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关爱卡”的设计与运用推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嘉兴市第二幼儿园 郑美丽 【摘要】 关爱是幼儿与他人交往的金钥匙, 然而幼儿 却普遍 缺乏 关爱他人的的品德, 从而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是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加入“关爱卡”的独特形式, 提取“关爱卡”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色价值运用于社会性发展关键期的中班阶段。从“关爱卡”的设计 运用 评价,实施科学有效的“关爱卡”操作流程,最后指出“关爱卡”的三大指导策略 ,以保障“关爱卡”的实践价值,“关爱卡”对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效载体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关爱卡 ;设计;运用;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提倡素质教
2、育的当今社会,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时间段。新纲要中也指出应培养幼儿 “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 ”。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对孩子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身体一样重要。作为当代的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但要交给孩子知识、技能,更应该教给孩子生存的技巧 良好的社会品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 们应该引导幼儿 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等等。
3、 14 年 5 月 15 日 中五班 现象一:今天,小茶馆开业了,天天负责给小顾客们沏茶,忙的不亦乐乎。顾客越来越多,小老板天天开始忙不过来,一个着急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下,店里的小顾客第一反应不是帮助他,而是哄堂大笑。 现象二:角色游戏中 ,“ 妈妈 ” 看见“宝宝”从床上掉下来,没有及时去抱起来,自顾自玩。 现象三:“爱心公交车”今天正式启动,嘉乐和在景都想第一个“开车”上路,谁也不让谁,于是就争吵起来,根本不容对方协商和交流,争吵和哭声布满了整个教室。 现象分析: 1.儿童缺乏关爱意识 2 当今社会给予幼儿生活的环境多数都是让幼儿享受着关爱,却没有让幼儿意识到怎样去关爱他人。上述三种现象中
4、的幼儿都属于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让幼儿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视了他人的需要。 2.儿童缺乏关爱行为 中班幼儿具有一定关爱的行为能力,却没有付出与行动。上述现 象二中,幼儿虽然很好的进入“妈妈”角色,但是在“宝宝”掉下来的那一刻,没有做出“妈妈”应有的关爱行为,没有立刻去保护它,抱它,哄它 .等等一系列的关爱,本应具备的关爱品质尚未被激发。 3.儿童缺乏关爱性言语 指南中提出: 4-5 岁的幼儿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上述现象三中两位小朋友因都要第一个开汽车而发生争吵,谁也不让谁,他们缺乏能与同伴幼儿相处的能力,缺少关爱性言语的交流,让事情能平缓、有爱的解决。 一、“关爱卡”的运用价值分析
5、 (一) 凸显体验,改善行为。 冯晓霞在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中提出 :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尤其是涉及到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都是离不开相应的体验。由此可见“关爱卡”的鼓励方式,更能激起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关爱的他人的兴趣,使幼儿亲身体验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促进和改善中班幼儿的关爱意识。现象一中的小茶馆主人天天,他经过这一次“摔倒事件”,感受到同伴没有关爱他的失落,促使他看到小伙伴碰到类似的情况,会及时给与别人关爱,从而得到了一张“关爱卡”,并体验着关爱别人给他带来的快乐。 (二) 动态生成,过程量化。 以往我们对幼儿的表扬形式单一,而“关爱卡”的表扬形式是有 针对性的,奖
