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纲辨证的意义:作为辨证纲领,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八纲辨证的局限: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表证除外),只是对病情的大致分类;对疾病的本质认识还不够深刻、具体。毕竟只是纲,比较笼统抽象。八纲的组合关系:八纲概括为四对证候.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八纲的源流:形成于明代。正式提出:解放前祝味菊伤寒质难:“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侯,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八纲的内容:辨证对象-通过诊法所获得的病情资料(临床表现)。理论依据-中医基础及八纲理论。辨证内容-病位:非表即里,用表里辨病位; 病性:
2、非寒即热,用寒热辨阴阳盛衰; 病势:非虚即实,用虚实辨邪正盛衰; 类别:非阴即阳,用阴阳概括病证类别;,八纲,第一节 八纲的基本证候,表证、里证 寒证、热证 虚证、实证 阴证、阳证 表里的概念 在外属表;在内属里 意义:表里是鉴别病变部位分内外的两个纲领。 外邪侵犯肌表,病位浅表证; 病在脏腑而病位深里证。 外感病则可由表入里,由浅而深,由轻而重,亦可由里出表,由重而轻,前者病势进,后者病势退,因此表里辨证对外感病尤为重要。,表证概念:表证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较轻浅的证候的概括。包括六经辨证中的太阳病症和卫气营血辨证中的卫分证。是八纲辨证中唯一具体的证。病因病机
3、:六淫疫疠,侵袭肌表。正邪相争于外,卫气被遏;肌肤失煦正气抗邪,卫气失宣而郁 ;邪犯肌表,经气不畅 ,肺主皮毛,肌表受邪;或内犯于肺,肺系不利 。临床表现:主症: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兼症: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气喘。表证的特点: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外感因素,主要见于外感病初起阶段,容易治愈,也可内传。 常见的证侯有:风寒束表、风热犯表、风湿遏表、燥邪犯表、暑湿袭表、风袭表疏(太阳中风)等证。提示:表证病位在外,但皮毛病变不一定是表证,表证的表现亦不一定都在皮毛(如“寒热”即是全身表现)。 辨证要点:恶寒(关键)、发热、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第一节 八纲的基本证候,里证
4、概念:病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而反映的证候。 病因病机:病因复杂:表证入里;直中;内伤病因。病位广泛:脏腑、气血、骨髓等,一般在脏在血在下者较重,在腑在气在上者较轻。症状繁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等所致。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特点: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见于内伤或外感病中、后期。较表证难治。常见证侯:众多,非表即里,从八纲耒看,分属里寒、里热、里虚、里实等。辨证要点:寒热特点、脏腑症状为主,舌象变化明显,脉沉或不浮。,第一节 八纲的基本证候,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证候 特点 病因 寒热 证状 舌象 脉象表证 急浅轻短 六淫 恶寒发热 头身痛等 无变化 浮里证 缓深重长 表
5、邪入里 但热不寒 内脏证状 有变化 沉 七情、 但寒不热 饮食劳倦,概念:邪在半表半里,邪正斗争,少阳(位于三阳之末三阴之前)枢机不利而反映的证侯。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邪正相争,不相上下,邪胜则寒、入里,正胜则热、出表(出与阳争,邪在半表 入与阴争)-寒热往来。半里少阳 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枢机不利 邪热熏蒸少阳胆经-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或胆郁犯胃-心烦,喜呕,不欲食。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3、半表半里证:,寒 热,意义:寒热是辩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病机:寒热与机体阴阳盛衰及病邪的阴阳属性相关:阳盛则热:阳邪致病,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阴盛则寒:阴邪致病,阴气偏盛,或阳虚阴
