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密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 年-2020 年)新密市畜牧局2016 年 10 月 12 日 2目 录前言 . 3一、新密市畜牧业资源状况. 4二、畜牧业发展现状. 5三、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8四、规划总则. 11五、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5六、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 17七、养殖场建设准入. 21八、重点任务. 23九、保障措施. 253前 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畜禽养殖快速发展,畜牧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市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面临着环境压力增大、土
2、地资源不足、畜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转型缓慢及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系列问题。原有畜牧业生产结构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禽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我市畜牧业已进入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已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4一、新密市畜牧业资源状况新密市位于中岳嵩山东麓浅山丘陵地带,距河南省会郑州30公里,区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80万,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区管委会,303个行政村、47个居委会,是河南省扩权县(市)、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62位。新密市域东西长46.2公里,南北宽
3、32.4公里,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境内沟壑纵横,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属浅山丘陵区。耕地面积64万亩,林地18万亩,荒山草坡21万亩。新密市位于北纬3919-3440、东经11309-113 41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特点是十年九旱。平均日照2134.2小时,平均气温14.3 0C,年均降雨量658mm,平均无霜期222天,年均积温5224.4 0C。农业自然面貌可概括为东部平原灌溉,西部丘岭旱作;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新密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中心地带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经济圈,距郑州国际机场20公里。域外京港澳
4、高速、连霍高速、107国道、310国道等接邻贯通,境内郑尧高速、郑少洛高速、郑登快速路、密杞路、密荥路、宋大铁路、密杞铁路等纵横成网,正在建设的省道323、商登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新密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中心城区、新密新区、重点中心镇、新型社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8%。中心城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5里,集聚人口25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8.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3.4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1.9%。新密新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目前集聚人口8万多人,融入对接的桥头堡效应初步显现。规划将全市303个行政村合并为89个新型社区,其中71个
5、并入城区、83个并入镇区、149个合村到56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和在建新型社区78个1070万平方米,12.8万名群众搬迁入住。近年来,新密市按照“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 总体要求, 围绕建设“ 富裕文明、 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的现 代化宜居宜业城市,着力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努力打造交通路网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十二五” 末全 市生产总值 达到651.7亿 元,年均增长11.2%。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0.8亿元,年均增长13.2%,地方财政总收入
6、达到43.2亿元,年均增长7.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3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2.9亿元,年均增长16.5%。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900元、15900元,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2%。二、畜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 期 间,畜禽养殖 进入了持续、快速 发展阶段,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城乡市场畜产品供给充足,质量不断提高,6为丰富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 2015 年底统计,我市主要畜禽年饲养量达
7、到 600 多万头(只);肉类产量和蛋类产量达到 2.2 万吨、3.4 万吨,与 2013 年相比,分别增长4.7%、25.9%。全市畜牧 业总产值 15.6 亿元,比 2013 年底增长 12.3,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达到 42.1%。猪、牛、羊、禽存栏达到 17.5 万头、0.66 万头、7.1 万只、320 万只,年出栏达到 22万头、0.46 万头、3.97 万只、260 万只。(二)生产方式显著转变。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养殖方式由散养发展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养殖品种由土杂品种为主发展到优质高效商品
8、型为主;资源利用方式正逐步向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型转变。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户)总数 992 家,其中:猪场441 家,禽场 521 家。全市 500 头规模以上猪场达 71 个,万只规模以上禽场 59 个。依托三叶牧业、华多牧业等规模养殖场和龙头企业,全市建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 50 个,培育养殖协会 4 个,带动农户 3200 户。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新增粪污储存利用、自动化喂料、饮水、清粪、捡蛋等设施500 多套。(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近几年来,我市认真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指导服务,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原则,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和“三改两分再利用” 治污技术
