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788986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厦门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厦门理工学院 20162020 年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 4 月 5 日专家评议会、4 月 6 日校务会议精神修订)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组织,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加强专业建设规划,是实现学校创建“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性意见、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厦门理工学院 2016-2020 年建设与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一、现有专业基本情况

2、(一)专业数量与结构学校形成了工学为主,理、经、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现有 55 个专业分布于六大学科门类 26 个专业类,其中,工学专业 29 个(占 52.73%)、理学专业 2 个(占 3.64%)、经济学专业 2 个(占 3.64%)、管理学专业 11 个、文学专业 3 个(占5.45%)、艺术学专业 8 个(占 14.55%)。(详见附件 1)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21417 人,本科生 20668 人,占学生总数的96%;专科生 749 人,2014 年开始停招专科生。本科生中,工科学生 11460 人(55.45%),管理学 5045 人(24.41%),经济学 155 人

3、2(0.75%),理学 520 人(2.52%),文学 1246 人(6.03%),艺术学 2242 人(10.85%)。(二)专业建设的特色1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培养目标定位:以地方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培养集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四种核心能力为一体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高层次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服务定位:根植厦门、融入厦门、贡献厦门,面向海西(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良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2005 年以来,学校探索“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的办学路径,主动与行

4、业、企业建立持久的、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协同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 1) 专 业 设 置 呼 应 产 业 需 求厦门理工学院专业和海西(厦门)产业对应情况序号海西/厦门主要产业本科专业(55 个)1 先进制造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工程2 现代服务业 金融工程、投资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英语、物流管理、国际商务、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 电子信息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

5、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4 文化创意产业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与科技、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技术、表演5 城建与环境保护产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工程力学、水务工程、工程管理、环境设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未招生)6 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 业 界 参 与 专 业 建 设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中,1/3 以上来源于校外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经济师、会计师等)以及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参与

6、确定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课程体系、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价等。各专业至少到三家大中型企业充分调研以下信息:第一,人才需求情况及培养规格;第二,专业方向设置与调整;第三,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3) 亲 产 业 的 师 资 队 伍全校专任教师 933 人,其中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企业经历的占 20%,海外经历的占 10%,外(台)籍教师的占8%。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管受聘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毕业设计。近五届毕业设计(论文)企业生产课题及指导教师情况表年度 企业生产实践 选题校企联合指导(篇) 企业导师(高级工程师) 企业导师(工程师) 企业导

7、师 总人数2011 年 667 35 3 18 212012 年 911 138 23 28 512013 年 1307 142 42 21 632014 年 1125 303 56 51 1072015 年 1490 482 72 98 170( 4) 校 内 外 一 体 化 的 实 践 教 学 条 件4校内实验教学用房 9.6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 3.1亿元(13013 元/生)。1.5 万平方米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集工程认知、工程基础训练、工程综合创新和创新创业训练等四大功能为一体。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20 个(共有实验室 299 个),文科情境体验教室 12 个。其中,校企共建

8、实验室 18 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个,省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车辆、电气、材料);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 3 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10 个;中央支持地方发展专项 7 项;省级重点实验室 2 个。与厦门 ABB 开关有限公司、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等 300多个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林德实践教学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厦门理工学院-ABB 实践教学基地”等 5 个基地获省级立项;校级重点支持建设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10 个。( 5) 激 励 产 教 融 合 的 政 策 机 制对来自企业的优秀研发人才可实行“预聘制”;

9、将实践能力锻炼、参与校企合作、横向项目与经费等列入教师考评范围;新增“研发型”职称类别,促进教师面向产业开展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校企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实现教师企业锻炼长效化。与台湾高校以及知名企业联合成立“客车及特种车辆协同创新中心”;与厦门市直职能部门及产业研究院共建“知识产权教育与运用研究中心”、“厦门模具工程公共服务技术中心”、“厦门市文化企业服务平台”等。53.专业建设的初步成绩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1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 个。省级特色专业 9 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7 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5 个,省级 6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7

10、 个;省级精品课程 26 门;省级教学名师 9 名;省级教学团队 2 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9+8 项;省“提升计划”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 5 项(国家级 1 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1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 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10 项。(三)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1.学科与专业的相互支撑度不高,高水平的品牌特色专业缺乏,学科专业集群特征尚不明显。学科建设对所依托的专业建设支撑度不高,部分专业缺少学科支撑。“强工程、大文化”学科专业特色不够凸显。工学只有 5 个省级重点学科,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目前没有形成

