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心理行为和社会化培养,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杨如兰,健康新概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表达适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正常、人格健全热爱生活、正视现实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适应,心理行为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思维注意:广度、稳定性、紧张性、分配与转移情绪个性、性格、气质智力,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新生儿期:心理活动开始萌发的阶段,具有生理反射婴儿期:产生信任/不信任幼儿期:产生自主/羞耻或怀疑学龄前期:产生自动自发/罪恶学龄期:勤勉/自卑青春期:自我认同/角色混淆,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言语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选择性缄默症
2、等行为障碍:多动、冲动、孤僻与迟钝、恐惧与胆怯等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癔病、强迫、恐怖、神经衰弱、神经性厌食等性行为障碍:同性恋、恋物癖、恋童癖、窥阴癖、露阴癖等,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环境因素:家庭环境、集体环境、自身的生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教养因素:权威法、顺应法儿童的气质特征气质:人生来俱有、相对稳定、有遗传基础。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气质类型,容易型(E)占40%,随和、适应性强、开朗,行动轻率、感情不稳困难型(D)占10%,敏感、感情丰富,任性、适应性差、易发脾气启动缓慢型(S)占15%,冷静、感情深沉、实干,淡漠、缺乏自信、孤僻中间易养型 35%
3、,婴幼儿心理,依恋关系:依恋对象母亲,他人,宠物,物体分离焦虑:多在8-12个月时更明显,有的可延续到更大的年龄。减轻方法:玩捉迷藏游戏,保持距离,依恋物。,母亲的作用,从母亲受孕到孩子上学,这是一个巨大无比而又复杂精细的工作,数千道、数万道程序都是有母亲安装的,母亲的质量决定着孩子的质量!只要母亲稍不称职,我们这个世界都将是另一幅图画-世界末日的图画!一幅地狱里的图画!我们今天世界上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幸与悲剧,都是因为这个社会把女性的母亲职责剥夺了,都是因为让女性离开了母亲这一神圣的岗位! 教育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 发现母亲,母亲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孕妇良好稳定的情绪:影响孩子出生后的智力,减
4、少畸形、难产及子痫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婴联结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母亲的爱抚对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帮助婴儿建立依恋关系、减少分离焦虑是婴儿期心理卫生的重要内容。,促进动作及言语的发展,孩子出生后,应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适量视、听、触觉刺激,促进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和智慧的增进。婴儿动作发展顺序:口、头、四肢、躯干。语言训练:从3、4个月开始游戏:感知世界,游戏的功能,促进婴幼儿心身的健康与发育:知觉能力、手脑并用增进知识培养婴幼儿的注意力及自信心消除紧张和忧虑,儿童行为问题,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常见,对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家长的态度:容易忽略 或严重估计,儿童行为问题,生物功能行为问
5、题,如遗尿、遗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佳、挑食;运动行为问题,如儿童擦腿综合症、咬指甲、吸吮手指、活动过多;社会行为问题,如破坏、偷窃、说谎、攻击;性格行为问题,如惊恐、害羞、忧郁、社交退缩、违拗发脾气;语言问题,如口吃。,儿童行为问题,男孩的行为问题常多于女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期望、教养方式、父母文化、学习环境等显著相关多数儿童行为问题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消失。,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价,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行为测试及量表:Conner儿童行为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气质测定、儿童家庭环境量表心理测试:智测、注意力测试等,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发生率,
6、1015%,婴幼儿常见行为问题,喂养困难睡眠障碍任性、难于管教社会适应能力差吮拇癖或咬指甲癖口吃、遗尿症等,孤独症的早期警告信号,6月龄没有对人大笑9月龄不会分享笑容和其他表情10月龄对唤名字无反应12月龄不会牙牙学语与食指指物24月龄无有意义的语言任何年龄的语言社会交往退化,婴幼儿行为干预,对婴幼儿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解决问题通过谈话、游戏、环境调整等手段,逐步纠正行为偏离,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长相不一样 个性不一样智力不一样 家庭不一样家庭价值观不一样不一样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不可能具备全面能力社会并不需要儿童全面能力,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意
7、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为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即使身体残疾,只要心理健康,仍能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而心理行为不健康,原本健康的身体也会垮掉。从小培养良好行为,对于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对于成人后良好行为、社会道德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儿童社会化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使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父母的养育方式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父母的行为方式、态度体系、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儿童的个性,家庭的贡献量大约占75%幼儿园贡献量大约占5%-10%,养育行为与儿童早期发展,体格生长疾病发生情
8、绪调整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家庭养育行为,喂养行为睡眠行为交往行为游戏行为,喂养促进依恋关系的建立,婴儿经历喂养活动的愉快,习惯了日常的例行喂养,有了安全感,对照顾者产生信任感。,当妈妈及时给孩子喂饭时,孩子将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快乐。,积极、愉快人格特征对人的基本信任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探索行为独立性,早期依恋形成对心理发育的影响,独立进食是孩子学会自我调节、独立能力发展的一部分,是儿童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时机。,儿童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睡眠习惯的培养,睡眠环境作息时间睡眠方式睡前活动入睡习惯,良好的入睡方式,自我平静是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必要过程,也是
