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2006 年度课题指南 说明: 1本课题指南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供教育科研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 2指南中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大”和“国家重点”课题均为招标课题;其他课题实行会议评审。 3招标课题名称即为具体研究题目,提示要点明确了基本的研究内容,申请人可据此进行具体设计;其他会议评审课题仅表明了研究领域和提示要点,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课题研究。 4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 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
2、,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5.申报招标课题和会议评审课题互不交叉,申请者可从中选一。课题评审坚持评审标准,优中选优,宁缺毋滥。 6申报人可依照课题指南所列的学科分组及其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课题进行申报,并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明确所属的学科规划组。 7自选课题请在课题申请评审书封面上予以标明。在同等条件下,指南所列规划课题优先考虑。在涉及西部教育问题研究时,优先考虑西部地区的课题申请者。 8国防军事教育 课题由全军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申报和评审。 2 一、国家重大和重点招标课题 此类课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
3、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理论重大创新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为重点,积聚精兵强将,强调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合作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标志性成果,体现国家文化力量和教育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要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于调查研究,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完成明确的研究工作任务,形成精品力作,要求出版 40 万字以上的专著和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在学术界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家重大课题( 1 项)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基本矛盾阶段性变化的认识;( 2)当前教育发展差距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4、3)我国教育服务业的供求现状调查;( 4)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育负担能力的评估、监测与预警机制;( 5)从建设和谐社会立场认识教育公平和效率关系;( 6)我国教育公平和效率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 7)教育公平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互动关系的研究。 (二)国家重点课题( 11项) 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 1)教育现代化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 2)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3 研究;( 3)世界主要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阶段进程和特点研究;( 4)我国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案例研究;( 5)我国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 6)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5、 7)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研究;( 8)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研究。 2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研究 ( 1)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 2)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和案例研 究;( 3)学生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状况综合调查分析;( 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5)相关国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经验研究;( 6)区域和学校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目标、发展阶段、实践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 3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和增强民族竞争力研究 ( 1)人口变动和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关系研究;( 2)独生子女教育与民族竞争力研究;( 3)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城乡社
6、会融合研究;( 4)贫困人口子女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研究;( 5)少数民族教育与民族团结研究;( 6)残障儿童教育与社会文明研究; ( 7)老龄人口教育与社会和谐研究;( 8)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策略研究。 4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教育研究 ( 1)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 2)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3)我国学生公民素养的调查分析;( 4)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研究;( 5)学生公民素质的有效培养模式研究。 5基于脑科学的教与学效能研究 ( 1)有效应用脑科学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研究;( 2)基于4 脑科学的学与教方式革新研究;( 3)基于脑科学的提高学生学习
7、效率研究;( 4)基于脑科学的提高学生非认知因素研究。 6中小 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研究 ( 1)学生学业成就基本理论研究;( 2)学生学业成就的国际比较研究;( 3)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4)提高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案例研究;( 6)全面提高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7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 ( 1)高等教育的质量观研究;(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国际视野;( 3)我国各级各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 4)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案例研究;( 5)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6)高等教育的质量保 障体
8、系研究。 8职业教育大发展战略研究 ( 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 2)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3)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 4)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5)我国职业教育先进区域和学校的案例研究;( 6)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政府、行业、企业支持职业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8)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9 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 1)教育考试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 2)教育考试制度的国际比5 较研究;( 3)我国现行教育考试制度现状调查研究;( 4)我国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实践经验分析;( 5)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
9、向研究;( 6)教育考试法律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 10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研究 ( 1)教育名区、名校的历史溯源和现状调查;( 2)历史名校发展的动力、目标、阶段和途径研究;( 3)研究历史名校与其校长、教师的关系;( 4)比较历史名校发展模式的共性和个性;( 5)历史名校和新兴名校的比较研究;( 6)历史名校发展的案例研究;( 7)教育名家成长路径和行为特征研究;( 8)优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法、教材教具研究。 11军队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 1)研究适应军事变革需要的人才培养需求状况;( 2)研究军队院校教育整体转型问题;( 3)研究军队院校专业布局调整问题;( 4)研究军队
