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79301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兰州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兰州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兰州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兰州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兰 州大学科学研究 “十一五 ”发 展 规 划(修改稿)一、序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展开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 设国家创新体系、建 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确立了我国科学技术在新世纪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即“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 继续实施“ 科教兴国”和“ 人才强国 ”战略,推进“211 工程” 和“985 工程”建设。兰州大学作为教育部部署在国家最西部的综合性直属大

2、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而科学研究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引擎” 。二、 “十五”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现状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在“十五” 期间保持了蓬勃的 发展势头,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服务社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2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研究规模进一步壮大,由于学科交叉而产生的一些新学科也开始崭露头角;二是应用技术研究在政策的鼓励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基本形成以西部问题为特色的格局;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寻找各种机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四是以三个“金字塔”为基本框架的重点研究基地得

3、到 进 一步扩充和发展,各类研究平台在科研工作中逐渐发挥出凝聚与辐射作用。“十五”期间,我校 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 2.7 亿元;共发表 SCI 论文 1916 篇, 权威期刊论文 208 篇,CSSCI 论文 1195 篇,SSCI 有 2 篇,授权专利 18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109 项;新增加了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 个创新研究团队,一批年轻的学者进入“ 创新人才 ”计划。“十五”期间,我校部分学科的研究涉足前沿领域,进入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开始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新型材料、能源利用、生物化学、生态环境、干旱农业、地球环境演化、草地 农业 、大气污染

4、与灾害性气候等领域挤入国家 863 和 973 研究计划;区域经济、西北民族文化、敦煌学、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资助。2、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研究总体规模偏小。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研经费少,与同类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有拉大的趋势;二是承担的研3究课题偏小,课题来源主体依然停留在基金面上项目或一般项目上,重点重大项目偏少;三是研究团队比较单薄,主要表现为团队骨干人员少,凝聚力不强;四是重点研究基地覆盖率低,只覆盖现有学院规模的 30%。研究力量比较分散。科学研究从院到所均缺乏统筹规划、合理组织,研究人员各就其近、各自为政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院层面的科研组织与管理功能

5、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课题设计的学术视野、学科关联不够广泛,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学院整体发展空间中的定位不足。由于对学科资源的整合缺少有效手段,交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团队建设、 课题设计中的多学科综合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科研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十五期间,虽然我校应用类的科研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科研经费的总体结构(基础与应用)依然为 2:1,总体偏向基础性研究,而且偏向自由探索式的基础性研究,对 国家导向性的基础性研究重视不够。三、 “十一五”科学研究发展的指导思想(一)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

6、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甘肃省也制定了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4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两个显著增强”和“ 一个显著提高”的奋斗目标。党中央号召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构想。这些为我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经济连续 10 年保持 7%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科技 贡献率仅为 39%,科技对外依存度高达 50%。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空间非常大。国家科技结构的调整,行业院所的转制,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国家对科学技术将形成稳定投入机制, “十一五” RD 的投入将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2,到 2020 年科技投入将占 GDP 的 2.5

7、%以上。2004 年我国 RD 经费支出达历史最高水平,为 1966.3 亿元,只占 GDP1.23。这意味着今后 15 年我国科技研 发投入将呈现持续、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因此,我校的科研经费规模将会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大幅提高。国家总体部署确定了未来 15 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1个重点领域,重点安排了 68 个优先主题、16 个重大专项、8 个技术领域的 27 项前沿技术、18 个基础科学问题,实施 4 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而这些科学问题又普遍带有综合交叉和多学科集成的特点,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正好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跻身于这些重大科研计划。“十一五 ”期间,国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转移到

8、支持社会公益研究上来,涉及城镇发展、公共安全、 农业、 资源与环境等重大工程陆5续启动。12 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 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16 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100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0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都将在“十一五 ”期间投 资建设。我校相关学科的 应用技术研究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扩大研究规模,培育和提升竞争能力。我国只有 25%的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43%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能力依然很弱,还难以单独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因此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必 须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

9、形式结合的新机制。 ”很明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仍是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力量,企业与高校的联袂合作依然是整合吸引研究资源的主要渠道。2、挑战科研意识依然淡薄。主要表现为:第一,基层院所科研意识淡薄,缺乏学院科研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第二,科学研究依然停留在自由探索阶段,缺乏与人合作、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自由探索是培养学术能力,探索学术方向基础性的研究方式,面对国家需求和国家目标, 单靠个体化的自由探索显然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努力适应多学科联合、 团队作战、顶层设计、主 动参与的研究方式,是未来五年我校科研工作从观念到行为方式上面临的重要挑战。6科研管理的挑战:科研管理必须实

