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顶板管理制度1.1、编制目的顶板事故的发生对人、财、物的损伤力是极大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事故隐患和紧急情况,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冒顶事故发生和突发性事故发生时造成混乱或由于职责不清造成指挥失灵,延误抢险时间,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制度。1.2、编制依据1、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主席令 70 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 年主席令 65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 年主席令 74 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主席令 22 号)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
2、93 号)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 397 号)7)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8)安徽省实施 办法2、主要技术标准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3、本矿山的相关资料,如地质报告开采设计方案等。1.3、编制原则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的原则。4、 “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1.4、危险性分析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
3、,是导致此类事故的重要原因。2、缺乏有效支护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支撑力和顶板压力不相适应等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井巷掘进中,遇有岩石情况变坏,有断层破碎带时,如不及时加以支护,或支护不牢,均易引起冒顶片帮事故。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冒顶事故中,大部分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砸死或砸伤人员的事故。这些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冒顶事故一般易发生于爆破后 12h 这段时间里。这是由于顶板受到爆炸波的冲击和震动而产生新的裂缝,或者使原有断层和裂缝增大,破坏了顶板的稳固性。这段时间往往又正好是工人们在顶板下作业的时间。4、浮石处理操作不当浮石处
4、理操作不当引起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撬前落后,撬左落右,撬小落大等。此外还有处理浮石时站立的位置不当,检撬工的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原因。5、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若矿岩为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压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达,裂缝多,再加上裂隙水的作用,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改变了工作面正常压力状况,则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6、地压活动矿山没有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而对采空区进行及时进行处理,因而受到地压活动的危害,频繁引发冒顶事故。7、其他原因不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大意,发现险情不及时处理,工作面作业循环不
5、正规,推进速度慢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事故。1.5、事故特征在采矿生产活动中,最常发生的事故是冒顶、片帮事故,约占地下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 40%以上。冒顶、片帮是由于岩石不够稳定,当强大的地压传递到顶板或两帮时,使岩石遭受破坏而引起的。随着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工作面空顶面积逐渐增大,顶板和周帮矿岩会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发生某种变形,以致在某些部位出现裂缝,同时岩层的节理也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大。在此情况下,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就破坏了。由于顶板岩石完整性破坏的结果,顶板下沉弯曲,裂缝逐渐扩大,如果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不当,就可能形成顶板岩矿的冒落。这种冒落就是常说的冒顶事故,如果冒落的
6、部位处在巷道的两帮就叫做片帮。冒顶、片帮事故,大多数是由局部冒落及浮石引起的,而大片冒落及片帮事故相对较少,因此,对局部冒落及浮石的预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冒顶事故是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因此,应查找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1.6 、组织机构与职责1.6.1 应急组织机构指挥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总预案中人员分工相同。1.6.2 组织机构应急职责1.负责对冒顶事故进行风险评估。按照有关规定报请建设单位安全工程师、安全监理工程师共同对冒顶、塌方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鉴定。2. 负责配置和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及时救援发生的意外安全事故。3.负责对冒顶事故应急救
7、援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组织保障。4. 组织安全检查,定期分析施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督促整改,负责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整改情况上报。5. 负责在员工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技能培训,组织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1.6.3 相关人员职责详见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中职责。1.7 、应急事故识别与预防措施1.7.1 冒顶事故的识别与预防:冒顶现象发生前,顶板一般有异常响声、掉渣、及流水量增大现象,在日常作业中,要仔细观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选择合理、安全的采选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是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措施