6、励方法是多变性的,让奖励方式随着关爱卡的数量变化而变化。 例如多多的爱心的行动越来越多,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卡,因此选择的权利越来越多。她最喜欢当的角色是小老师,在她第一次做小老师时候会羞涩,紧张,但是随着“关爱卡“的数量增加,做小老师的机会增加,孩子们的经验也会随之增加。通过亲自制作材料;事先给班级同伴先上一上这节课;看看自己上课的照片等等手段,相信孩子的胆量也会越来越大,自信心越来越足,表现力也越来越好!下表是班里做过小老师的 20位小朋友的表现示意图,由图可见:从第一次的只有一个小朋友能3 够基本独立 的教弟弟妹妹玩一个游戏,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不能做到,但是由于“关爱卡”的累计,做小老师机会
7、的增加,紧张、焦虑,无法完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够在老师少量的提示下完成简单的教学活动,甚至有 6个能干的小朋友能流畅教完一个游戏或者儿歌! 幼儿表现分析图:051015201次 2-3次 3 次及以上焦虑,无法独立完成少量提示,简单游戏基本独立做小老师(三) 积分兑换,及时评价。 为每一位小朋友设计“关爱卡”累计榜。每一周每一次的区域表现中的教师记录表和个人记录表中累计获得一张“关爱卡”;一周在家里对长辈也能关心有加,家长可以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也能获得一张“关爱能量卡”。 在每次挤满 5张“关爱卡”,可以得到更高级别的“关爱卡”。 二、 “关爱卡”的设计与运用 (一)基于儿童
8、角度,明确“关爱卡”的设计 意图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明确提出要幼儿学会关心尊重他人。教育建议中也提到:礼貌对待老人,看到别人有困难要主动给与帮助。结合实际情况,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与关心和帮助。而“关爱卡”的设计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它既能改善幼儿的关爱的行为,又能督促幼儿关爱他人,从而形成更好的关爱意识。 1.“关爱卡”的设计内容 按 照关爱的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张图示: 4 (排队) (关心别人) (学关心别人的话) (分享) (相互帮助) (爱护材料) (帮助别人) (轮流玩) 2.“关爱卡”的设计类型 “关爱卡”分 普通卡、银卡、金卡。
9、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表现取“关爱卡”的普通卡。每 获得三张普通卡可以换取一张银卡,获得三张银卡可以换取一张金卡。而 “关爱卡” 兑换方式是:可以优先选择任何角色区域的任何角色。如 :当小老师、去菜园种菜、去花园浇水等等 。 例图示: 级别 类别 对材料的关爱 对同伴的关爱 兑换方式 普通卡 优先选择角色权( 1 次 /张) 银卡 优先选择角色 权( 5 次 /张) 金卡 优先选择角色权( 10 次 /张) (二) 基于 实际 情况,实施“关爱卡”的动态运用。 5 幼儿在“爱心卡”的获取 -兑换 -升级循环过程中,每一次的变化都能促进幼儿的关爱意识,养成关爱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关爱的语言
10、能力。这样的动态循环,让幼儿不断提高。 第一环节:获取,当幼儿体验出关爱意识、关爱行为、关爱言语,可以得到一张相应的“关爱卡”作为奖励,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存放自己的“关爱积分榜”,也可以直接兑换奖励。 第二环节:兑换,兑换可以换取很多 奖励,如角色选择权:小老师、礼仪小天使、开心农场管理员、超市导购员等等;物质方面:糖果、小橡皮等,精神方面:小红花、笑脸或者五角星等;按照“关爱卡”的数量自主选择、。 第三环节:升级,幼儿的关爱卡从 普通卡、银卡、金卡层层升级 。随着“关爱卡”的级别越来越高,对幼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妮可在第一次看到小朋友摔倒了主动的跑过去安慰小朋友,进行了言语上关爱,
11、得到一张关爱卡。第二次,妮可在发现类似情况下,除了对同伴有了一定的关爱性语言,还连忙扶起来的关爱行为,因此她获得的奖励比第一次的奖励更多一些,得到两张“普通 关爱卡”。随着活动开展次数越来越多,幼儿的关爱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教师也相应对幼儿提高要求。 (三) 基于原有基础,进行“关爱卡”的多元评价。 1.自评 对自己“关爱行为”的判断 让幼儿自己诉说在角色活动中有哪些关爱的行为,并依据自己关爱行为自取关爱卡,最多取 2张,把取得的关爱卡存放在“关爱积分”榜上。 2.他评 对他人“关爱行为” 的评价 ( 1) 同伴评:同伴之间的评价对于幼儿自身关爱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促兑 换 获取 升级 6
12、进作用,既可以提高评判他人的能力,又可以改善自己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 ( 2) 教师评:教师及时发现幼儿遗漏的评价行为给予 补充,让幼儿的关爱内容更广泛。 ( 3) 家长评:促进家园合作,督促幼儿在生活中的关爱行为。 三、运用“关爱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一) 一站式指导 教师实施的一站式指导,即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面对所有的幼儿,教师进行系统地、全面的评价和指导。类似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似的一站式指导。帮助幼儿系统的感知、学习和内化。 优势与运用:一站式指导是最普遍的指导,因为它是面向集体的教学与指导。按照幼儿集体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以提前制定和引导方面,让全体幼儿全面地提高关爱行为。
