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概述.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80876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系统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免疫系统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免疫系统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免疫系统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免疫系统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免疫系统概述(2学时),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 3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 4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5淋巴细胞分类及功能基本要求:了解组成免疫细胞系统的器官、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和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免疫细胞的种类、分群、形态特征及功能。重 点: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种类、分群、形态特征及功能。难 点: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种类、分群、形态特征及功能。,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2、它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组织又称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又和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外周,,免疫系统,第二章 免疫组织 和器官,主讲 李文汉,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组织和器官,人体的免疫组织和器官,第一节 免疫器官与组织,按其功能不同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发生、 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 1.B细胞成熟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包括:淋巴结 脾脏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鸟类的腔上囊(法化囊),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法氏囊 胸腺,腔上囊(又称法

3、氏囊):鸟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一、骨髓,组成:骨髓基质细胞和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C和免疫C发生和分化的场所。,A.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 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可 分化成为各种血细胞。B.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 IL-3、IL-4、IL-6、 IL-7、GM-CSF等),促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 (骨髓微环境)。,(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二)骨髓的功能,1、各种血C与免疫C发生的场所2、BC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基地。,1、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1)髓样前体细胞(

4、myeloid progenitor) 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2)淋巴样前体细胞(lymphoid progenitor)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T细胞)、 B淋巴细胞(B细胞)、NK细胞。,2-1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 Differenti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2.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发育过程:(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 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逐渐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前B细胞(pre-B) 未成熟B细胞 成熟B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骨髓基质细胞在B细胞发

5、育中的作用: A.粘附性接触 - 粘附分子:如VLA-4(前体细胞与 VCAM-1(基质细胞); B.提供生长因子 - SCF和IL-7等。 B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区别: A.免疫球蛋白的轻、重链基因重排及表达; B.各阶段发育特征性蛋白分子的表达 - CD19、Ig(CD79a)、Ig(CD79b)等。,未成熟B细胞自身耐受性的四种命运选择: (1)导致B细胞克隆程序死亡, 即克隆消除(clonal deletion); (2)通过受体编辑(receptor-editing) 产生新受体; (3)诱导永久性的对抗原无反应状态 和克隆忽视(clonal ignorance); (4)进入外周淋巴组

6、织发育为成熟B细胞。,二、胸腺,是TC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它由胚胎期 第三、四对咽卡内胚层分化而来位于胸骨的后方,纵膈的上方,214岁发育最旺盛,以后衰退萎缩。(一)胸腺的结构:分左右两叶,外层皮质,内层髓质1、皮质:分浅区与深区末成熟TC85%90%在皮质内,并有胸腺上皮M中DC等。2、髓质 大量胸腺上皮C,成熟胸腺C,M中,DC。,.胸腺为T细胞分化提供微环境 - 影响胸腺内T细胞的分化、 增殖和选择性发育。微环境构成: (1)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2)细胞外基质成分。,胸腺上皮细胞-影响胸腺细胞分化的两种方式: 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 如:MHC-类或类分子 - TCR

7、; 分泌细胞因子: 如:IL-1、IL-2、IL-6、IL-7、TNF-和GM- CSF 等细胞因子,与胸腺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树突状细胞 -较集中存在于皮质-髓质交界处,表达 高水平的MHC-类分子。 巨噬细胞 - 散在表达低水平的MHC-类分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组成:多种胶原蛋白、网状蛋白纤维、 葡萄糖胺聚糖和糖蛋白(含昆 布胺酸和纤维粘连蛋白)等。 功能: a.维持胸腺内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b.促进细胞-细胞间的相互接触; c.胸腺细胞移行成熟。,2.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 被膜下区 皮质区

8、髓质的移行成熟过程。(1)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双阴性”(CD4- CD8-)胸腺细胞 - 胸腺被膜下区和皮质边缘区; “双阳性”(CD4+ CD8+)胸腺细胞 - 主要存在于皮质深区; “单阳性”(CD4+或CD8+ )TCR T细胞 - 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3)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指发育中的双阳性胸腺细胞表达的TCR同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MHC分子相互作用,导致大部分胸腺细胞死亡,少部分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成熟的过程。(双阴双阳性) 阳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 决定T细胞对抗原应答的MHC限制性。,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 实

9、验指出: A.胸腺皮质的上皮细胞在介导阳性选择中 起重要作用; B.仅少数表达同自身MHC分子结合的TCR 的胸腺细胞存活、发育成熟; C.阳性选择决定细胞表面CD4或CD8的表达 和成熟T细胞的潜在效应功能; D.阳性选择决定自身MHC遗传特异性的受 体库(receptor repterious)。, 阴性选择: 经过阳性选择的T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或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应答状态。反之,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的单阳性细胞的过程。(双阳双阴性) 阴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 决定T细胞自身耐受性。 诱导自身耐受性的主要

