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808283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1: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附件1: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附件1: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附件1: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附件1: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 1: 陕西省初中 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附件 2: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附件 3: 陕西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附件 4:陕西省 2012 年初中毕业生情况统计表 附件 1: 陕西省初中 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阶段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结果不但要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初中乃至小学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 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以

2、下实施办法: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如下表: 评价维度 评价要素 关键表现 道德品质 文明礼貌 对师长有礼貌 与同学友好相处 言行文明 勤奋进取 有进取心 学习刻苦努力 遵纪守信 具备法律的基本常识 遵守社会公德和中学生行为规范 真诚待人 、正直守信 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考试不作弊 热爱劳动 尊重劳动者和他人劳动成果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公民素养 社会责任感 关心他人和社会 乐于助人 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家庭责任感 理解、关心家庭成员 尊重父母的

3、意见和教导 愿意承担必要的家庭责任与义务 自尊自律 能正确认识自我、自信积极 学会料理个人生活、生活节俭 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有错即改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文明上网 环保意识 具有环保意识 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 积极参加环保活 动 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 有好奇心和质疑精神 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学习方法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 能够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独立探究 能够独立思考 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有实践活动成果或作品 理化

4、生实验操作考核合格 综合实践活动考查合格 交流与合作 团队精神 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 动 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沟通与分享 尊重并理解他人 能够合理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运动与健康 体质与健康 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努力 体质健康测试合格 健康心理状态 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能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健康生活方式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爱好体育运动、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特长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卫生 审美与表现 审美情趣 能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 喜欢上音乐、美术课并认真完成作业 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艺术活

5、动与表现 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 能用多种方式创造美和表现美 (二)关于等级评价标准的说明 1. 道德品质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资料;( 2)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包括奖励或处分等原始记录;( 3)担任校、班或小组干部、参加校内外劳动的证据;( 4)在校级及其以上有关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等 级 评价标准说明 A(优秀)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 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良好; 3.在校级及其以上有关活动中获奖; 4.被评为校级及其以上获得“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等。 B(良好)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

6、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较好; 3.在班级及其以上有关活动中获奖。 C(合格)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有一定进步; 3.在校三年有违法或违纪行为记录,但改进明显。 D(不合格) 有违法犯罪或经常性违纪违规行为,受到学校处分。 2. 公民素 养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反映学生公民素养,包括为同学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原始证据;( 2)自我评价的原始记录;( 3)有关心家庭成员、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证据;( 4)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参加环保活动的记录。 等 级 评价标准说明 A(优秀) 1.完

7、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良好; 3.自信积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良好)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 况较好; 3.自信自尊、不乱花钱。 C(合格) 1. 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 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有一定进步。 D(不合格) 有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行为,并受到有关方面处分。 3. 学习能力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包括体现创新精神、参与探究活动、课外阅读的证据(如:实验报告或探究活动方案的原始记录、课外阅读的书目和反思笔记、小制作或小论文

8、等);( 2)个人学习计划、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原始证据;( 3)在校三年的阶段性学习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 ;( 4)理化生实验考核成绩、综合实践活动原始记录;( 5)校级及以上学科获奖证书、实践性活动的成果或作品。 等 级 评价标准说明 A(优秀)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良好; 3.学习自觉认真,课堂上积极主动,作业完成得好; 4.90%以上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验各科成绩均达到“良好”及以上。 B(良好)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较好; 3.学习认真,无无故缺课现象、按时完

9、成 作业。 4.60%以上的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且没有“不合格”的测评成绩。 C(合格)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有一定进步; 3.学习较认真,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 4.所有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平均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D(不合格) 1.提供的材料比较欠缺; 2.学习态度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3.所学课程平时、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平均成绩有“不合格”。 4. 交流与合作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参加学 校或班级活动的记录;( 2)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证据,包括同学提供的交流、分享资料;( 3)有关

10、心集体、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证据。 等 级 评价标准说明 A(优秀)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良好。 B(良好)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较好。 C(合格)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有一定进步。 D(不合格) 该方面行为表现 较差。 5. 运动与健康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及考查记录;( 2)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纪录;( 3)有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4)有在某体育项目上具有特长的证据或参加校级及其

