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77246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阿元:景德镇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1278(忽必烈)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元代景德镇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卵白釉(枢府)瓷:一、枢府瓷特征: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 ,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 (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

2、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山西的霍窑和景德镇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2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有戗金装饰。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 “太禧” “福禄” “福寿”和“寿” “福” “良”等单个吉祥

3、字样铭。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3、枢府瓷的鉴定要点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青花瓷:一、定义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 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中国瓷器的发展: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2、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3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青花起源,唐代巩县窑中唐三彩的蓝色,用钴料呈色,早在春秋战国陶胎琉璃珠上的篮彩,用钴做呈色剂)

4、三、青花瓷器形元青花,器形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水滴、高足碗(马上杯) 。以大件器居多。但在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小件器常见(高度 5-7 厘米) ,如水注、水滴、小罐、小碗。四、青花瓷特征元青花除东南亚地区多见小型器外,普遍特征是胎体厚重,器形硕大。制作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器底无釉。多数器物底部有明显旋纹,个别有跳刀痕,并粘有填砂,小型器如碗类等的底足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2、器物底足内壁往往形成自上而下往外斜撇的形式3、碗、钵、罐、瓶、盘之类的削足处理,具有鲜明的元代特征,即底足外墙斜削而呈 形式。4、大件器器底无釉露胎部分,往往粘有釉斑或较大

5、面积釉块。内壁多见淡红、黄色釉层而又有不规则浓度的透明釉刷痕。5、碗、钵之类器物的底足外墙,往往留有浸釉时遗留的手抓指痕。6、罐、瓶之类大器,都是分段制造,拼接而成,特别是接底的痕迹十分明显。47、罐类器内壁釉面不平,有明显接痕,并经常出现赤褐斑,且有小黑疵。8、圈足之釉不到底,一定稍有露胎,呈褐红色9、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仔细观察,有些弯弯扭扭,以大罐和梅瓶最为突出10、高足杯(马上杯)的杯身和足结合,系采用胎接的办法,即两部分湿胎结合,并非将杯身及足柄各自先施釉,而依靠釉的粘度接合。因此,元代高足杯足内顶端无釉,且往往有乳钉状凸起,元代高足杯的足部肯定空心而不封底。5、青花瓷装饰方法 釉下钴

6、蓝彩绘装饰为主,但也有印花、青花同于一器的例子。青花彩绘也有两种不同的装饰技法,一是白地绘彩,即图案花纹以青料描绘出来,这是青花瓷主流。另一种是,青花拔白,即以青料做地色,或辅助花纹,主题图案花纹是以露出的白瓷呈现,极少数,主要应用在大盘大碗一类的大件器上。元青花除了彩绘装饰外,也采用镂雕及堆贴等附加装饰。6、青花瓷的图案花纹除外销东南亚小件器,图案花纹往往以简笔花草为主,图案花纹一般有茂密的特点,一般典型元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大多分为多层次。元青花瓷的主题图案纹饰,主要有 3 种,1 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人物故事图等 2 是动物纹,一龙纹(云龙、海水龙)为5主,亦有凤凰、孔雀、天马、

7、草虫,3 是花草纹,以缠枝牡丹及缠枝莲使用最多。7、元青花瓷鉴定要点1、元青花瓷胎体厚重2、釉有青白釉、枢府釉及典型的青花瓷釉3、青花色泽有浓翠及灰淡两种,均有铁斑4、器底无釉。碗盘之类底足中心有乳钉状突起5、具有圈足外墙斜削的元代瓷器普遍特征6、多棱梅瓶、多棱玉壶春、多棱瓢瓶及方形扁壶、高颈大罐等为元代特有的器形。7、梅瓶之口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8、少数青花器仍沿用枢府瓷特有的小底足9、多数器物图案花纹密布全器,分多层次布局10、某些图案花纹具有明显的元代特征梅瓶、罐、玉壶春等类器物近底部往往有仰莲瓣纹,元代之仰莲瓣纹有两个普遍特征:一是每瓣分开描绘,入明以后往往各瓣之间不再分开,而借用边线;

8、二是莲瓣边框均有青花涂抹之粗线,入明以后往往用细线条双勾莲瓣边框,而且其中不再涂施青料。缠枝牡丹的叶子,元代十分规矩,入明以后则多变形缠枝莲叶瓣,元代成葫芦形,入明后变形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1、釉里红瓷与青花釉里红瓷的特征6釉里红瓷是瓷胎上用铜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并用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与青花瓷完全一样,不同的是青花用钴料着彩,釉里红用铜红料。(铜作为陶瓷器上的釉料所用的着色剂,汉代铅陶釉就普遍使用但那是铜在低温氧化气氛中产生的绿色(金代扒村窑、元代磁州窑都有绿釉釉下绘褐彩的制作) ,我国最早使用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能产生红色的,是唐代的长沙窑,唐代长沙窑的釉里红瓷器尚处于原始阶段) ,

9、宋代无釉里红瓷器发现。元代景德镇烧制成熟了釉里红瓷器,并且创烧了青花釉里红这一新品种。青花釉里红是指在同一器物上,既有钴料又有铜红料描绘或涂抹彩色,烧成后青花与釉里红同现于一器。2、釉里红 3 种不同装饰方法釉里红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1 是釉里红线绘 ,最早使用,出现飞红现象 2 是釉里红拔白 3 釉里红涂绘元代各种色釉瓷元代景德镇除继续烧造青白瓷(影青) 、白瓷、较粗的黑瓷(主要为高足杯、碗类民间日用品)外,还烧制成功了高温铜红釉、高温蓝釉和低温孔雀绿釉。红釉瓷,以铜红料参入釉内作为呈色剂,即能烧成高温铜红釉,宋代钧窑使红釉的烧造达到新境界,但胎釉制备远逊于元末明初景德镇制品。7蓝釉瓷,高

