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摔倒 你 会扶吗?,11公司金融:牟伊琳,杜宇晗,杨阳,许寒青,顾婷婷,江锺,范睿群,扶还是不扶,这是个问题,2006年,南京彭宇案,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自此“扶不扶”成了社会舆论的热点;2009年,重庆初二学生万鑫扶起摔倒的老人,但老人及其子女称其是肇事者,起诉并要求其父母赔偿。一审时多人证明少年清白,法院驳回老人诉讼请求,老人不服上诉,二审开庭这天,老人撤诉;2011年,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老太称司机为肇事者,看了录像后,才真相大白;同年,武汉市一名电动车主胡师傅途经汉口合作路与鄱阳街交会路口,当他扶起一名摔倒的八旬婆婆时,反
2、被婆婆称是被他的电动车撞倒。但在旁人的指正下,最终也真相告白。,自此,我们真的再也不敢“扶老人”了吗?为此,我们做了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简述,背景:近年来是不是该扶起摔倒老人已经成为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这本是无需思考的,但如今有许多人出手相助反被冤枉令人寒心。本调查小组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大众对于此现象的看法,并试图去分析原因;平台:问卷星网络平台;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份,其中男18人,女38人;被调查人身份:57%的为在校学生,43%为上班族,基本涵盖了青壮年人群;,Q3:您帮助过跌倒的老人吗?,说明:从图例3-1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将近20%的受调查者曾经帮助过跌倒老人,高于没有帮
3、助的比例。有百分之六十六的受调查者并没有遇到过老人摔倒需要帮助的情况。分析:在遇到老人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尽管会伸出援手的比例较高,但还是有不少人没有选择帮助老人。可以看出,在这个理应崇尚“助人为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中,确实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去帮助跌倒的老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确实是一个存在着的社会问题。,Q4:在路上遇到跌倒的老人,您会怎么做?,说明:如图,在路上遇到跌倒的老人,选择“在有证人或者有录像证明的情况下帮助”的比例最高,占到37.5%。有将近1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假装没看见,赶紧走掉免得惹麻烦”。分析:在众多选项中,更多的人选择了在能够证明自己清白的情况下去帮助老人,
4、说明了在大众心目中,还是怀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认为在老人有难时帮一把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今,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很多人心有余悸,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会选择犹豫不决地围观,或直接报警寻求帮助,这也是出于自我保护,无可厚非。同时,也有不小比例的受调查者(将近18%)选择了假装没看见,避免惹麻烦,这也是受到之前一些新闻报道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受调查者中,仍然有14%的人选择了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这说明在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人秉持着 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也相信老人是善良的,从而毫不犹豫地做出善举。也正是因为社会中多了这些人的存在,才能够传递出正能量,才能让更多的人相信社会的美好,从而良性循环,大家和谐相处。,Q
5、5:如果您遇到老人跌倒却不搀扶,会感到良心不安吗?,说明:如图所示,如果遇到老人跌倒却不搀扶的情况,大部分人(62.5%)会有一点良心不安,35.71%的受调查者会感到良心十分不安,仅仅不到2%的人丝毫不会感到良心不安。分析:绝大多数人在遇到老人摔倒去不搀扶的情况下都会多少感到良心不安,说明大家都在内心深处意识到扶老人是应该的,在道德上也是必须的。但综合图例3-1以及4-1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良心不安,但当真正触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大家往往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惹上了不必要的麻烦。遇到此类情况,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直接避开或者是先证明自己,而非帮助老人,这确实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Q6:您觉得
6、如果一个人看见老人跌倒了而不去搀扶,原因是?,说明:如图所示,如果一个人看见老人而不去搀扶,其原因有将近88%是因为怕被诬陷,其次是不懂相应的急救措施、觉得麻烦、自己没有义务和其他。分析:绝大多数受调查者皆认为如果有人没向老人伸出援手,原因是怕被诬陷。这说明了在当今社会中,救人者反被诬陷的事件屡屡发生,已经深入人们心中。从最初的彭宇案,到全国各地的“彭宇案”翻版,再到之后的老人摔倒因无人敢扶而亡,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令人寒心,同时也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们内心希望帮助弱者却担心自己成了“东郭先生”,这样的想法令人寒心但也实属无奈。同时,不懂得足够的急救措施也是人们不敢枉然帮助老人的一大原因