8、。2、搞好地质调查工作。对于工作面推进地带的地质构造要调查清楚,通过危险地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3、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与支护的维护。为了防止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冒落,必须使永久支架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3M,如果顶板松软,这个距离还应缩短。在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架之间,必须架设临时支架。必须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对所有井巷均要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弯曲、歪斜、腐朽、折断、破裂的支架,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要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支架要有足够的强度。采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锚喷联合支护等方法维护采场和巷道的顶板时,支护要及时,不要在空顶下作业。4、及时处理采空区。矿山开采应处理好采矿与
9、采空区处理的关系,采用正确的开采顺序,及时充填、支护或崩落采空区。5、坚持正规循环作业。要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加快工作进度,减少顶板悬露时间。6、加强对顶板和浮石的检查与处理。浮石是采场和掘进工作面爆破后极为常见而普遍存在的,要严格检查和清理,防止浮石掉落造成伤亡事故。可采用简易方法和仪器对顶板进得检查与观测,常用的简易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听音判断法、振动法等。此外,还可采用顶板警报器、机械测力计、钢弦测压议、地音仪等仪器观测顶板及地压活动。 1.8 、应急处置程序和原则1. 8.1 汇报程序1、现场:一旦由场内人员、操作人员或警卫人员发现紧急情况,要立刻用电话通知信息管理人员,确定应急级别,
10、临时担任场内应急指挥,向经理部应急指挥、管理层和监理工程师通报,指挥部接到汇报后,按实施程序启动应急反应组织。2、场外:根据应急类型、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必须向外通报。在应急指挥的指导下,通讯联络负责人按应急预案规定行动。1)、公共信息: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向员工、公众提供有关活动的信息。2)新闻发布和事故报告:向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紧急事故和任何人员受伤的信息,只有以下人员有权发布:指挥长、副指挥长。3、村队反应:项目如果发生紧急情况会对村队造成危险,指定的通讯负责人应该与当地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或环保部门保持联系。他们应该得到对紧急情况的简单介绍和任何
11、必要的专门说明。紧急情况汇报流程图 1.8.2 、保护措施程序当事故将危及施工现场人员、财产、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由安全科宣布实施保护程序。带班副矿长 矿长(应急副总指挥) 矿长(应急总指挥)施工队长现场当事人安监局110 或 1201、人员疏散:由安全科负责人组织应急保卫组首先对受安全威胁的人员进行疏散到安全地带。2、人员查点:由安全科负责人指定警卫人员对疏散人员进行查点。并对查点情况向副指挥长汇报,副指挥长向指挥长汇报。3、财产疏散:确保无受安全威胁的人员后,再对受安全威胁的财产实施转移,转移至安全地带。4、危险区进出管制:根据现场危险情况,设立警示或警告标示,只能由抢险人员进入,
12、确保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1.8.3、应急响应程序1、发生冒顶事故后,要立即掌握情况。不论现场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及冒顶伴随;现场的方向、风速;事故危及项目外的可能性。2、报告与通报。在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故危及项目外时,应立即向有关单位或部门进行报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按预案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3、组织抢救与抢险。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同时,要熟悉事故设施和设备的性能,懂得抢险方法,必须
13、组织尽早抢救与抢险。要迅速集中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职工,投入先期抢险,包括:抢救受伤害人员和在危险区域的人员,组织经培训过的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并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停止设备运转、灭火、隔离危险区等;清点撤出现场人员数量,组织本单位人员撤离危险区;组织力量为前来应急救援的队伍创造条件。1.9 、现场处置及预防措施现场处置方案:一方面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同时要对采场矿岩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现岩石松软时,应及时支护,尽量避免在空顶下作业。采场和附近作业点放炮后,应仔细地检查采场顶帮的岩石和支护。检查时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外向
14、里用尖头长钎子或带矛头的长竹竿撬下松动的岩石。检查处理完毕,再通知其他人员进入采场作业。 另一方面,注意观测顶板冒落预兆,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大多数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顶板岩石下沉、支架发出爆裂声、发生折断;顶板岩石发出破裂和撞击声;顶板有岩石碎块掉落,以及涌水、淋水量增大等现象。一旦发现采场有大面积冒顶的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场作业,马上撤离作业区内的人员。 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或小金属楔) ,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楔会自动落下或松动,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
15、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信号柱法是在采场每隔 710m 用兰根毛竹(或木柱 )支撑在顶底板之间,如果发现毛竹( 或木柱) 压裂,发出响声,说明顶板下沉有冒落危险,应立即将人员撤离采场,然后制定安全措施进行支护。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应立即将所有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方。随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若顶板或边帮无明显冒落特征,可安排排险处理。若有明显位移,经需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后再定处理方案,报矿长批准后方能执行。要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1、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选择合理、安全的采选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是防止冒顶、片帮事故的重要措施。2、搞好地质调查工作工作面推进地带的地质构造要调查清楚,通过危险地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3、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支护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