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内容提要,该学科基本概况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学科的建设规划,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学科内涵 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是一门以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及家畜营养学等为基础理论,以饲草栽培学、饲草加工贮藏学、草地学等为技术手段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涉及饲草分类学,饲草育种学、饲草种子学、畜牧学及农业气象学、农业土壤耕作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因此,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1.饲草栽培 利用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原理,探讨饲草与环境的关系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优质、高产和高效饲草生产的技术支
2、持和理论依据,解决饲草生产系统中的饲草土壤环境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彼此平衡关系,以实现环境友好型、土壤高效型、饲草优质型的饲草栽培模式。,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学科内涵2.饲草加工 利用饲草学、饲草营养学和家畜营养学理论和方法,探讨饲草在适时收获和加工调制工艺及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和保全营养物质的理论,研究保全和提高饲草营养价值及饲草加工调制贮藏技术,解决饲草加工调制与贮藏系统中的饲草加工工艺贮藏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和饲草变质与营养损失的突出问题,以实现加工贮藏饲草的保全营养品质安全和贮藏安全。3.饲草利用 利用饲草学、饲草加工贮藏学和家畜营养学及畜牧学等理论与方法,探讨饲草合理利用
3、、高效转化和饲草家畜系统耦合理论,研究栽培草地可持续利用技术与方法及根据家畜营养需求进行饲草合理利用技术,解决以饲草为基础的家畜生产体系中的饲草家畜畜产品三者之间的有效性,以提升饲草利用率和转化率及饲草家畜系统耦合效应。,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 在国外伴随着畜牧学科的出现,就有了饲草学。国外饲草学发展历史较长,学科建设和学科内容充分,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饲草学包含饲草资源开发、天然草地利用、多年生栽培草地建植管理与利用和一年生饲草栽培与利用及饲草加工调制与贮藏、饲草营养调控与家畜需求、饲草家畜生产系统耦合等,饲草学的发展与畜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我国20世
4、纪50年代初饲草学就已形成,时任南京农学院的王栋教授编著出版了牧草学通论和牧草学各论,并培养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饲草学研究生。 内蒙古农牧学院出现了草原专业,饲草学就成为其基础学科。80年代初,内蒙古农牧学院有了牧草栽培学硕士点,以后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学院、新疆八一农业学院等高校也相继有了硕士点、博士点,其学位授点均为畜牧学中的二级学科。,中国农业科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饲草学的研究,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学术团队和学术研究基础,于80年代在畜牧学下设有草业科学二级学科,并开设了饲草栽培学、饲草遗传育种学、草地经营学等课程。随着草学的不断发展,饲草学也日臻完善。 目前,饲
5、草利用与转化学科体系正在形成,研究方向正在明晰,研究内容正在扩充,学科作用明显体现,学科发展日渐成熟。因此,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科不仅国内发展迅速,而且国外发展较快。,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1. 饲草生长发育规律与功能物质的形成机理与调控 研究饲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与分布,饲草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饲草产量形成与潜力分析,饲草生产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逆境条件与饲草生产,饲草生态功能的耦合调控,饲草有效功能物质的形成规律分析与提取、饲草功能物质的形成与调控。2. 饲草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研究饲草轮作制度、饲草区划、饲草优质丰产栽培农艺学技
6、术,良种良法配套理论与技术、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饲草地水肥变化规律及调控管理理论与技术,饲草地病虫害、杂草生长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逆境条件下饲草地的耕作栽培原理与技术,栽培草地高效固碳理论与技术,衰退饲草地生产力恢复原理与技术。3.饲草资源与草产品开发理论与技术 研究饲草营养物质形成与影响因素分析,饲草抗营养因子形成机理与调制,饲草资源安全高效开发利用原理与技术,高效安全新饲草生产理论与技术,新型饲草产品研发、饲草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4. 保全饲草营养物质的加工贮藏理论与技术 保持和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饲草加工调制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规
7、律与防控技术,饲草贮藏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劣变机理与安全贮藏原理与方法,饲草加工工艺原理与技术,饲草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饲草新型加工工艺原理技术与新设备开发。5. 饲草家畜系统耦合理论与技术 提升饲草地合理利用理论与技术,饲草高效利用有效转化的理论与方法,维持饲草草地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技术,饲草家畜适配原理与技术、饲草家畜生产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平衡关系及耦合效应,草畜高效耦合范式与应用。,一、该学科基本概况,(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1. 基础理论: 生态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学、 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农业土壤与耕作学等2. 专业基础理论: 饲草栽培学、饲草加工与贮藏学
8、、饲草育种学、草地经营管理学、 家畜营养学、畜牧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等,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1. 相近学科: 牧草遗传育种与种子生产 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2. 联系: 学科基础与理论技术支持3. 区别: 牧草遗传育种与种子学、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学以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科为基础进行发展建设,培育出的牧草新品种需要通过好的栽培措施来实现其优良性状的表现。因此,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既是牧草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的基础,也是它的继续,彼此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 、,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 1. 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的研究方向与内
9、容涉及了与农 业相关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等,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热点问题。 2. 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的应用与发展,既是现代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现代 “三元” 种植业结构,完善农业生产系统和优化田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更是我国生态治理植被恢复中的先锋植物。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草学领域特别是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科的人才需求会更大。,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 1. 培养高层次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人才 2.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3.发展交叉学科,提高创新活力 4. 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学科地位,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
10、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重任和挑战,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前景。,三、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2. 掌握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3. 培养适应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科技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新性、创造性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三、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1.具有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及社会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也可以直接报考本学科。2.具有较强的草学专业知识和土壤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
11、子生物学、气象学、畜牧学和植物营养等方面的农业基础知识。,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一)师资队伍1. 在梯队建设上,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迅速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引进博士来本专业工作。2. 对现有教师增加培训、进修、读学位、出访和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机会,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及教学水平。3. 力求建设一支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创新意识强、具有崭新教育观念、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适应高等教育需要的创新型的学术队伍。,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二)人才培养 “十二五”期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2530名,
12、硕士研究生4050名,其中留学生35名,力争46名的论文被评为国家优秀论文。,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三)科学研究1. ,积极争取国家级大课题、省部级的纵向课题,提升饲草栽培加工及利用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同时加强与产、学、研结合,争取更多的横向课题立项。2. “十二五”期间,力争主持国家大课题23项,国家自然基金7-8项,省部级重大课题6项,增加横向联合课题立项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科研经费正确保持在8500万左右。3、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10项。争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科技成果奖2-3项。发表论文100篇以上,SCI等收录论文10-15篇,出版著作3部以上。,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四
13、)学术交流1. 继续保持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日本酪农大学和蒙古国立农业大学及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知名学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 继续保持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3. 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争取举办23次国内会议,1次国际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10人次,参加国家及学术会议3050人次。4. 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35人次,派遣访问学者出国交流35人次。,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五)教学科研基本条件1. 继续建设和完善已有省部重点实验室和野外试验台站2. 争取国家重点饲草学实验室和野外试验台站的立项支持及新的省部重点实验室建设3. 更新和新购高端仪器,满足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需要,为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奠定科研基础。,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六)经费保障 科研经费 横向合作经费 重点实验室维护经费 野外试验台站经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