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导游词13篇.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78543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导游词1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导游词1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导游词1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导游词1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导游词1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景区面试景点一、马王堆汉墓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市中心大约有 4 千米。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干年地宫的神秘面纱。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马王堆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出土各类文物 1800 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女尸。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 2000 多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中的尸体以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名字叫素纱襌衣

2、,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仵素纱襌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 48 克和 49 克,也就是说还不到 1 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丝棉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 T 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为”T”型帛画。据考证这是出葬的时候,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弓魂升天” 。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

3、分为天上、人间和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是天上部分。在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根据”山海经”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在它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 ,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人间部分是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着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你们看,他们的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

4、。纵观整幅图,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此, ”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有 2100 多年的马王堆女尸。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她的名字叫”辛追” 。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为54 米,体重为”34。3 公斤,她的血型为 A 型,我们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她出土的时候皮肤湿润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上去还有油腻感。大家看到这具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的现象。这是

5、尸体的早期腐败现象。但因为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现象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这具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蜡制模型躯壳的”尸蜡” ,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炭鞣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 ,命名为”马王堆尸” 。经过对尸体解剖,推断辛追夫人是在吃过甜瓜后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她死亡的年龄大约为 5O 岁。好了,我为大家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二、岳

6、麓书院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干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 976 年,距今已经有一干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干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

7、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 ,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簏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上联”惟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做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汇粹之地的历史史实。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

8、”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 、 ”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 ,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院的半学斋, ”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过来看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 ,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 ”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 ”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

9、加强自身的休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休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薯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

10、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朱张两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 lll 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于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三、炎帝陵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各位游客我们

11、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一大功绩”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这使得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为市,首辟市场” ,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的农具,并且教大家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 ”遍尝

12、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本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陶为器,冶制斤斧” ,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绩”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又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这是最后一大功绩”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民房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栖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从这八大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炎

13、帝陵大殿共分为五进。第一进是午门,穿越午门我们可以看到迎面树立的这块高大汉白玉石碑,大家看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 1993 年9 月 4 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大家再看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第二进是行礼亭。大家看行礼亭上方悬挂着一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的。好了,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这两块大石柱上悬挂的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 ,这副对联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还悬挂一块横匾: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14、” ,这是陈云同志 83 岁高龄时题写的。这个主殿也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你们看老祖宗他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草药。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现在我们到的是第四进摹碑亭。在这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那么这块碑是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于 1985 年 5 月 15 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这后面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

15、。好了,今天我们的参观就到这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谢谢大家!四、毛泽东故居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毛泽东故居参观。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 。1893 年 12 月 26 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的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的南方农舍,它面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形结构,这里的老百姓称它为”一担柴” 。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 13 间小青瓦房是毛泽东家里的; 而西边四间茅草屋则是他邻居家的,中间的堂屋

16、为两家共用。大家抬头看大门顶端挂着的这块”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在 1983 年 4 月 2 日亲笔题写的。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堂屋参观。这里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和宴请客人的地方,大家看到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个呢叫做神龛,它是用来供奉神佛和祖宗用的。毛泽东小时侯经常在这个地方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大家看到的这个大水桶就是当年的原物。这里是厨房,请大家来看这口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砌成。这口灶呢是在故居复原陈列的时候,根据老人的回忆复制的。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一般都会有这间冬天架柴烧火取暧的房子,你们看这上面还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

17、” ,它是用来挂壶烧水的,当然也可以用来煮饭菜,冬天全家团团围坐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 年的春天,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他邀弟妹们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了这几年遭受的灾难。毛泽东说:”是的,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 ”后来,在毛泽东的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先后有 6 位亲人英勇献身。我们现在进人的是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间房子里,墙上挂的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

18、遗照。他的父亲毛顺生生于 1870 年 10 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不幸的是在 1920 年因患有急性伤寒病而去世,享年 50岁。应该说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是他的母亲文氏,他的母亲生于 18 臼年,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的乡亲。父母亲所具有的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 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还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陈旧木床也是当年的原物。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于 1919 年春天在长

19、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省城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也就是这年 10 月毛泽东的母亲去世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在毛泽东外婆家珍藏而幸存下来。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他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特别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面来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 13 岁至 15 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刻苦攻读。请大家抬头看,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在这间房的上方有个小阁楼,也就是在这个

20、小阁楼上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请大家跟我继续参观,这里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从 6 岁开始参加劳动。13 岁到 15 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所以说毛泽东还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毛泽东故居的参观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五、南岳衡山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南岳衡山做客!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素有”五岳独秀” 、 ”中华寿岳”之称。南岳号称”五岳独秀” ,以”秀”为主要景观特色。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群峦叠翠,万木争荣,云雾缭绕,是”五里不同景,十里两重天” 。衡山的风景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

21、的当属”衡山四绝”: 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祝融峰之高和水帘洞之奇。常言道:” 天下名山僧占多。 ”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但是衡山与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独特之处是山上佛道并存,互彰互显,同尊共荣。衡山自古为道教名山。据南岳志的记载,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少高道隐居湖南,如西晋时期的道教上清派开山宗师、中国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修道于衡山黄庭观等等,如果说道教使衡山皎洁似月的话,佛教则令南岳如日中天。尤其是佛教禅宗,先后衍生出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等五大宗派,流传全国甚至朝鲜、日本等海外地区,佛教史上称为”五叶一花”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

22、南岳大庙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皇宫殿宇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大庙现存建筑共有九进、四院、八寺和八观,前后纵深 375 米,它的中轴线上为儒家建筑风格,东边为八个道观,西边则为 8 个佛寺,像这样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现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建筑棂星门。以棂星来命门,寓意着希望人才兴旺,国家昌盛。大庙的第二重院落正中为御碑亭,这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建筑,御碑亭里面立着康熙皇帝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青石碑。绕过御碑亭,这里就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五进建筑嘉应门。 ”嘉应”是古代用来迎接远方宾客的仪门

23、。嘉应门后的第三重院落为南岳大庙的主院,由御书楼、正殿、寝宫和东西长廊组成,共有屋宇 58 间。穿过御书楼,各位面前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正殿。整个正殿,是处处有景,处处叫绝。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忠烈祠。忠烈祠是我国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唯一一处保留下来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大家可以看到忠烈祠是仿照南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它沿中轴线共分为牌坊、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和享掌五个部分。在这里,长眠着国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的部分抗日阵亡将士。朋友们,眼前的这座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门。这是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站在广场的中心,大家肯定会被这个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这便是”七七纪念塔” 。大家看,它是由五颗竖立的石制炮弹组成,炮弹一大四小,代表着我国的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雕塑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都嵌有汉白玉砌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从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现在我们便来到忠烈祠的第三进建筑纪念堂。纪念堂的正中竖着一块高达 6 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军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 。记述了建祠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