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二 经济学常识第4课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基础梳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2.列宁的合作社计划的内容 (1)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合作制是把小农组织起来并引导他们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适当的形式。 (2)合作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统一的。 (3)必须坚持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合作 社。 (4)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合作社并与经济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批判唯意志论。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它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 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当竞争和生 产无政府状态
2、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 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 观点: 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剩余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用在高度技术基础 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 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2)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3)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和执行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4社会主义改造 (1)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内容: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并于1956年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 会。 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我国通过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一步壮大了全民所有制经济;通 过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我国的集 体所有制经济。,(2)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完成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确立,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化,开创了一条由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3)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虽然采取了一些限制市场作用的措施,但毛泽东仍非常注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这个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5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