9、,7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实施养殖场污染防治,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治污技术培训 40 多场,建设养殖治污示范点 30 个,通过宣传动员、培训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多数养殖场按照要求建设了储粪场、污水沉淀池等粪污储存设施,养殖场粪便乱堆、污水乱流现象有了初步改善,粪污综合利用率从 90提高到 97以上。(四)畜牧业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建设种猪场 3 个,标准化牲畜人工授精站点 8 个,认真落实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畜禽良种率提高 3 个百分点。每年引进优质奶牛冻精 0.3 万支,将奶牛全部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奶牛改良率达 100%。二是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市建立了
10、164 人的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改扩建乡镇兽医站 13 个,配备了必要的仪器设备,防疫体系逐步完善。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畜禽集中防疫工作,有序开展日常补免补防。应免畜禽常年免疫率达 100%,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 70%以上,五年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五)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十二五” 以来,以抓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畜牧生产资料特别是对兽药、饲料的产品治理和质量检查工作,畜禽产品安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管理工作,开展了以“瘦肉精” 、“三聚氰胺”等违禁药品残留为重点的肉、蛋、奶等动
11、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抽检合格率达一直在 98%以8上,生鲜肉、蛋、乳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 99以上。(六)技术支持能力增强。畜牧生产的技术力量在不断增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全市有市级技术服务人员 70 多人,基层服务人员 180 多人,养殖场从业技术人员 200 多人,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畜牧服务等技术支持能力得到了加强。90%以上的养殖户通过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重点户还获得了多次培训,他们的养殖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三、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自然条件制约。新密市属浅山丘陵区,三面环山,东部为平原
12、,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生产。但是新密市常年干旱缺水,尤其是北部山区水资源匮乏,对发展需水量大的猪、牛规模化养殖更为不利。而且山地丘陵陡峭崎岖,不适合发展需大量连片土地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较为平坦的曲梁、刘寨因规划建设产业聚集区和黄帝宫旅游区,导致原先的适宜养殖区变为禁、限养区域。(二)畜牧养殖用地规划滞后。主要表现:一是新密市畜牧业发展用地规划仍然尚未制订,造成畜牧产业发展用地无从着落。二是养殖场用地审批难,畜牧用地成为困扰畜牧业发展瓶颈。我市总面积 100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4 万亩,其中:基本农田 53 万亩。因基本农田禁止建设畜牧养殖场,城市建设和道路修建也占用了
13、大量土地,用地难极大地限制了新密市规模养殖的发展。2011 年以来,随着牛、羊肉的持续热销,有不少投资者计划发展规模肉牛、肉羊养殖,20112014 年间,9曾规划万只羊场 5 个,千头以上牛场 3 个,但是都因土地问题搁浅。(三)发展与污染矛盾突出。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和病死畜禽已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养殖场粪污影响场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及水体清洁,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恶化,未经处理的粪便及畜禽尸体随意堆积放置,污水乱流,滋生有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不仅会直接威胁畜禽自身的生存,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
14、康,影响畜产品安全。规模养殖因养殖密度大、防疫频繁、添加物多,更是加剧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牛店、米村、超化等乡镇养殖场户众多且比较集中,如:超化的王村、湖地、米村的贾寨、牛店的宝泉曾是有名的养殖专业村,每个村有二、三十个养殖场户,环境脏乱差,群众对发展规模养殖有抵触情绪。(四)养殖观念滞后。在我国养殖业从业门槛仍然较低,大多数从业者素质不高,观念滞后,没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识和远见,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
15、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10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不合理,饲养管理不科学,防疫、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四是畜禽产品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不足。(五)融资困难。养殖企业与工业企业不同,所用土地为设施农用地,场房一般为简易房,很难在商业银行做正规的抵押贷款,造成融资困难。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起点高、标准高、技术密集的标准化生产需要,成为规模
16、化、标准化畜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当前,我市传统的煤炭、耐材、造纸、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环保的影响,产能压缩、效益下降甚至亏损,使养殖业就地民间融资更加困难,而劳动力成本却不断提高,这些因素无不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了难度。(六)市场风险影响积极性。畜牧业属弱势产业,与我市其它行业相比,在经济效益上没有优势,自身积累能力很差,难以满足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畜牧养殖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既要承担市场风险又要承担动物疫病方面的风险。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幅度过大,令不少“没踏准 节奏 ”的养殖户损失惨重, 饲料和兽药等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也不断蚕食着畜牧业养殖收益,此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带来了养殖成本的增加。整个养殖行业都处在保命状态,更谈不上发展现代化、标准化的畜牧业。同时,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动物疫病频发、多发、混合感染严重,给动物养殖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宣传媒体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