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海滨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 年 5 月- 1 - 目录一、总则 .1第 1 条 规划性质 .1第 2 条 规划适用范围 .1第 3 条 规划期限 .1第 4 条 规划依据 .2第 5 条 规划技术路线 .2二、发展战略调整 .3第 6 条 形势变革与机遇识别 .3第 7 条 总体发展目标 .4第 8 条 阶段性目标 .5第 9 条 主要任务 .6第 10 条 基本战略 .8第 11 条 行动路线 .10三、旅游市场开发 .12第 12 条 地区市场结构 .12第 13 条 目标群体结构 .13第 14 条 市场营销策略 .14四、旅游空间布局优化
2、 .17第 15 条 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17第 16 条 总体空间布局 .19五、产品体系与业态创新 .23- 2 - 第 17 条 完善三大产品谱系 .23第 18 条 打造七大核心旅游产品 .24第 19 条 优化产品空间组合 .28第 20 条 优化产品时间组合 .29第 21 条 优化创新旅游接待服务业态 .31第 22 条 优化创新旅游交通服务业态 .32第 23 条 创新发展旅游智业 .33第 24 条 优化创新旅游装备制造 .34第 25 条 创新发展旅游金融服务业态 .34六、旅游企业发展促进 .35第 26 条 度假区公司化 .35第 27 条 服务企业品牌化 .35第 2
3、8 条 培植跨地区战略性龙头企业 .36第 29 条 扶持乡村旅游小微企业 .36第 30 条 发展旅游市场要素服务企业 .37七、重点建设项目 .37第 31 条 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37第 32 条 各市重点建设项目 .40八、支持与管理体系优化 .45第 33 条 土地利用 .45第 34 条 财政支持 .45第 35 条 税收支持 .46- 3 - 第 36 条 人力支持 .46第 37 条 组织管理创新 .47附图 1 区位分析图 .1附图 2 客源市场分析图 .2附图 3 空间布局图 20 个度假节点 .3附图 4 空间布局图 十大海岸组团 .4附图 5 空间布局图 三大片区 .5
4、附图 6 空间布局图 三带四轴 .6附图 7 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7- 1 - 一、总则第 1 条 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在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2005)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2011)两个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的发展形势、发展条件与发展需要而完成的调整性、提升性规划。规划方案保留了原有两个规划成果中科学合理的内容,但重点突出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措施。第 2 条 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涵盖山东沿海 7 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海滨区域范围,重点针对青岛、烟台、威海、日照 4 市海滨区域整体旅游功能最大化的目标而编制的,是山东省旅游主管部门统筹推进滨海地区旅游业转
5、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相关各市发展旅游业的上位规划文件,应当得到贯彻和执行。第 3 条 规划期限按照区域旅游规划“短期服 务长期,长期指导短期” 的基本原则,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本规划以“十三五”期间山东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重点,确定 2015-2020 年为近期,2021-2025 年为远期。但同时 突出了“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以保证规划的长期效应。当外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后,需要对本规划进行再次调整。- 2 - 第 4 条 规划依据本规划的编制依照国家和山东省颁布的相关政策、法律、标准等,重点参考了以下四个文件: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6、(国发201431 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201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2011) 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2005)第 5 条 规划技术路线本规划编制突出继承、借鉴、创新、提升,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原有相关规划已有发展基础国际先进经验国内先进经验继承 借鉴外部形势与政策 内部条件与需要创新提升发展战略创新 发展战术创新产品结构提升 产业结构提升 空间结构提升 功能效益提升图 1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3 - 二、发展战略调整第 6 条 形势变革与机遇识别 政策利好,科学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进入深刻转型阶段,增速下行趋势显现,全面改革与结构调整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背景有利
