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小说的魅力小说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小说中创造无数个世界、无数种可能,也可以在小说中体验无数种遭遇、无数种人生。小说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喜怒哀乐,映射出人间冷暖。畅游在这个精彩的天地里,那些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情感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的魅力。去看一看肆虐的洪水中,老支书舍小家为大家,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生命之桥;去看一看波涛轰鸣、狂风怒吼中的海边小屋里,桑娜夫妇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用爱心奏响一曲动人的赞歌;去看一看寂静的火车车厢里,老兵夫妇被残酷的战争无情地折磨,用无声的抗议控诉战争的罪恶。品读小说,理解形象,感悟真情,总能
2、给我们一些触动和启示。本单元的三篇小说都有着出人意料而感人至深的情节,既体现了小说结构、语言上的魅力,也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也要感受小说语言的精彩。分类 内容 课时教学要点桥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穷人 2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课文在柏林 1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
3、声胜有声的效果。口 请你支持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语交际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习作 笔尖流出的 故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很重要。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2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节设置的关系;感受古诗表达出的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机动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自主阅读小说;跟随小说中的主人公体验生活中或甜或苦的经历,感受人性的美好。12 桥文本分析:本文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
4、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教学本课,教师可以由课题入手,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和评价课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的结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引发
5、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目标:1.会写 9 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2 课时1.会写“咆、哮、嗓、党”等 9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
6、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4.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1.正确读写生字词。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 16 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导语: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2.出示课题,质疑思考:桥,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通过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学生们或许能联想到:这座桥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7、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2.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咆哮 嗓子 党员 流淌 沙哑 揪出 呻吟 废话需注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翘舌音。需注意的字形:“哮”的右边是“孝”,不是“考”。(2)词语分类学习。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咆哮 惊慌 清瘦 放肆 狂奔 势不可当 拥戴狞笑 沙哑 跌跌撞撞 乱哄哄 揪出 你拥我挤明确: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放肆狂奔势不可当狞笑描写村民的词语
8、:惊慌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拥戴沙哑揪出预设: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因此把本课中描写洪水、老汉和村民的词语按照“集中学习再归类整理回归课文理解”的思路来进行学习,改变了孤立教学词语的方法。同时,通过把词语分类,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张和老汉的镇定。(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学法引导: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四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示例: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支书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6 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
9、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2)师生合作,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内容,教师朗读描写村民的内容。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体会洪水之可怕。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1)学生交流谈感受。预设:可从修辞角度、语言角度、形势的轻重缓急程度等方面来说。交流后明确: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这些句子的语言非常简洁、精练,
10、如:“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做了铺垫。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2)质疑思考: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明确: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开后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着情况越来越危急。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3.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观察、想象、体验。过渡:洪水如猛兽,席卷了整个村庄,正一步步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11、。人们你拥我挤,想找出一条生路,却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你能想象出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吗?请大家再读一读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惧。(1)教师出示相关语句。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2)质疑思考: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救命桥、生命桥。)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掌握了重点生字,
12、通过分类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几组词语。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小说语言的精练。在作者简洁的描绘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村民们的慌乱、恐惧我们也感同身受。作者不过用几小段文字,就给我们渲染了一种危急、可怕的场景,而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书出场的背景。在本课的学习中,大家朗读得都很认真,但一定要结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读出紧张、危急的感觉,大家课后可以多读一读,再体会体会。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做出了怎么样的抉择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
13、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1.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2.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再次感受形势的危急。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2.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读出了洪水之猛、形势之危急和人们的慌乱。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那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
14、会怎么样呢?那此时的木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不会,它会变成(生补充)。还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板书:老汉)。他在危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走近老汉,感受形象。(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填一填。(课件出示表格)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汉?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老汉 具体表现 品质表现神态动作语言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自我评价活动效果评价(2)出示课件:我看到一位的老汉。预设: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自由交流应在横线上填入什么,请一名同学上台填一填。所填的词语因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有许多
15、,如:威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心系群众等。(3)组织学生品读第 713 自然段,质疑、交流。预设难句: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思考: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有威严。)老汉的脸是“清瘦”的,可见他并没有多么健壮、伟岸,可是这里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
16、靠山”。)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示例:我一定不能慌乱,要让大家有序地过桥;雨啊,你快点停吧,洪水啊,你来得慢一点吧,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安全过桥吧!)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思考:老汉的喊话分别强调了什么?(“桥窄!”是说实际情况,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将会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出示课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宣誓词。)(作为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党员是群众
17、的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这三句话中,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这几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每一个感叹句都很简短。老汉的话坚定、有力、明确,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了老汉的镇定、果断。)过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读读这段话。提示写法: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是用简短有力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的,这也是这篇文章的表达特点,要注意。2.抓住“矛盾”,梳理情节。(1)学生默读第 1423 自然段,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
18、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写出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蹿、舔、爬”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形势越来越危急。)过渡: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都按秩序过桥了吗?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发生了什么意外呢?我们赶紧去看一看。(2)找出文中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指名读一读,一个读描写老汉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一个读描写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3)前后对照,找出矛盾的地方。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思考: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间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老汉没有一丝犹豫,从“
19、突然冲上前”“吼”“凶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你们能读懂吗?(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与“揪”相反,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小伙子开始“瞪了老汉一眼”,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但后来又“推了老汉一把”,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老汉。)3.理清关系,明白悬念。(1)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结尾的特点。朗读提示:语速慢,语调低沉,满怀哀思和崇敬。思考: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父子关系。课文结尾才交代老汉
20、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了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老汉的一“揪”一“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才会把他“揪”出队伍;老汉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才会用力把他推上木桥。这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老汉哪!)小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爱子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所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三、升华情感,深化主题1.写话训练,表达哀思。过渡: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写下来。你可以对老汉说,可以对老太太说,也可以对村民们说。(1)学生写作小片段。(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片段,互相交流。预设:这里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使学生通过想象和交流进一步内化情感,而不是滞留于表面,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语言实践活动。2.理解课题,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