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省中学教师“问题学生教育”课程培训复习资料海口市灵山中学 吴多仿(整理)第一章 摔跟头是初学走路的必然问题学生与“问题”问题学生的教育感言:1.问题学生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者不能舍弃问题学生。2.问题学生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挑战班主任的智慧极限。3.问题学生是由问题家长、问题教师和问题社会共同制造出来的。4.问题学生的问题具有可纠正性,这是由学生具有可塑性决定的。5.问题学生存在的价值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6.每个问题学生都是一本天书,只有佛陀才能破译。7.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8.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 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
2、生活态度。9.教育需要爱,但班主任不能仅靠爱做工作,我们要真正靠自己的学识和 艺术去征服学生,一句话,要靠真本事去感化学生。10.以一颗宽容的心,耐心期待,你就会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到教育的伟大和 快乐。11.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12.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3.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爱心的学生。14.大爱无边,德育无痕!15.教师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未来。16.欣赏学生,相信自己,办法永远比问题多。综上所述,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完整的生命, “有教无类”才是真正的教育民主。有多少类型的问题学生出现,我们就要想出多少种方法来帮
3、助他们重新赶上“队伍”,不能把问题学生丢在路上,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有使命感的教育者绝不会因此把他们抛给社会。我相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这本书能给在座的教育者启迪,我希望本次培训能帮助大家走出问题学生教育的“迷宫”。前言: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舍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只要有学生存在,就有问题学生存在,而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教育民主的一种检验。每一个问题学生最终的转化都是一个生命重塑的过程,生命因此而精彩。2一、为什么研究问题学生?令人忧心的资料(一)2001 年 6 月 25 日北京青年报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在我国现有的 3 亿多中小学生中,有 5
4、000 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差生” 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百个卢森堡的人口。有的研究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 8%-12%。 令人忧心的资料(二)一条迟到的“热线”2004 年 11 月,国内第一条“问题学生拯救热线”开通。主办方说,热线的服务对象是“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差” 或 “有思想心理等方面问题”的学生。开通首日热线被打爆,平日里每天更有全国各地近 200 个电话打入,热线电话从一部增加到三部。据悉,在热线开通的同时,深圳第一个“问题学生”矫治中心正在组建,全国不少专家正在陆续加入。 令人忧心的资料(三)你知道这样的学校
5、吗2005 年初,江西省九江的庐山脚下成立一个“择差教育”中心。何谓“择差教育”?顾名思义,选择“ 差生” 进行教育。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中心就已接收了除海南、西藏外,来自其余 32 个省(市) 、区的 102 名学生。 令人忧心的资料(四)非同寻常的竞选演说2006 年 11 月 29 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霍华德说,保守党若在明年的大选中胜出,就将在英国设立 150 所特殊学校,即在每一个地方教育局设立一所专门针对 “问题学生”的学校,以帮助他们改过自新、取得进步。这种学校将为全日制,招收从 5 岁至16 岁的“问题学生” 。令人忧心的资料(五)心理学家索里等人认为,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
6、”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 10-20%,甚至超过了 20%。在日本有所谓的 “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法国小学的留级生高达 20%。 综上:问题学生具有普遍性启示:一方面,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1、什么是问题学生?答: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是问题是相对而言的,具有发展性。二是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和心理方面,而主要不是品德方面。三是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2、问题学生的类型有那些?3
7、答:问题学生的类型有:1.学习问题类:常见的问题有: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偏科、马虎、学习成绩较差等2.行为问题类:常见的问题有: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贪小便宜、经常性迟到、顶撞老师、随意说谎、离家出走、抽烟喝酒等;3.心理问题类:常见问题有:早恋、迷恋网络、自残、暴力倾向、孤独、不合群、自卑、耐挫性差、考试焦虑等。3、问题学生的成因有那些?答:问题学生的成因有: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2、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4、计算机网络的负面影响(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1、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 2、一些教