10、温钴蓝釉为元代景德镇创制,为明清两代霁蓝釉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孔雀绿釉瓷,铜料在氧化气氛中,低温烧成。元代景德镇在优质瓷胎上成功烧制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新品种。明:景德镇在明代成为中国的瓷都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但其他品种也十分出色,按制瓷工艺分有: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釉下彩是指青花和釉里红瓷,因其彩绘在胎上,着釉后一次烧成而得名。最新考古表明,三世纪的越州窑已开始制作釉下褐彩了。后有唐代长沙窑(历来认为最先创烧) ,宋代磁州窑、吉州窑都烧造。釉上彩是因彩绘在釉上而得名,工艺上是指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上再进行彩绘,然后以 700-900 低温烘烤,使其彩色不致褪

11、色,它包括釉上单彩(如白地红彩等)釉上多彩(如三彩、五彩等) 。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磁州窑系统的釉上加彩,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万历,青花五彩器;嘉靖朝民窑红绿彩。斗彩,又称逗彩,意谓釉下彩和 釉上彩拼逗呈彩色画面。宣德时候青花红彩器属于斗彩范畴,但只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单彩(红彩)结合。成化斗彩则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色绘相结合的典型斗彩器。颜色釉是指各种色泽的高温釉和低温釉,有一种色泽的单色釉,也有多种色泽施于一器的杂色釉。如洪武朝的高温红釉、蓝釉、柿色8釉和黑釉;永乐、宣德增加了仿哥釉、仿龙泉釉;永乐朝的红釉和甜白是明代颜色釉中的佼佼者;宣德以后高温铜红釉日趋衰落,嘉靖朝开始以铁红低温釉代替高温

12、铜红釉。嘉靖官窑以多种色釉施于一器的杂色釉制作兴盛。明代晚期的碎器青花和广东佛山的石湾窑值得重视。佛山石湾窑在今广东佛山市,始于宋代(亦有一说始于唐) ,极盛于明清两代。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着称。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翠毛釉等为佳,但仿中有创。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洪武:从传世洪武瓷,应该分为细瓷和粗瓷两大类,而细瓷中凡颜色釉部分,较多五爪龙的纹饰。细瓷大部分是官窑的,粗瓷显然是民间日用品。传世品中,可以确认为洪武瓷的,以釉里红器为最多。洪武釉里红特征:1、釉里红多数呈较淡或偏灰色泽,个别器物还有飞红的现象,或呈暗黑色,器物釉面往往有开片。2、器物的制作,除玉

13、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 20 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他均为糙底。凡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均刷有一层釉浆,烧成后呈红色,且多数由明显刷纹。3、碗类细器的底足已经摈弃了元代斜削的习惯而采用平削,底足9平齐。4、洪武朝釉里红制作除少数器物采用涂抹拔白的方法外,已主要采用线绘的图案装饰,这意味着烧制过程中已多数能控制铜红料飞红现象,烧制技术有了很大进步。5、图案花纹多见花卉纹;主要是缠枝和折枝牡丹、莲花和扁菊花。扁菊花纹尤为多见,这是洪武时期釉里红和青花瓷器的共同特点之一。和元青花瓷相比,洪武朝的釉里红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莲池、水禽或鱼藻等图案而显得比较简单。宣德朝的釉里红无论从品种或数量上都

14、远不如洪武,宣德以后整个明代的釉里红已日渐衰落。可以断言,洪武是明代釉里红的极盛时期。洪武青花瓷洪武青花瓷的特征:1、青花色泽不如典型元青花那样浓翠,大多数偏淡灰色(采用国产钴料缘故)2、器物制作和釉里红器一样,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 20 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3、洪武青花瓷比釉里红瓷更单调,以花卉纹为主,特别多见扁菊纹。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青花粗瓷其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10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洪武瓷鉴定要点1、糙底2、较细的器物改为平削足,民窑粗瓷仍沿用元代底足斜削的习惯3、元代梅瓶口均为上狭下宽的梯

15、形口,明代梅瓶口部已改变为直而稍翻唇,决无梯形感。4、元代印花和青花两种装饰工艺同置于一器的方法,洪武仍继续使用。5、元代莲花叶子为标准的葫芦形,洪武已变形得不成葫芦形了6、元代牡丹叶子画的肥厚规矩,洪武已变得稍微细瘦而随便了 7、元代的仰莲瓣纹每瓣都分开绘画,洪武朝除个别器物仍分开画外,绝大多数莲瓣之间借用边线,不再分开,并出现了双勾描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8、元代青花龙纹绝少五爪,洪武官窑器几乎全为五爪9、器物颈部的蕉叶纹,元代每片蕉叶之中茎或单线色绘或双勾填色,洪武则蕉叶中茎以双线勾出后不填青花或釉里红色,形成中茎有空白地。永乐永乐官窑大致以烧造白瓷、青花和红釉为突出。永乐瓷除少数白瓷梅瓶及大盘外,很多甜白碗或青花器,都是比较薄的。永乐瓷中只有较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字,绝大部分没有年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