11、以上体育活动的获奖记录。 等 级 评价标准说明 A(优秀)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良好; 3.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优秀”。 B(良好)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 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较好 3.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良好”及以上。 C(合格)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有一定进步;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合格”及以上。 D(不合格) 1.经常不上体育与健康课; 2.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不合格”。

12、6. 审美与表现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有音乐、美术课学习情况和艺术表现性活动测评成绩的记录;( 2)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其审美情趣的作品;( 3)有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证据或在校级及其以上艺术活动获奖证据。 等 级 评价标准说明 A(优秀)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良好; 3.音乐、美术课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及以上。 B(良好)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所达到程度与发展状况较好; 3.音乐、美术课学习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 C (合格) 1.完整、客观、真实提供所需的材

13、料; 2.行为表现证明在该方面有一定进步 3.音乐、美术课学习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D(不合格) 音乐、美术课学习不够努力,学习成绩“不合格”。 注意: ( 1)凡被评为省级或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道德品质维度当年评定即为 A 等级。( 2)对 D 等级的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维度的评价应非常慎重,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做出清楚确定的解释。( 3)对所列条款以外的其他材料,经班级评定小组审查并经学校评价委员会同意后可以采用。 二、评价方式 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以学校为单位按照上述评价内容和标准开展工作, 方式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

14、班级评价工作小组综合评价,尤其要加强同学间相互评价,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评价过程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纪录等方法,全面收集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信息,经过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评价,避免以偏概全。 针对各维度评价内容,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应陈述对学生的评价结论及其事实依据。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 价工作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作出决定。 三、评价结果及其使用 1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 ( 1)等级。采

15、用 A(优秀)、 B(良好)、 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来描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在不同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状况。评价者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予学生一个等级,同时可提供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资料。 ( 2)综合性评语。在等级表达基础上,评价者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其中可以包括等级评价中未涉及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2综合素质评价 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 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若六个维度均达到 C 级以上(含 C 级)方达到毕业要求并具备普通高中(包括综合高中)录取资格;任意 2 个维度达到 B 级以上(含 B 级)

16、方具备标准化以上高中录取资格。 四、评价的组织 1.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体现差异和特长相结合,使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专门力量不断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及各项评价制度,使评价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2要切实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各市、县(区)要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初高中校长、教师及教研人员等组成,人数一般不少于 5 人。其职责是全面负责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包括 制定与审核评价 工作方案及规章制度,对评价者

17、进行培训,监控评价过程,纠正或查处评价中违规行为。学校要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等组成,人数为 5 7 人。其职责包括制定具体的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聘任并认定评价者,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等。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主要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人数为 3 5 人。各成员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由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提名班级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并向被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经学生投票,未超过 1/2 赞成 票数者,应予替换。 3综合素质评价要严格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分学期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每学期的评价结果

18、须如实记入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注意将此项工作与学生管理的其他工作进行整合 。 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评价。 4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各地要认真搞好教育行政干部、中学校长、教师及教研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5.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地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中考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各项政策以营造良好 的社会氛围。 附件 2: 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

19、实际,对我省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中招生录取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多元评价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原则。要切实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唯一标准的做法,逐步改变部分地区中考中招实施的“等级加分数”的录取做法。 2. 高中招生录 取的主要依据 ( 1)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若六个维度均达到 C 级以上(含 C 级),方具备普通高中(包括综合高中)录取资格;任意 2 个维度达到 B 级以上(含 B 级),方具备标准化以上高中录取资格。 ( 2)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成绩。各科等级均为 C 级以上(含 C 级)为高中招生必备条件。 ( 3)体

20、育与健康考试成绩。 C 级以上(含 C 级)为高中招生必备条件。 ( 4)实验操作考核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 3各市(区)高中招生录取要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各项高中招生录取依据要纳入高中新生录取档案袋,并建立高中录取方案申报、审核 制度。 4. 各市(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行高中招生计划单列。鼓励各市积极探索和试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以及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在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组织招生时,应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按20%以上的比例向薄弱初中分配,以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5对于保送、加分(或降分)项目、分值和范围等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将其作为涉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服务事项,严格实行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并将有关招生政策报省教育厅备案。 6. 建立特长生单独录取制度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举措,应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 1)特长生录取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