8、师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偏低 3、低效、无效教学的存在 4、课业负担过重。(三)家庭的原因:1、父母教育方式;2、父母文化背景;3、家庭结构;4、家庭经济背景;5、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四)自身的原因:1、性格的不成熟;2、缺乏基本道德判断能力3、基础学力的欠缺 4、同伴关系的失败4、对问题学生研究有哪些意义?答:对问题学生研究的意义有:1.有助于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指向健康、全面发展;2.有助于化解教师危机;3.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4.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第二章 望远镜和显微镜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1.“问题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理论基础昆体良说:差生(问题学生)缺少的不是
9、天赋的能力而是培养。夸美纽斯说:智力低下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世上是不能找到这样的人的。布鲁姆说:1-5%的儿童是天才, 5%以下的儿童智力上有缺陷,90%以上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达到应有的水平。 2.“问题学生”能够教育好的理论依据有哪些?答: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先天遗传条件是差不多的。人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决定于遗传,而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环境,特别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感情,都有要求自己获得成功的愿望。 4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 “问题学生”和一般学生
10、相比智力差异小,而在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大,他们具有一般学生同样发展的潜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和长时间的失败以后形成了失败的心态;而成为“ 问题学生” 。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 3.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包括?答: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包括:1.行为主义理论;2.社会认知理论;3.学习动机理论;4.和心理健康理论第一节 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学习要点: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强化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科学奖惩的教育观及实施策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公 式:“刺激强化反应
11、”小 资 料:小白鼠实验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斯金纳做了一个著名的小白鼠实验,这个实验是在预先建造好的木箱中进行的。木箱的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下面有食物盘,按键下去食物盘中就会出现一粒食物。空腹的小白鼠被放入这个木箱,它会自动出现各种试误行为,偶尔按键,出现食物。经过几次反复,两次按键之间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小白鼠为不断获得食物,形成按键反应。斯金纳将其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小白鼠为获得食物主动作用于小木箱,这就是操作;这粒食物是小白鼠按键反应的概率发生变化所依存的条件,这就是强化刺激。这个实验表明,当一个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次出现的概率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操作
12、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与操作,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了解环境,便能预测行为;只要控制环境,便能控制行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的关键行为得到强化较稳固的行为;行为不再得到强化行为消退乃至消失;行为得到惩罚避免再次表现类似行为。强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2.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性质与类型:物质报酬强化控制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动机逐渐降低 案例:物质奖励也会失灵心理学家德西在 1971 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第一阶段,解题后不进行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
13、成实验组和控制5组,实验组被试 1 美元奖励,而控制组被试无奖励。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让所有被试者原地自由活动,而心理学家则在旁边悄悄观察,看看谁在这段时间继续解难题。实验结果显出如下趋势:实验组(即有奖励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但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他们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和努力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即没有奖励的被试者)在第三阶段反而有更多的人宁愿放弃休息继续解题,表明了这部分人的兴趣和努力在增强。 强化的性质与类型:物质报酬强化控制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动机逐渐降低言语信息强化支持学生学习自律强化本身所引发的情感体验或态度倾向:正向情感体验继续保持原有行为负向情感体验逐渐减弱
14、原有行为引发受罚者消极情绪强化时机、程序与时间间隔时机上: 行为出现立即强化在行为和后果间建立直接联系程序上: 小步子强化使被强化行为反应形成良性行为。 时间间隔上: 连续强化短时间内巩固或消除某种行为易导致膺足现象,降低强化效果间歇强化形成稳定行为,很难被消退强化对象(教育的选择性) 案例:班级的排行榜强化的量与强度: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后一次强化前一次强化强化的形式:“有功即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奖赏的期待;“有过必罚”有助于学生改变原有不良行为;“以赏代罚”有助于鼓励学生不做不好的事;“无功即过”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有过必罚”理论追踪赫尔巴特主张首先利用惩罚性的威胁,以强制性的手段