7、。社会各部门应该加强对公民的急救措施教育,让更多的人懂得急救知识,这样才能与生命赛跑,救人于危难之间。,Q7:如果您扶了老人,却被冤枉甚至被栽赃,您会怎么解决?,分析:在这一题中涉及到了扶老人这个话题中最具有争议的“赔不赔”的问题。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选择自认倒霉的比例非常少,而超过百分之60的人选择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一方面说明了大家对于现有社会的法制体系是非常信赖的,也说明司法机关的公信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选择周围人作证求澄清以及和老人沟通以消除误会的选择者都比较少,可以看出在这个社会中许多人都不愿意去相信周围的人,可见市民的自身道德意识以及相信“路见不平”会”拔刀相助”的人
8、较少,与此同时也体系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Q8:如果因扶老人被冤枉栽赃,之后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您还会出手相救吗?,说明:如图所示,因扶老人而被栽赃后,有50%的受访者会在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情况下再扶起老人;将近40%的受访者会觉得寒心,以后肯定不会在帮助摔倒老人;仍有11.7%的受访者认为助人为乐是美德,他们还是会继续帮助他人。分析:曾受到冤枉栽赃后,仍有约60%的受访者愿意去再次帮助老人,这说明社会上,助人为乐的风气依旧盛行。那些遭冤枉却仍然愿意不计前嫌,相信社会上还是善者多的人更是令人敬佩。只要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法规保护助人者,社会舆论更正面化,每个个体都能将心比心,人们在扶起老人时也可
9、以十分情愿,不必想那么多,更不会让那些乐于助人的人寒心。,Q9:如果您的亲人遇到此类困难,却遭到路人的漠视,你有什么感觉?,说明:如图所示,有51.79%的受调查者对路人的漠视表示无奈,30.36%的受调查者对路人的漠视表示愤怒,仅有17.86%对路人的漠视表示坦然。分析:当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是否希望自己的亲人受到社会帮助的时候,更多的人表示出了无奈,因为将心比心,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能够毫不犹豫帮助摔倒老人实属不易。同时,也有许多人表现出了愤怒,更加希望路人在面对此类情况的时候能够不要漠视,应该有公德心地去帮助老人,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毕竟在社会上,扶人反被讹的现象属于少数。只有大家能够保持良好的公
10、德心,去除社会的信任危机,那么无奈与愤怒也就会减少,大家才能和平相处,其乐融融。,Q10:您认为在当今,为什么会有老人冤枉好心人的情况发生?,说明:如图所示,对于老人冤枉好心人的原因,67.86%的受访者认为是老人利用舆论对弱者的同情,使他人被迫支付医药费。57.14%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家庭条件不好,生活所迫,医疗得不到保障。仅有35.71%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老人年纪大认错人。分析:以上现象说明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老人讹诈好心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其减轻自己的医药费。其实这在更深一个层次说明,老人医疗保障薄弱,当老人发生意外伤害时,往往自身无力承担治疗费用,才会有种种的冤枉好心人,抓住救命稻草的行
11、为。,Q11: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说明:如图所示,有83.93%的受调查者同意建立更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利,完善法律制度;69.64%的受调查者认为应当加强社会道德建设;60.71%的受调查者认为应当健全医疗保障制度;53.57%的受调查者认为舆论导向应到要符合事实,不要夸张报导。,分析:以上选项都过半数,可见这四个措施都符合人们的认知水平,实行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是日后削减此类现象的不可或缺的方式。1、舆论导向要符合事实,不要为了博眼球夸张报导。新闻媒体影响舆论,最基本的手段是反映事实,最终的目的是引导舆论。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新闻评论等手段来直接发
12、表意见,引导舆论。当今社会的很多新闻媒体记者为了博人眼球,常常扭曲事实,误导群众,没有正确地引导群众的观点态度。2、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现在的法律体系在见义勇为这方面的处理上不够完善,忽略的对见义勇为者利益的保护,导致很多见义勇为者承担自己不该承担的责任。法律上有无罪推定原则,即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但是这一原则在对待见义勇为事件上并没有很充分地体现出来,很多案件都是仅仅凭借老人的指正并且被告人没有确切证据导致冤枉了见义勇为者,所以在这方面应该更明晰地规定。3、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修养。这一点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的,解决这
13、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修养,但是这一方法也是要循序渐进慢慢养成的。4、建立健全全国医疗保险制度,使老人病有所医。当今社会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医疗保险,很多老人也是因为无法偿付医药费才会冤枉见义勇为者,如果在医疗保险这一方面可以足够完善,这医药费也可以少很多,足够老人偿付,适当的也会减少这些事情的发生。5、建立“见义勇为”基金,为见义勇为者及老人提供资金保障。大多数的时候,见义勇为者来不及找到真正的肇事者,又因为老人昏迷不醒,无法支付医药费,见义勇为者就提前支付了费用,如果我们建立一个见义勇为基金,对提前支付医药费的见义勇为者进行补足和奖励,也就会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也会激励大家做好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真的不要扶吗?真的不帮忙吗?,法制的漏洞,不应成为您冷漠的借口,关爱老人,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