10、现由单纯服务型向组织参与型的转变。 这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 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筹划、培育、组织 、协调和管理大型项目的能力。重点组织、协调跨学科、跨单位并“ 以我为主”的项目,积极配合院所参与 “以我为辅”的项目;科研管理机制,包括重点研究基地、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等不够灵活和开放,对人才和学科的成长存在一定的阻碍。国家以企业成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给高校科研带来挑战:由于国 际竞 争的加剧,企业提高了对技术成果多用性的要求,使企业对不同层次实用技术的要求更加迫切;产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迫使研究成果接受国际市场的考核与检验,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技术仿制、甚至侵 权行为将逐渐失去

11、立足之地;目前,我国企业总体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很弱,但随着国际化竞争压力加剧,企业势必会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其科技实力会逐步加强,对高校科学研究将形成挑战,同 时, 转型企 业与高校在研究环境、福利待遇上的差距拉大,高校面临科研队伍不稳定、科技人才进一步流失的威胁。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及行业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科研活力表明,科学院和行业院所主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能力和团队作战能力明显比高校强,对高校争取国家重大规划项目形成极大的竞争压力。东部高校由于人力和财力凝聚力较西部高校强,其研究视角会更多地关注西部问题,这对西部高校将形成极大的挑战,西部特色7也将进一步弱化;而且东

12、部沿海高校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尤其是人才引进机制的灵活性对吸引西部高校人才产生了很强的优势,这也对西部高校产生了很大的挑战。(二) “十一五”期间我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方针、基本任务1、基本思路“十一五”期间,我校科学研究进一步树立“ 科研引领学科发展,科研提升办学水平,科研服务社会进步”的工作理念, 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带动一流学科成长”的战略导向, 强化“ 服务、导向、桥梁”的管理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全面推进我校研究型大学的建设2、指导方针今后五年,我校科学研究的指导方针是:“立足特色、交叉集成、统筹协调、 抢抓机遇、重点跨越、培育能

13、力、健康发展”。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做西部文章,始终不渝地立足区位优势,始终不渝地发展特色领域。理、工、农、医等学科突出技 术创新,把 扩大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要在推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方法创新。在不断凝炼特色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始终把 竞争能力的培育作为基础工作常抓不懈。83、基本任务“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依然是我校科学研究“十一五” 期间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着力“ 承担一批国家级重大重点 项目, 产生一批具有原创水平的基础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成果”。人文社会学科: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基础研究

14、为中坚,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对策研究为突破口,积 极参与地方发展决策,弘扬西部特色文化,促进西部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成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思想库、资料库和战略研究基地。要不断凝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构建特色学科,力争做到“ 院院有招牌,人人有定位”;要在重视理论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方法创新,加大与理、工、 农、医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联合,主动借鉴和运用现代科技的研究手段,尽快解决研究方向老化、方法陈旧、活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社会与田野调查研究,注重包括调查基地、实习基地、专题数据 库、信息网络、 综合实验室等在内的人文社会研究的实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科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文科各

15、学科始终要把盘活内部潜力、扩大学术交流、汇聚外部资源、整合培育队伍、提升学科层次作为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工作长抓不懈。当前,学科建设的层次低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最大的“瓶颈”,也将是 “十一五 ”期间文科发展最大、最核心的任 务。为此,学校要逐步加大对文科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文科各学院必 须以组织9科学研究为第一“抓手 ”,必 须以悉心关注队伍培育与引进为第一“要务”,必须以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为第一“投入”,促进文科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博士点的规模在“十一五”期间有较大突破。基础科学与应用基础科学:充分认识基础科学的实验性、探索性特点,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战略性、前瞻性

16、和原创性研究。工程技术学科:加强高新技术研发,提高工程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初步构建应用性技术的工程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密切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在合作与服务中进行技术创新、凝练学科方向、锻炼学科队伍。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把推进学科交叉、加强学科整合作为今后科研工作的着力点,通过交叉研究中心建设、交叉性课题研究、学科间 交流平台与交流机制建设等措施,大力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扶植一批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快速成长,走出一条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的创新之路。四、我校“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人文科学领域:敦煌吐鲁番经典文献整理与石窟寺保护,西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7、,西部媒体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10西部文学、民间艺术、作家作品,以及文、史、哲等传统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社会科学领域: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西部城镇与乡村发展,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与循环经济战略,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西部重大公共政策与相关法律问题,西部人口、资源与环境综合问题,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与评价,西部民族社会、民族宗教、边疆安全,中亚地缘政治,西部基础教育。数理科学领域:核心数学及若干交叉前沿应用,非线性科学与复杂系统,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和大尺度的物理规律,纳米科学技术,凝聚态物质及其新效应,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数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化学化工科学技术领域:新物质绿色创制科学与现代产业化技术基础, 现代药物的合成、精制与靶向可控释放技术,超高纯精细化学试剂制备新原理、新方法与新工艺,超高精度化学计量表征和测量新原理与新技术,手性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等。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高性能新一代计算机体系与低价位网络终端,微纳电子和集成光电子制造技术,现 代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支撑技术,建立在自主技术体系下的数字信息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高分辨信息感知、获取、处理及传输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