11、学科优势和专业品牌;文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学科专业建设基础薄弱,尚无一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更谈不上学科龙头的引领。在省内高校中有鲜明特色与影响力的专业很少,个别专业办学条件不足。部分学院没有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前景,而是根据现有师资和投入产出状况来设置专业,缺乏对学校学科专业总体布局考虑;部分院系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专业间缺乏交叉融合;部6分学科专业建设战线拉得较长,分散了发展力量。面对地方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群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协同创新与支持服务的意识不强、目标定位不明。基础性、引领性专业缺乏,专业之间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专业群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2.招生类别虽然多种多样,但

12、生源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特色化不强。 省内与省外录取分数线还有较大差距,省内尤其是厦门市域生源人数多、录取分数较低。第一志愿录取率与满意度不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可选择性教育机会较少;学生在学期间转专业的机率较低。各种特色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区分度不大,特色性不明显。3.师资总量不足,专业领军人物匮乏,师资结构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较大。 有丰富企业实践工作经历以及有海外留访学经历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青年教师比例高,教能提升亟需加强;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特别是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领军人物极度匮乏,造成专业建设水准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13、不高。专业间的师资数量、结构失衡,部分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由于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与专业负责人的总量不足,专业建设水平不高,标志性的成果缺乏,社会的产出度不高,毕业生中杰出校友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所以造成了优势品牌专业少,影响力不够。4.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与规范。从体制上来看,学校正在实行重心下移的校院二级管理,校、7院、系(教研室)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学院主要负责人、系主任与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人才引进、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职权责利关系不清晰;专业负责人只挂名不负责的现象较为普遍。从机制上来看,学科建设由科研处负责,专业建设由教务处负责,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以及跨

14、学科专业的发展。根据第一志愿率、就业率等进行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未开始落实,校内专业评估机制还未健全,国内行业与国际专业认证的工作刚刚启动。5.专业改革方向还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深化。在“转型特色提升”的进程中,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来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化,并须建立起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6.国际化办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由于闽台合作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海外师资数量偏少、比例偏低,以及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因此,对全校其他

15、学院和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辐射度不大。与国外优质高校学术、教学交流以及科研合作成果偏少,显示度不高。 二、福建省及厦门市人才需求状况调研与预测(一)2016 年度厦门市急需的人才根据福建省以及厦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发布的近年来尤8其是 2016 年度紧缺人才目录,当前厦门市急需的产业发展人才主要领域是:1.电子信息:平板显示、LED 及太阳能光伏、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设备、物联网感知端设备、下一代数字终端设备、关键电子元器件设备、高端软件、应用电子产品。2.机械及装备:汽车、工程机械、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船舶、游艇与邮轮、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3.节能环保:节能

16、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装备、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环保产品、海洋再生能源、机电产品再制造、水处理。4.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膜材料、先进陶瓷、高性能膜材料、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芳纶及复合材料、钨产业链、铝箔、香精香料、节能建材。5.生物医药: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海洋生物、谷物磨制产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加工、液体乳及乳制品、饮料、发酵制品。6.现代服务: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业及电子商务、安全与绿色生产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制造服务化及生产制造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服务。7.轨道交通:高级管

17、理、项目管理、设计及科研管理、土建结构设计管理、建筑设计管理、机电系统设计管理、车辆段建设管理、9供电系统建设管理、接触网系统建设管理、信号系统建设管理、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管理、车辆及工艺建设管理、轨道专业建设管理、造价管理、车辆检修、电客车、工程车驾驶、轨道信号、调度、轨道变电、接触网。(二)厦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人才需求国务院批复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国函【2016】35 号)指出,厦门是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要逐步把厦门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在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建设 21 世纪海

18、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门户作用。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加快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1.厦门市主要发展目标培育形成一批千亿产业链(群),第三产业比重力争突破 6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70%。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取得重大进步,研究与开发(R&D)占 GDP 比重达 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5%,成为区域性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节能减排降碳和生态环境质量等主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0自

19、由贸易试验区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和两岸民间交往最亲密基地。2.厦门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将构建形成“5+3+10”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海峡西岸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十余条千亿产业链(群)。(1)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聚焦发展电子信息(包括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旅游文化(包括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中国制造 2025”行动计划,重点发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等产业,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入融合,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