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化脓性细菌 (pyogenic bacterium),化脓性球菌(病原性球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化脓性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变形杆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堆积、排列成葡萄串状分布广泛,大多不致病,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 G+,球形、葡萄串状(见图、)培养特性 易培养(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琼脂平板 菌落 (脂溶性色素) 血平板(致病菌株) 菌落 (溶血环),http:/ 触酶(+),致病菌株分解甘露醇4.抗
2、原结构 葡萄球菌A蛋白( staphylococcus protein SPA) 多糖抗原(磷壁酸) 荚膜,http:/ 耐干燥 耐热性 耐盐性对碱性染料 敏感 如:龙胆紫溶液对某些青霉素有效, 但易产生耐药性,强,弱,二、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http:/ http:/ (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TSST-1),可引起机体急性高热,低血压休克、脱屑性皮疹,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TSST-1可能不是引起TSS的唯一病因,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溶血素等与TSS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肠毒素,超抗原,MHC类分子、
3、T细胞受体V 区,TNF-、TNF-、IL-2等细胞因子产生,休克和微血管损伤、多脏衰竭,T细胞激活,细菌毒力,宿主反应性,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其他,耐热核酸酶(heat-stable nuclease)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该酶。耐热,经100 15min或60 2h不被破坏;能较强的降解DNA和RNA。耐热核酸酶可作为测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致疾病,侵袭性疾病局部感染
4、:如皮肤粘膜、各组织器官的的化脓性炎症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 毒素性疾病,http:/ http:/ 肠粘膜被一层炎性假膜覆盖, 患者表现为呕吐、腹泻、排水样粘液便或排出肠粘膜样物(由肠粘膜坏死物, 炎症渗出物及细菌所组成),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三、免疫性,人与葡萄球菌接触机会虽多, 但不经常发生感染, 只有当皮肤粘膜受损后, 或免疫力较低时, 才易发生感染。可见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天然免疫力患病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强,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分离培养,药敏实验,防治原则,防,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防止耐药性产生,治,抗菌素药敏试验,自
5、身菌苗疗法,注意消毒隔离,小 结,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征产生金黄色色素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产生血浆凝固酶产生耐热核酸酶分解甘露醇,葡萄球菌A蛋白( SPA)概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表面抗原,与细胞壁肽聚糖呈共价结合的单链多肽特点;可与人类 IgG1、IgG2 和IgG4的Fc段呈非特异性结合意义: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 应等活性 实际应用价值,如:帮助检 测抗原、抗体,第二节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革兰氏染色阳性, 链状排列主要分布在口腔、鼻咽部、上呼吸道,多数不致病A组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致病菌可根据溶血现象、抗原结构、对氧的需要分类,医学全.在.线,根据
6、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称甲型溶血或溶血,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多为条件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称乙型溶血或溶血,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致病力强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根据抗原结构、对氧的需要分类,按多糖抗原,可分成20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左右属A群,同一群的链球菌又分若干型。链球菌的群别与溶血性间无平行关系,但对人类致病的A群链球菌多数呈现乙型溶血。需氧、兼性厌氧、厌氧性链球菌,一、A群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2培养特性3生化反应 4抗原结构5. 分类6. 抵抗力,形态与染色,球形或椭圆形,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易被普通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
7、染色阳性(见图、)无芽胞,无鞭毛,培养早期(24h)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补充血液、血清、葡萄糖等在血清肉汤中易形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在血琼脂平板上,不同菌株溶血不一,生化反应,链球菌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这两特性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与葡萄球菌不同,不产生触酶。,抗原构造,蛋白质抗原:或称表面抗原,具有型特异性,位于C抗原外层。与致病性有关的是M抗原多糖抗原:或称C抗原。系群特异性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组分,抵抗力,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磺胺都很敏感;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耐药菌株极少。,(二)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致病
8、物质,细菌的胞壁成分(介导黏附):脂磷壁酸(LTA)纤维黏连蛋白结合蛋白( fibronectin binding protein,FBP ) M蛋白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外毒素:致热外毒素(streptococcal pyrogenic extoxin,SPE)链球菌溶素,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SL),测抗“O”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的含量,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溶解细胞间质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块 链道酶(streptodomase,SD):DNA脓液稀薄,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
