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文化常识专项练习.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787764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专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专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专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专项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期末文化常识专项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梁山现代高中高一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2017.6.15第一部分:课文中涉及的常识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宦者令:宦官的头目舍人:随侍身边 的亲近属官的通称。寡人:古代君王自称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臣:秦汉以前便是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

2、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上面内容为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下面为相关知识拓展)表官职变化的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 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

3、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 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 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4、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2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 ,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

5、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窜:放逐,贬官 。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 )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 :调动官职

6、,一般指提升。 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 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转、调、徙:调动官职。 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 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

7、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 修传 )表辞官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8、 。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 ,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疏广3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1. 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2.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3.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 ;4.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患难之交”5.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6.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

9、” ;7.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布衣之交”8.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忘年交” ;9.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 -“忘形交” ;10.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君子交”尊卑:一般以右为尊 ,以左为卑。在官职方面,有的朝代(或国)尊左,如春秋时的楚国(如屈原任左徒) ;有的朝代(或国)尚右,如春秋时的赵国(如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位居廉颇之右) 。在座席上,以左为尊。朝廷上以朝南为尊;朝廷以外的席次上,以朝东为尊。古人乘车,把左边的座位留下给客人坐,表示尊敬,叫做虚左。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远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 229 年

10、的历史。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人,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汉书100 篇由 12 本纪,8 表,10 志,70 列传。郎: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保宫:汉代囚禁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通侯: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侯。(上边内容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下面内容有相关知识拓展)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1.诣:到,去。2.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

11、。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7.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 ,催促。8.劾:,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 是4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 ,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责备,责怪;谦让,辞让。15

12、.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 因犯罪或错误,触犯;牵连,定罪。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张衡传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三辅:汉代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太学: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孝廉

13、: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公车:汉代的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豪右: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上面内容为课本中的书下注释)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总结一、科举常识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约一千三百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童生试(即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 “五经”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1.童生试

14、童生试也叫“童试、院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元。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4.殿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

15、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甲、二甲、三甲统称进士。55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叫及第,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 “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6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又称殿元、鼎元。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人。7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

16、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8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共有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 “五经” ,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9.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二、称谓常识1姓名称谓(1)直

17、称姓名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

18、人” 。(3)称官爵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 。称爵名。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2谦称、敬称(1)谦称王侯自称。例如: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臣子自称。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一般人自称。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女子自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称君王。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称师长。例

19、如:夫子哂之。(论语)称朋友、尊长。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3 “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6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近内远礼曰炀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mn)(2)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

20、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都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3)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4.年龄称谓(1)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语出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3)齿龀龆龀(tio chn) 指儿童五六岁换牙时。例如: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4)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5)豆蔻年

21、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6)笄(j)年 指女子十五岁。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白居易对酒示行简)(7)束发成童 指男子十五岁。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8)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9)而立之年 三十岁。(10)不惑之年 四十岁。(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岁。(12)花甲花甲子 六十岁。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13)耆(q)艾 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14)古稀 七十岁

22、。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15)耆耋(q di) 指高寿,老年。耆指六十岁,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16)耄(mo)耋 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17)期(j)颐 一百岁。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东亭)三、官职常识1官职分类(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

23、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史书、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

24、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7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2.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1)授官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

25、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2)升官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基础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

26、。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3)降官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驱逐,流放。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白居易自题)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罢:解除,免去官职。如:明年,大司空李通罢,以成行大司空事。(后汉书马成

27、传)免:免职。如: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废:废黜,放逐。如: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黜:贬退。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语一)(4)调官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后汉书张衡传)8第三部分 巩固练习(一)一、基础题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8、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 “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D “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 ,简称左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 “甫冠”指刚刚 20 岁。古代男子 20 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 “豆蔻” “耄耋”等。

29、C “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 “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 “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B “射礼” ,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C “旧典” , “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 “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D “留守” ,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下列关

30、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 “雅” “颂”三大类。B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 ,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艰” ,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按照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服丧期满后才能复出做官。B “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C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

31、意见,很多官员9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 “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服” ,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B “赙助” ,指赠助丧家的财物。C “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D “门生” ,汉人称亲受业者为门生,相传受业者为弟子。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们求教,叫“乞言” 。B “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C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俗名鬼狐传 ,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

32、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女聊斋志异是他专写女性主人公的作品。D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吊伐”指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B “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立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人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C 易也称周易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D “部伍”指部曲行伍,是军队的编制单位,泛指部队。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3、 )A “黄老”是黄帝与老子的并称,道家以黄、老为始祖,因此也称道家为黄老。B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C 礼记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其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D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呼人时类型比较多,可以直称姓名,也可以称字、号、谥号,还可以称籍贯、官职。如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字。B “爵” ,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 “侯” “伯” “子” “男

34、”五等),如王安石被称为荆国公。C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后人因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即用以指屈原。10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11(考点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播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C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

35、,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探花” ,第三名叫“榜眼”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定;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附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2.答案:C 解析:“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3.答案:A 解析:“黜”指降职或罢免, “陟”指晋升、进用。4.答案:C 解析:“在官府内闭门守孝 ”的说法错误。 “丁忧”指遭父母之丧,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亲若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离职回到原籍守孝。5.答案:A 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6.答案:D 解析: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

36、者为门生。7.答案:C 解析:女聊斋志异不是蒲松龄的作品。8.答案:A 解析:“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指抚慰百姓,讨伐有罪的人。9.答案:B 解析:“总角”指的是古人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10.答案:A 解析: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官职。11.答案:C 解析: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叫“探花” 。第四部分 巩固练习(二)判断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的正误,有错之处请在下面划横线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每小题 1 分)1受禅,也叫禅让制,大多由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人意见决定。_2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_3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_4.“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吏部侍郎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