13、现象: 一次区域游戏结束以后,老师给青小朋友把自己得到的关爱卡放到到柜子背面的表格里。然后提问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统计获得一张卡、两张卡、三张卡的小朋友人数,教师针对本次活动给与评价。并且请小朋友自我分析,同伴分析为什么自己会获得这个数量的关爱卡,大家一起在一个餐前活动的时间面对一次区域活动孩子的表现予以整体的评价。 分析: 这是幼儿园常用的一种指导办法。区域游戏开始之前,或者区域游戏结束之后针对幼儿整体表现的一种指导。这样的指导类似于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能够比较系统地针对一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给与分析和指导。 (二) 诊疗式指导 由家园合作式的观察,师幼共同观察,发现每一个孩子或者一类孩子
14、在活动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然后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 优势与运用:针对有特殊行为的一类幼儿或个别幼儿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活动指导中可以按幼儿的反应做及时调整,更有利于幼儿发展。 观察 总结与反思 指导 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 解 决问题 7 现象: 涵涵带着多多去建构区搭积木。涵涵二话没说,就拿起王老吉的罐子,准备挑战搭建高楼。这时候旁边的多多说:“我想玩托马斯。”涵涵并没有理会多多,而是和身边的好朋友毛头一起搭建迪拜塔 后面几次的区域游戏,我们都发现了涵涵有这样不理会结对同伴的现象。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现象进行诊疗式的指导。比如拍摄这类孩子的游戏视频,让小朋友自己发现
15、自己游戏时存在的情况,自我发现问题。并且自我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再次拍摄视频,将两次的视频进行对比。强化孩子的概念。同时开启同伴提示系统,请同一个区游戏的同伴的榜样效应、提示灯方法促进孩子的表现。 分析: 作为涵涵自顾自玩,忽略结对同伴的现象,在前期观察中普遍存在。但结对后,孩子的表现有了明显变化 视频对比、榜样效应、同伴提示、家园共建等等都可以是诊疗 式指导的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类现象的存在,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关爱性社会活动的开展。 (三) 融入式指导 教师、家长融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潜移默化的将关爱意识体现在举手投足当中。给孩子带来一种关爱体验,从而内化到孩子的行
16、为当中去。 优势与运用:提高式的指导,让幼儿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指导,从而提升一个层次。可以用多元化方式指导,如参与式、融入式、还可以与家长合作,家园模式共同开发幼儿潜在的关爱性行为。 现象: 表演区里,雯雯很着急,自己穿上了表演服,慌慌张张的就拿起一套小乌 龟的衣服准备套在同伴乐乐的身上,乐乐看了一眼乌龟服装,眼神有一丝不开心。于是我征求孩子的同意加入表演区和孩子一起游戏,我拉起乐乐问她:“乐乐,你喜欢小乌龟的衣服吗?”她摇摇头。我又问:“那么你想要穿什么衣服呢?”乐乐指着一堆蝴蝶翅膀,小声的说:“那个。”于是我示意雯雯去给乐乐背上小蝴蝶的翅膀雯雯好像领会了我的意思,不好意思的闹挠挠头,去拿小蝴蝶翅膀了。 分析: 这种成人融入式的指导可以比较直接、直观的给与孩子一个引导。针了解幼儿原有基础 能力的提升 融入式指导 8 对孩子的某个偶发行为,特殊瞬间,小小的片断中,教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从自身的行为 给与孩子一个榜样示范,或者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孩子的游戏中,以合作者的身份给与孩子一些建议。 【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2.4.2 2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李季湄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9.1 3林宇林体验式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学会关爱 人民出版社 20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