10、院校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问题。 二、会议评审课题 此类课题围绕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等主题,突出“小、精、实、新”的特点,探索适应地区、民族和学科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 6 (一)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 1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 展与我国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 ( 1)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本质与功能研究;( 2)新时期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关系的新认识;( 3)教育理论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沟通研究;( 4)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创新研究;(
11、5)学校发展理论研究。 2当代国外教育理论研究 ( 1)当代国外有影响的教育思潮研究;( 2)当代国外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研究;( 3)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影响研究。 3中国教育史研究 ( 1)我国近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自主创新的历史研究;( 2)我国教育学术史研究;( 3)教育学科建设 与发展的历史分析与评价研究;( 4)西方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引进、应用与创新的历史分析和反思研究。 4外国教育史研究 ( 1)不同类型国家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 2)外国教育家思想研究;( 3)外国教育学术史研究。 (二)教育战略 1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 1)创新型
12、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建设中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7 拔尖创新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 1)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2)区域教育战略规划与区际教育互补协调机制研究;( 3)海峡两岸 四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3全球视野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 1)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2)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战略研究;( 3)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战略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1教育法律研究 ( 1)修订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相关问题研究;( 2)拟订学校法、终身学习法、少数民族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教育投入法研究;( 3)学前教
13、育、普通高中教育立法问题研究;( 4)新时期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改革与完善问题研究。 2教育经济研究 ( 1)我国社会教育消费需求与能力调查研究;( 2)学校教育成本与教育收费问题研究;( 3)学校建设标准研究;( 4)教师合理薪酬标准问题研究;( 5)公共教育经费分配与使用的效益研究;( 6)政府专项补助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绩效评价研究;( 7)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问题研究;( 8)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9)教育利用外资效益研究。 3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8 ( 1)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的关系问题研究,学校办学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 2)各级政府在发展教育中的责任、权限和作用研究;( 3)地方
14、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4)教育督导评价研究;( 5)国际文凭考试制度研究;( 6)应用型院校 国际学分互换和学历职业资格互认制度研究;( 7)高考录取新生方式和加分制度研究;( 8)高考移民问题研究;( 9)教育舆情分析研究;( 10)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11)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预研究。 4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 1)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2)学校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3)学校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研究;( 4)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运行机制案例研究;( 5)公立学校有效激励机制研究;( 6)学校入学制度改革研究;( 7)校长职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化研究;( 8)教师校本教研
15、制度创新研究;( 9)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 10)学校形象设计、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研究;( 11)学校班主任研究。 (四)基础教育 1新课程改革深化研究 ( 1)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研究;( 2)主干学科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 3)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 4)新课程各类学科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研究;( 5)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分析;( 6)新课改后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7)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9 2.学与教的研究 ( 1)学生多元学习方式和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2)学业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 征分析;( 3)学科教学研
16、究;( 4)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5)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幼儿教育研究 ( 1)幼儿教育机构、办园体制和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 2)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的深化研究;( 3)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适时施教研究;( 4)幼儿智力发展能力的追踪研究;( 5)幼儿身心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4特殊教育儿童研究 ( 1)低常儿童的适时教育、早期干预与矫治研究;( 2)超常儿童的学习需要研究;( 3)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 4)学习技能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 (五)高等教育 1高等 教育质量研究 ( 1)高校定位、特色与发展研究;( 2)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调查研究;( 3)高
17、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高校发展适度规模效益研究;( 5)高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研究;( 6)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7)大学排行榜研究。 2大学学术制度和文化建设研究 ( 1)大学组织特性研究;( 2)大学学术组织研究;( 3)大学学术10 规范研究;( 4)大学学术评价研究;( 5)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3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 1)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研究;( 2)校办产业研究;( 3)高校科技园区研究;( 4)高校科技公司制研 究;( 5)高校社会公益服务研究。 4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问题研究 ( 1)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动态关系研究;( 2)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机
18、制研究;( 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4)大学生企业家特质培养研究;( 5)高校毕业生起薪和就业质量调查;( 6)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研究;( 7)高校毕业生工作状况追踪调查。 (六)职业技术教育 1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 ( 1)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及其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2)双师型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实训基地建设与效益评价标准研究。 2政校企 合作培训后备劳动力的有效机制研究 ( 1)政校企合作办学理论的深化研究;( 2)政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研究;(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的长效机制研究;( 4)不同区域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验研究。 3就业导向下的学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 1)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2)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机制研究;( 3)职业性向测评方法的应用和创新研究;( 4)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