9、孩子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安慰物”和“安慰行为” “安慰物” 奶瓶、奶嘴、毛巾等 “安慰行为” 拍抱、摇晃等,早期经验,婴儿出生后,接受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逐渐取得经验,对以后的发育影响重大。其影响并不一定立即表现,很多是在很久以后才开始产生明显效果。婴儿早期与环境接触所取得的早期经验,尤其是早期母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外研究提示,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会造成子女人格偏离;甚至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父母养育方式,情感温暖型父母用语言和姿态表示对子女的喜欢,经常赞扬子女,能够
10、谅解子女的过错,尊重子女的意见,参与子女活动并为其成功而骄傲。过度保护型对子女过分干预、过分保护。,父母养育方式,偏爱型对子女过分溺爱、迁就和偏袒。拒绝型对子女事事期望过高,过分限制子女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过分焦虑等。,糊涂的爱,有些儿童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成人对孩子只求奉献不索回报这种单向的爱往往使儿童只知享受行为上的表现是自私、骄纵、不会合作、不懂分享,痛苦的学习,幼儿园同伴交往需要的是合作、共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行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连连受挫,不断产生矛盾。在矛盾中意识到与同伴之间的平等关系。学会与人相处时所需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逐步地懂得了同情和抚慰同伴,关
11、心帮助同伴,设身处地为同伴着想。,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儿童的一种心理需要。幼儿能主动寻找同伴交往,而且与同伴的交往次数日益增多,逐渐地与同伴的交往多于与成人的交往。同伴交往常常能使幼儿产生快乐的情绪,因为在交往中有许多快乐的因素。,同伴交往,快乐中包含力量与信心的体验,它能感染、吸引更多的同伴,营造更多的快乐。快乐有益于儿童身体健康,有助于他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也是交往所必需的能力。在同伴的交往中,一些游戏有明显的群体规则和活动秩序。幼儿通过彼此的观察、模仿,自觉地接受和适应群体规则的约束。,自我调节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规则意识、是非观得以初步形成,并以此调
12、控自身行为,自我调控能力由此得到发展。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集体生活。,交往礼节的培养,早上起床和临睡之前,要让孩子学会讲“早上好”、“晚安”。在爸爸、妈妈上班时学会讲“再见”。回家的时候说“妈妈,我回来了”。,游戏与性格,儿童的性格是在游戏、学习、劳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这些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欣赏音乐、美术、童话,能陶冶儿童的情感,达到培养良好性格的目的。,游戏与性格,交往游戏、体育游戏、建筑游戏,能使儿童在活动中感到满足,快乐。培养友爱、互助、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坚持执行游戏规则等优良品质。,儿童自我行为评价,幼儿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
13、行评价,他是通过成人对他的评价而评价的。如果儿童受到幼儿园老师的平等相待,感受到肯定、尊重和温暖时,他往往会积极乐观,充满信心,热爱集体,并有集体观念。,养育原则,对于胆小、懦弱的孩子,父母应多给予爱抚、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争强好胜、霸道的孩子,则应通过故事、游戏多引导、教育,使他懂得谦和和礼让是做人的美德,而霸道、自私则会失去同伴与朋友;,养育原则,对懒惰的孩子,应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自理的好习惯。对于儿童的微小进步,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儿童在成人赞许的目光中获得自信。应让幼儿参加劳动,使孩子体会劳动的快乐,从小养成勤劳善良的优秀品德。,挫折教育,创设或利用某种
14、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孩子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要让他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作出自己的努力。,挫折教育注意事项,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宝宝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面临的难题一次不能太多,否则使他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当儿童遇到困难或快要退缩时,要及时鼓励;在儿童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肯定,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行为塑造技术的应用,家长应该:及时、经常奖励儿童良好行为惩罚某些不
15、良行为,家长不应该:未能奖励良好行为“无意中”惩罚了良好行为“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未能惩罚不良行为,如何引导暴躁的孩子,从小让孩子明确行为自由与纪律的界限采用故意忽视法处理轻微啼哭耍赖行为发现和理解儿童暴躁行为的早期表现暴躁儿童往往是不懂得如何正确应对某些情境、欠缺处理事物的灵活性、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爱:向儿童表达你对他的爱在 说话:通过表情、手势和声音与儿童交谈玩 欣赏:对儿童正确的做法给予表扬和肯定耍 注意:给每个儿童更多的关注中 沟通:向儿童描述周围事物,认识周围的世界 扩展: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儿童的经历 规范行为:帮助儿童学习守规则,父母的养育艺术,轻松的态度正确的观念反思的能力,影响儿童健全人格的因素,家长人格特征 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心理卫生三级预防,一级预防:设法从根本上消除问题的原因,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早期发现问题,早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防止病情变化。三级预防:减少疾病的后作用,开展治疗、康复等措施。,儿童心理保健的目标,儿童心理保健就是按儿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及家庭、社会的良好影响,对儿童进行不断的心理锻炼,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顽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保持心理健康。,感谢聆听!,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3285262儿童心理门诊32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