9、:皮下、皮下组织感染:脓疱疮、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丹毒等 其他系统感染:咽峡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中毒性感染: 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TSS超敏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临床感染,丹毒和淋巴管炎(Erysipelas and Lymphangitis), 丹毒和淋巴管炎均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丹毒主要侵犯皮肤毛细淋巴管 丹毒以皮肤红肿热为特征表现, 特点是皮疹呈猩红,边缘清楚,伴剧痛。 淋巴管炎表现为明亮红线向肢体延伸的皮肤感染 青霉素治疗,无需外科清创,面部丹毒急性期,面部丹毒恢复期,脓疱疮 ( Impetigo Contagiosa ), 常见于
10、卫生条件差和营养不良的病人中 通过檫伤或昆虫叮咬进入皮内 单个或多个金黄色、有厚硬皮的病损 口服药即有效,面部链球菌脓皮病,猩红热(Scarlet Fever), 致热外毒素 咽炎表现 特殊体征:猩红热皮疹、口周苍白、 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充血肿胀),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rep TSS), 国外报道A群链球菌,国内为草绿色链球菌。多数患者为既往健康的成年人,感染呈进行性,常并发菌血症,局部剧烈疼痛,发热,低血压,深部软组织感染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特征。总体上虽经积极抢救,病死率仍有30%。发病机制与超抗原密切相关。,(三)免疫性,能建立
11、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但因其型别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力,故常可反复感染,(四)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生化鉴定 血清学检查2、测抗“O”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的含量,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五)防治原则,减少传染源注意消毒治疗患者以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须治疗彻底,防止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草 莓 舌,杨 梅 舌,二、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链球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寄生于人类上呼吸道,多数不致病。,1.形态结构,G+,呈矛尖状,成双排列,(图)标本或液体培养中成链状。有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一) 生物学性状,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
12、,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血平板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似甲链,该菌产生自溶酶,培养时间过长菌落呈脐状。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h,呈均匀混浊,后期因产生自溶而变得澄清,3生化反应,多数发酵菊糖。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菌液中加入胆汁或10%去氧胆酸钠,37,5-10min,激活本菌的自溶酶,出现溶菌现象。,4抗原结构,荚膜多糖抗原:多糖抗原,型特异性,共8型,型引起大叶性肺炎。C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胞壁,在钙离子存在时,C多糖可与正常人血清中称为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结合,发生沉淀。,(二) 致病性,1致病物质2所致疾病,1.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肺炎球菌的主
13、要致病力,抗吞噬作用。有荚膜的光滑(S)型菌有毒力,失去荚膜的粗糙(R)型毒力减低或消失。,2. 所致疾病,存在于正常人上呼吸道。仅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引起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可继发胸膜炎、脓胸等,(三)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 痰、脓液、血液等。,检验方法及鉴定1. 直接涂片 革兰氏染色,荚膜染色2. 分离培养 胆汁溶菌试验。 菊糖发酵。 Optochin试验。 小鼠毒力试验:接种后12-36h,死亡。 与草绿色链球菌鉴别,Optochin敏感试验阳性:单个菌落涂于血平板上,用optochin纸片贴于接种区中央,35需氧培养过夜,抑菌圈 mm。,为一群G-球菌,成双排列,有菌毛,需
14、氧,有氧化酶、触酶。 主要致病菌是脑膜炎球菌(merningococcus)和淋球菌(gonorrhoeae),第三节奈瑟菌属(neisseria),一、脑膜炎球菌,即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2培养特性3. 抗原结构4抵抗力,1形态结构,G-,肾形,成双排列在患者脑脊液标本中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新分离菌株有荚膜、菌毛。,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普通琼脂板不长,须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培养,常用血液、巧克力培养基初次分离,须5-10%CO2才能生长发育菌落:凸起,光滑、圆形,灰白色,半透明易自溶,3.抗原结构,荚膜多糖抗原:可分个血清群,对人致病的
15、主要是A群外膜蛋白分型LPS,4.抵抗力,对寒冷、光、热力,干燥等十分敏感。室温3h, 5min死亡。采集标本:注意保温、保湿迅速送检。对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均敏感。,对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标本采送,哪一种是错误的? A、 低温 B、 保温 C、 防干燥 D、 快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2所致疾病3. 免疫性,1. 致病物质,内毒素(主要) 荚膜 菌毛,2. 所致疾病,传 染 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直接传播,密切接触易 感 性:普遍易感, 6月2岁婴幼儿童发病率高;流行季节:明显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2. 所致疾病,流脑发病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侵入鼻咽部,引起局部
16、感染(前驱期);继而细菌入血,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期);细菌可侵犯脑脊髓膜(脑膜炎期)。病情复杂多样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种临床表现: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3. 免疫性,主要是体液免疫。因带菌状态、正常寄居于鼻咽部的不致病脑膜炎球菌间的交叉抗原而获得一定的免疫性。,(三) 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 菌血症期病人采集血液 有出血点或瘀斑者,可取瘀斑渗出液 有脑膜刺激症状,抽取脑脊液,2检验方法,直接涂片检查 脑脊液或瘀斑渗出液,干燥固定后革兰染色,若发现G-双球菌,呈肾形成对,可初报,分离培养鉴定 氧化酶试验:阳性 触酶试验:阳性 血清凝集试验:阳性,氧化酶实验,二、淋球菌,即淋病奈瑟菌为淋病的病原体,人是唯一天然宿主和传染源侵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引起淋病(首位性病),(一)、生物学性状(略),1形态结构2培养特性3. 生化反应4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2所致疾病3. 免疫性,http:/ 立即送检,(三) 微生物学检验,2直接涂片镜检,急性淋病:嗜中性粒细胞内大量G-,肾形双球菌具有诊断意义慢性淋病:镜检较困难,3.分离培养鉴定,即采集后培养,常用含有两种以上抗生素(万古霉素、粘菌素等)的营养培养基上培养。,氧化酶试验:阳性触酶:阳性(多数奈瑟菌为阴性)发酵葡萄糖,不分解麦芽糖 PCR:灵敏,特异,标本不受限制(不需活菌),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