15、管理儿童。其次要运用监督的办法,监视儿童的行为,不让其撒野。第三是命令和禁止,使儿童绝对服从。第四是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主要办法有批评、警告、 “站墙角”、 “剥夺自由”、 “禁止吃食物”、 “关禁闭”、使用惩罚簿等。此外,赫尔巴特还提出了要把教师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手段。教育要不要惩罚?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
16、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6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
17、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一是不当众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不全盘否定: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三是深入了解犯错原因:避免批评盲目性四是妙用表扬和奖励: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可见:问题学生的教育是对我们班主任的谈话艺术、表扬艺术、批评艺术等的考验。教育要不要惩罚?谨记:有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实际上是我们教育出来的,不能因为教育问题学生把自己教育成问题老师!理论拓展: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一. 科学认识奖惩1 .奖惩:中性的教育; 2 .奖惩:有意义的教育;3 .奖惩:爱的教育4 .奖惩: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二.正确实施奖惩1.奖惩的动机应是肺腑之爱;2.奖惩的指向应准
18、确科学,奖惩:对事,不对人;奖惩:过程结果并重;3.奖惩的理由应合理公正;4.奖惩的形式应生动多样;5.奖惩的方法应灵活变通;6.奖惩都应把握一定的“度”三、奖惩的方法应该灵活变通 (1) 选择时机(2) 分清场合 (3) 因人而异惩比奖的难度系数大得多。有研究证明,惩罚的效果,只有 8%与错误的内容有关,42% 与教师的做法有关,50%与教师的言谈有关。 行为主义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1 .有助于科学认识外部环境与问题学生不良行为获得及新行为养成之间的因果关系。2 .有助于找到问题学生转化的科学方法及策略。第二节: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值学习要点: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相互决定论模 仿自我
19、效能自我强化期望和期望值 72.社会认知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社会认知理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人的发展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社会认知理论给出了独到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是该理论最具影响者。其理论包括五个部分:相互决定论、模仿、自我效能、自我强化、以及期望。1、相互决定论理论板块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彼此联结、相互决定。这种个体、个体的行为及行为所处的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持续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相互决定论” 。相互决定论 理论板块三者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1.行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环境:行为倾向显化 行为:筛选环境 2.认知因素与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决定期 待行为结
20、果 自我估价追求行动3.个体认知同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决定个 体:激活不同环境反应 不同环境反应:影响个体认知相互决定论 理论探讨1.家长争着为自己的孩子找 “好班 ”。 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观点:近朱者不易赤,但近墨者易黑2、模仿案例导入 为啥要给孩子找个好同桌?模仿班杜拉的实验把 4 到 6 岁的儿童分为两组,儿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成人演示了四种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结束时,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受到了奖励,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受到了惩罚。这是否意味着:看到奖励的儿童比看到惩罚的儿童习得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呢?模仿 理论板块也叫观察学习(observa
21、tional learning),或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发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模仿是儿童习得各种行为的基础,其作用广泛地显现于动作模拟、语言掌握、态度习得及人格形成诸领域。这正是社会认知的本质意义。模仿的机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主动介入的过程3、自我效能 理论板块8定义: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对自己完成这一活动所做的能力判断。功能:个体认知对个体行为起主导作用,这种认知因素的核心成分就是自我效能。比之现实的能力,这种自我效能感对行为主体产生更大影响。自我效能感强: 面对新的问题往往兴趣浓厚,全力投入,与之相随的是自我效能的不断强化
22、与提高。 自我效能感差: 总是不自信,害怕困难,其目标往往也比较低。如何培养问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 实施“赏识教育” “一句鼓励的话比一千句批评更管用!”2.激发成功体验“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的关键在于体验成功!”4、自我强化 案例导入当爱迪生被小学老师宣判是名低能儿时,嘲笑他的人们怎能想象长大后他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权威老师的宣判无疑是个打击,深深影响爱迪生今后的人生,他被校方开除学籍,回到家里接受母亲的家庭教育。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并不因此自我否定,反倒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他学得如何在逆境中自立,扩大自己探索宇宙知识的空间领域。事实上他因为肯定自己的能力,燃起