7、于进一步抬高旅游业的地位,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利好机会。同时,宏观政策不仅看重旅游业的经济功能,而且将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功能。因此,山东海滨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必须在强调自身增长的前提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促进改革开放、促进就业与民生改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升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等综合功能。 市场乐观,结构改观。尽管国民经济增速有趋低之势,但不会影响旅游市场总量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旅游市场结构依旧呈现升级势态,平均消费水平会稳定增长,中端市场将成为市场主体,高端市场的比重在触底后也将缓慢上升。同时,后工业化的消费观深入人心,旅游消费会进一步多样化和个性化。 积
8、淀充分,蓄势待发。从“十一五”以来,山东旅游大力改革发展,塑造了“ 好客山东”形象品牌,吸引了社会资本和知名企业进入旅游业,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沿海地区城市旅游以及旅游- 4 - 度假区的建设。近期又广泛发动了乡村旅游开发,围绕“ 仙境海岸”主题加 强沿海地区旅游 业的创新、提档、集聚、升级,为规划期内旅游业再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明显的竞争优势。 交通改善,推力巨大 。青岛、烟台、日照新机场建设和威海机场的升级,已经开通的青岛-荣成城际铁路、 济南-烟台-威海高铁,在建的济南-青岛高铁项目、青岛-连云港铁路项目,烟台-海阳、青岛-龙口高速公路建成,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一连两环六纵七横”公路网
9、主骨架基本成型,以及青岛邮轮母港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使山东沿海地区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长期制约旅游的交通瓶颈不复存在,而且帮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获得显著的区位优势,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第 7 条 总体发展目标参照地中海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先进地区海滨度假旅游发展的经验,基于对内在条件和外部机遇的综合分析,确立山东海滨地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旅游形象鲜明,市场多元稳定,产品业态丰富,环境生态持续,机制灵活高效,空 间结构合理,综合效益突出的世界著名海滨旅游目的地。 旅游形象鲜明在“好客山东” 全省品牌指引下,打造 “仙境海岸”(胶东 半岛地区)和 “自然生态
10、海岸” (渤海南岸地区)两- 5 - 大区域旅游形象; 市场多元稳定国内市场梯次全域覆盖,入境市场固老拓新,突出开发“ 新旅游者”市场,力争市场增速保持稳定; 产品业态丰富以观光产品为基础,度假、休闲、研学产品为主体,会展、节庆、特种 产品为补充,积极开发新业态,构建类型多样、层次合理、结构灵活的旅游产品体系; 环境生态持续保护自然环境,突出资源特征,约束开发行为,体现生态导向,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 机制灵活高效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机制,培植企业创新能力,推进旅游产业务实、高效发展; 空间结构合理打破地区藩篱,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构筑节点强大、带动周边、城乡融合、海 陆互动的良好布局;
11、 综合效益突出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第 8 条 阶段性目标 近期目标到 2020 年,把山东海滨地区建设成中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海洋文化旅游体验地,东北亚地区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中日韩旅游合作的“桥头堡”,中国-俄罗斯旅游合作发展的北方基地和主体功能区。培育1 个国际著名旅游城市(青岛),3 个国内著名旅游城市(烟台、- 6 - 威海、日照),5 个符合国家级标准的旅游度假区(青岛凤凰岛、海阳凤城、蓬莱、荣成好运角、日照山海天),3 个国家级生态旅游区(黄河三角洲、莱
12、州湾、长岛北五岛)。旅游业总收入较 2013 年翻一番,超过 1 万亿元,对蓝色经济区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 30%,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10%,旅游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达到 8%。 远期目标到 2025 年,把山东海滨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综合效益显著,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海滨度假旅游连绵带和世界知名海滨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1.8 万亿元,对蓝色经济区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 32%,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12%,旅游就 业 占全社会就业比重达到 10%。 远景展望2025 年后,进一步扩大山东海滨旅游业的全球影响力,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质量,将“仙境海岸 ”打造成与“蓝色海岸” 、“阳光海岸” 、“黄金海岸”等世界顶级度假海岸齐名的全球著名海岸,旅游业在山东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第 9 条 主要任务一个中心任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转型从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确保旅游业获得强大持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