疫力。6 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很少患病。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表现:从发热到出疹一般 34 天,伴体温增高,症状加重。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 天出齐。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疹间皮肤正常。出
11、疹 35 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消退初期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历时约 12 周。无并发症者病程为 1014 天。(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流行病学1.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 2.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
12、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与其免疫水平密切相关。4.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 11 月至次年 5 月,而 3、4 月为高峰。儿童多见。 临床诊断: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临床表现: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 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直径 l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坏死。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大瘀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约 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 l3 周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