10、机制: A.对自身抗原反应性的T细胞于胸腺内凋亡。 B.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是驱动 阴性选择的最重要的细胞。,发育部位 表面标志 细胞类型 被膜下区 CD4- CD8- “双阴性” 皮质区 CD4+ CD8+ “双阳性” 皮质、髓质 CD4+或CD8+ “单阳性” 交界处 髓质区 成熟T细胞,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细胞主要表面 标志的变化,阳性选择阴性选择,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即细胞凋亡(apoptosis): - 一种自身调节死亡 细胞表面分子受到诱导因子刺激并将 信号传入细胞内部,触发细胞内部某 些酶类的活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导 致细胞死

11、亡。,第二章 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外周淋巴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粘膜相关淋巴系统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system),脾脏(spleen),淋巴结(lymph nodes),扁桃体(tonsil),一、淋巴结,人体全身约有500600个淋巴结:分布颈,腋,腹股沟,肺部等处。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一)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被膜 皮质:浅皮质区- 主要由淋巴滤泡构成,B细胞区;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 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T细胞区。 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2.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 A.病原体 树突状

12、细胞摄取 输入 淋巴管 淋巴结 * 游离抗原 淋巴液 淋巴结 巨 噬细胞吞噬 * *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处理、递呈 抗原 T淋巴细胞 T 细胞活化、 分化成效应T细胞。 B.B细胞 识别特异性抗原 活化、 分化成浆细胞 特异性抗体。,淋巴结的功能,1、T、B、C定居的场所,T占75% B占25%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摄取,加工,处理Ag,T,BC产生免疫应答物质。3、参与淋巴C再物质循环。4、过滤作用。,胚胎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造血后,脾演变成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占40%; B细胞:占60%。 被膜 白髓:T细胞分布: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 ) - 白髓内靠近中央动脉;

13、B细胞分布:PALS的外周构成的滤泡。 红髓 功 能:a.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 的发生; b.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二、脾,中央动脉,生发中心,动脉周围 淋巴鞘,淋巴小结,边缘区,被膜,脾索,边缘区,静脉窦,动脉周围 淋巴鞘,脾 脏 的 结 构,脾的功能,1、T,BC定居的场所:T占60%,B占40%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血源性Ag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等。4、过滤作用:体内90%的循环血液流径脾,其中M中,网状C有较强吞噬作用,清除衰老,变性C异物,净化血液。,三、粘膜免疫系统(MIS),人体粘膜表面积约400M2,机体近50%淋巴组织,有在

14、于粘膜系统,它是阻止病原菌入侵的主要门户,粘膜免疫系统,粘膜伴随淋巴组织(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 上皮下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 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肠伴随淋巴组织 (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 包括:扁桃体、增殖腺、阑尾和派氏集合 淋巴结(Peyer patches)。,MALT的组成:,1、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1)M细胞:是一种特化的Ag转运C,靠吸附胞人内吞等 方式摄取Ag异物。(2)上皮C间淋巴C(1EL):存在于小肠粘

15、膜上皮的一类独特的C群:1)约40%为ab+ TC2)约60%为rgTC。2、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包括扁桃体与鼻后部淋巴组织,共同组成韦氏环,抵御空气传播的病原M。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主要含BC分布在肺叶如支气管上皮下。,MALT的功能及特点,1、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SIgA),肠 道 淋 巴 系 统 免 疫 应 答,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一、淋巴C归巢通过AM由淋巴归巢反与配体结合,进行定居,,淋巴循环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淋巴组织与器官 胸导管 HEV(高内皮小静脉) 上腔静脉 血液循环 生理意义: 合理分布淋巴细胞 引流活化的淋巴细胞入

16、 淋巴组织、器官 细胞间相互作用 定向迁移 发生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再循环,二、淋巴细胞再循环,1、循环途径:1)淋巴结深皮质区HEV髓窦输出淋巴管胸导管左锁骨下V进血循环。2)脾A脾白髓脾索血窦脾V返回血循环。3)血流笔细血管组织间隙淋巴液回流局部淋巴结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循环,(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初始T、B淋巴细胞(未接触抗原,骨髓和胸腺) 血液循环经毛细血管 外周淋巴组织 淋巴管 血液。,脾 脏(5小时),血液循环(30分钟),骨髓、上皮腹腔,淋巴结(12小时),粘摸下组织其它组织肝 、大脑,输出淋 巴管,输 入 淋 巴 管,45%,42%,10%,活化淋巴细胞,未活化淋巴细胞,不参加再循环的细胞 ( ?),10%,52%,2、淋巴C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参与再循环的淋巴C,TC占80%以上。1)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2)增加了APC与Ag接触,从而产生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3)使淋巴C与免疫C充分接触,加强免疫器官与组织联系,更有效地发挥机体的免疫效应。,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