6、盛。阴阳是决定疾病性质的根本,而寒热较突出地反映了疾病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病性的属阴属阳。所以说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外邪致病,多起病急骤、体质壮实,多为实证;内伤久病,阴阳耗损,则多为虚证。恶寒(或畏寒)、发热,与寒证和热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疾病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后者是反映疾病的本质。,寒证与热证,寒证概念:寒证乃感受阴寒邪气或阳衰阴盛所致,有虚实表里的不同:实寒证:见于感受阴寒邪气(如淋雨,衣单,露宿等受寒或过服饮食生冷寒 凉),病急体壮者。虚寒证:见于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偏盛者。表寒证:寒邪侵袭肌表所致.属于实寒。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者属于实寒,阳气亏虚所致者属虚寒。
7、病因病机:寒遏阳气,或阳虚阴盛,温煦失职:寒水不化(寒不消水),津 液未伤 。临床表现:新病:恶寒,面色苍白,口淡不渴,痰涕清稀,脘腹冷痛。久病: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脉迟或紧。特点:畏寒、口不渴;小便清长;冷痛、得热则舒,脉迟紧。,热证概念:热证乃感受阳热邪气或阴虚阳亢所致,亦有虚实表里的不同:实热证:见于感受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病急体壮者。虚热证:见于内伤久病,阴液亏损而阳热偏盛者。表热证:风热邪气侵袭体表所致,属实热。里热证:热邪内犯脏腑者属实热,阴液亏虚所致者属虚热。病因病机:阳热偏盛,功能亢奋 ;热盛伤津或阴虚津少 。临床表现: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四肢温热,口渴
8、饮冷,烦躁多言,痰涕黄稠,吐血,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 燥,脉数。特点: 恶热;口渴;小便短赤;喜冷;脉数。,寒证与热证,寒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二便- 舌象- 脉象- 寒证冷、不渴、白、冷、清稀、润、迟、静; 热证热、渴、红赤、热、短结、干、数、动。,概念辨析,表、肌表、表证: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对应于里,两者互为存在的前提与条件。肌表:反指肌体的表层组织,包括毫毛、皮肤、皮下组织及附属腺体。表证:表证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较轻浅的证候的概括。表与里相对,肌表与内脏相对,肌表为表,内脏为里。但不能机械地认为表证的部位一定在
9、皮毛,皮毛的病变一定是表证。里邪透表:指在里之邪气有向外透达之势,即病邪由较深的层次转出于较浅的层次,不等同于里证转成表证。此处的表里为表里层次的概念,与表证里证的概念不同。寒象与寒证、热象与热证:寒象与热象是疾病的现象,寒证与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寒证的临床表现以寒象“冷、凉”为特点;热证的临床表现以热象“温、热”为特点。但寒象不等于寒证,热象不等于热证。因为临床上未必有寒象者都可诊断为寒证,热象者都可诊断为热证。如寒热真假证。,练习病案分析,练习病案(一)患者素体虚弱,面色晃白,畏寒特甚,手足常凉,稍活动便气短汗出,近因事外出,深夜始归,次日晨起便感头痛、鼻塞、怕冷更甚,体温38oC,舌质淡,
10、苔薄白,脉微细。病案讨论提示:分阶段,依据辨证要点作寒热辨证及表里辨证。,答案,答案(一)病案分析示范:第一阶段:患者体虚日久,常有畏寒怕冷、手足冰冷、面色晃白以及气短自汗等症,当属阳气不足、温煦失职之里虚寒证。第二阶段:由于阳气本虚,不耐深夜阴寒,遂见怕冷、发热(体温38oC)、头痛、鼻塞、苔薄白等表症。阳气虚而鼓动乏力,故脉不浮而反见微细。,虚实,意义: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证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实证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虚证,概念:虚证是对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虚弱、不足为主而邪气不著所产生的不足、松弛、衰退等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病因病机及临床表
11、现: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病耗(饮食失调、生化不足;思虑劳倦太过;房室不节;久病失治、误治;汗、吐、下、失血、失精等)阳气、阴液以及精、血、津液、营、卫等亏虚不足所致证候,多涉及脏腑、骨髓等部位。临床多为久病、势缓、耗损过多及体弱者。特点:、正气不足松弛、无力、衰退。邪气可有可无、可强可弱。、内伤日久,起病缓。类别:虚损程度不同,临床有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之别,但其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实 证,概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正盛邪实为基本病理,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病理概括。特点:邪盛而正气不虚,邪不盛但正气异常强烈(如过敏),正邪剧争