23、迈向成功的希望,于是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观摩他人的专业技能,从而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充分发挥本身潜在能力。假使爱迪生因被宣判为低能儿,从此自怨命运不公,那么就没有今日伟大成就之爱迪生,或许人类至今仍无普遍使用电灯的幸福可言。由此足见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爱迪生便是积极正面的成功实例。 (来源:拿破仑.希尔人人都能成功 ) 人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强化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达到标准的行为。 前提:获得行为的标准和前提过程: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表现:自我调节5、期望和期望值 案例导入 哪怕是废纸也不放弃一个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扔到地上,问一个有点自暴自弃的学生:
24、“这张纸有几种命运?”学生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 ”教授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学生回答:“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 ”教授捡起那张纸撕成两半后又扔在地上,学生回答:“它还是一张废纸。 ”教授很快在撕成两半的纸上画了一幅人物素描,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少女裙摆上美丽的褶皱。那名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教授的意思,干脆利落地回答:“您赋予了这张废纸希望和期待,使它有了价值。 ”问题学生”的命运就是一张纸,成败只在于他们和我们教师如何去看待。期望和期望值 理论板块 定义:期望是事先预料的行为结局,也指在实际遭遇某情境之前就对它作出预期。9 功能:个体可以减轻焦虑、提高应对能
25、力。 定义:期望值(Bandura 称之为动机)是遵照享乐主义原则,个体对行为的某个特定结果所赋予的值。 功能:正性期望值促进个体行为改变,反之阻碍个体行为改变。社会认知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 1 .有助于明确问题学生转化的核心任务与行为主体,同时有助于深入地认识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前景。 2 .有助于找到问题学生转化的科学方法及策略。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第四节 心理健康理论及其价值第三章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原则、方法、误区(因课时关系,此章节请大家自学)友情共享 这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中的片断。 “古时候,有这样一族人,他们的周围,三面是茂密的森
26、林,一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们在草原上快乐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另一个强大的民族突然降临,占领了他们的草原,把他们赶进森林深处。那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地上的沼泽臭气熏天。 ” 要想活命,必须走出森林。 丹柯是那些人中间的一个年轻的美男子。他对族人说:“我们为什么要把力气浪费在悲哀上呢?起来,让我们走出森林。 ” “你领导我们吧!”大家说。 于是丹柯就领着那些男女老少向着希望走去。道路很艰难,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弯弯曲曲伸向四面八方。雷声隆隆作响,闪电把黑夜撕成碎片。不知走了多久,人们精疲力竭。 有人开始埋怨起来。他们抱怨丹柯,说他没有经验。 丹柯始终走在前面,这时,他转过身来,高声
27、对大家说:“是你们说领导我们 ,我才来领导你们的,我有领导的勇气。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呢?”怒火在他的心中燃烧起来,更激发了他的愿望:他一定要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丹柯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过头顶,那颗心正在燃烧。整个森林突然静了下来,人们全都惊呆了。 “我们走吧。 ”丹柯微笑着,举着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族人像着了魔似的跟着他。森林也被感动了,树木在他们的前面分开,让他们通行,而后又在10他们的身后合拢。又一个黄昏降临了,他们看见了草原和河流,他们找到了生的希望。 丹柯死了,他的心变成了草原上空的星星,
28、永远闪烁。 请 思 考:作为教师,我们自己有没有勇气成为丹柯?作为教师,我们身边有没有呕心沥血的丹柯?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正行走在艰难的路途上?作为教师,我们为学生做了些什么?是身先士卒,还是牢骚满腹? 结束语作为教师,我们的牺牲精神能不能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上帝?实际上,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它反映出的是学校教育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和社会教育问题。条条大道通罗马,让“问题学生”回归到常态生活的路也有千万条。成长对“问题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学生”,只是一些学生出现了一些成长中的问题,我更愿意把解决这些成长中的问
29、题看成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也会因此而精彩、而崇高!第三章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原则、方法、误区第一节 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1. 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要素乃至事物之间总是关联的,因而,从事一种教育实践的意义总是多方面的。问题学生转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上面,而且体现在化解教师危机、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与心理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合多方教育力量等方面。(1)有利于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指向健康、全面发展。(2)有利于化解教师危机。(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与心理环境。(4)有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5)有利于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营造更为广阔的生态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