12、(此为实证根本特点),以有余、亢盛、停聚为特点(邪气有余,机能亢奋,病理产物停聚)。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六淫(疫疬、虫毒)等邪气侵袭,正气抗邪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呕吐咳喘明显,二便不通,脉实等。(病势亢奋,急迫。)脏腑功能失调,气化障碍,气机阻滞痰、饮、水、湿、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壅聚停积于体内。临床多为新病、暴病、剧烈、体壮者。,虚实证鉴别,证候 虚证 实证特点 松弛无力衰退 结实有力强盛起病 缓、内伤日久 急、新病初精神 神疲乏力 烦躁难安动态 喜静蜷卧 喜动伸足仰卧气息 声低气微 声高气粗疼痛 喜温喜按 拒按痛剧舌象 舌淡胖嫩 坚敛苍老脉象 无力 有力,四、阴阳,概念及意义: 阴阳是
13、八纲之总纲,它既是辨别疾病属性的类证纲领,能对各种病情从总体上作最基本的概括,即阴证与阳证,根据阴阳的基本属性,可以对疾病的症状、病位、病性、病势等进行阴阳分类,八纲中之表、热、实证属阳,里、寒、虚证属阴。 阴阳辨证又有具体的辨证内容,如阴虚,阳虚,阴盛,阳盛,亡阴,亡阳等证候,将在病性辨证中加以介绍。,阴证 概念: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 证、寒证、虚证,具有向下、向内、不易发现、 阴邪致病、病变较慢等特征者,均属阴证范畴。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阳虚生寒,阴证即阳虚之虚寒证。 其临床表现与虚实辨证中阳气虚相同。,阳证 概念: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 证、热证、实证,
14、具有向上、向外、容易发现、阳邪致病、病变较快等特征者,均属实证范畴。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阳盛则热,所以阳证即热证与实证。,、狭义阴证与狭义阳证鉴别:,证型 阴证(虚寒) 阳证(实热)特点 沉静抑制、衰退晦暗 兴奋燥动、亢进明亮精神 萎靡不振 狂燥不安面色 苍白、暗淡 红赤寒热 身寒畏冷 身热恶热气息 低微 高亢动态 蜷卧 燥动二便 尿清便溏 尿赤便干舌象 质淡胖苔白滑 红绛苔黄燥脉象 沉细弱微迟无力 浮洪数大实滑有力,练习病案分析,练习病案(二)杨某,女,18岁。昨日午饭后突然恶心不适,旋即呕吐,胃脘疼痛胀满颇剧,嗳气,稍进饮食则疼痛更甚,大便微溏,小便黄,身倦,夜寐不安,月经正常,舌苔厚腻,
15、脉沉弦。(选自施今墨临床经验)提示:根据虚实证鉴别要点进行辨证分析。练习病案(三)闫某,男,27岁。数年以耒,每于饭后即感脘腹痞满不适,有时微感坠痛,嗳气,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睡眠欠佳,头晕,腰酸,身倦,四肢无力,精神萎靡,体重明显下降,某医院诊为 “胃下垂”。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细缓。(选自施今墨临床经验)提示:根据虚实证鉴别要点进行辨证分析。,答案,答案(二)病案分析示范:患者突然起病,以饮食积滞胃脘,胃气失和,胃气上逆为主要病机变化;见疼痛胀满剧烈,进食更甚,苔厚腻,脉沉弦等邪气有余,反映强烈,饮食停聚等临床特征,故为实证。答案(三)病案分析示范:患者久病,病势缓慢,体弱神萎,以脾胃气虚
16、,运化失职,升举无力为主要病机变化;见面白,神萎,头晕,身倦,乏力,脘腹坠胀疼痛,食欲减退,脉细缓等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退,肢体松弛乏力等临床特征,故为虚证。,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包括 证候相兼 证候错杂 证候真假 证候转化,一、证候相兼,、表寒证:、表热证 、里寒证 、里热证:、表虚证:1、外感表虚(伤风表证) 2、内伤表虚证(卫表不固证) 、表实证:、里虚证:1、里虚寒证- 2、里虚热证 、里实证:1、里实寒证里寒证 2、里实热证里热证,二、证候错杂,表里同病、 寒热错杂、 虚实错杂1、表里同病: 、表里俱实证 、表实里虚证2、寒热错杂: .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 .上热下寒证: .上寒下热证:3.虚实错杂: 、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 、上实下虚证 、上虚下实证,三、证候真假,、寒热真假1、真寒假热证内有真寒,外有假热,阴盛于内, 格阳于外, 2、真热假寒证内有真热,外有假寒,阳盛于内, 格阴于外, 鉴别关键:、假象-四肢、皮肤、面色; 真象-脏腑、气血、津液; 诊断依据-里证表现、舌象、脉象。、假、真象不同: 假热-面赤、面色光白,颧颊上浅红,时隐时现 真热-满面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