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生 态 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 概述 生 态 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 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关系 本质 与 内在规律的科学 。 在 全球 生态文明 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 , 生态学 具有 核心 战略意义和地位。 随着 人口增长 、 工业发展 以及 城市化速度加快,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面临着 人口激增 、环境 污染 、资源 和 粮食 短缺 等 许多新的 危机 和挑战。控制和解决 这些危机 ,都要以生态学为基础,因而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生态学的高度关注 , 使生态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 生态学 教育和 研究也 因此 而得到蓬勃发展。 生态学 是生态文明建
2、设的基础 ,其 发展 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安全、粮食安全、人类健康、 资源 可持续利用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 目前 , 生态学已成为 全 世界高 等学 校最重要的专业之一。 生 态 学的 主干学科涉及到生 态 学、 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经济学以及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城乡建设等 众多领域。按照研究 对象 的 类型、 层次 结构和 尺度关系 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 的不同 , 生态学可以分为 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景观生 态 学、 全球生态学等 方向领域 。 此外,由于生态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
3、态学、 数学生态学、计算生态 学 等 方向领域 。在应用方面生态学还可以有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工业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 生态设计与 生态 工程 、 旅游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等 方向领域 。 总之,生态学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2 多学科交叉、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生物多样性 与 保护等,在生态学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 趋势 。 现代生 态 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 和综合性 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 、 学科交叉明显 等特点。
4、生态 过程是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高级 的、复杂的 形式 。 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 、环境科学、地学 和 人文科学等 都会在生 态 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 。 生 态 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 生 态 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 。数学、物理、化学 、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地学、经济学 等多门学科与生 态 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 态 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态 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由此可见, 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 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适用专业范围 2.1
5、.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4 生 态 学 3.培养目标 3.1. 本 专业 的 培养目标 3 生 态 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 人 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 态 学 的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 , 富有创新精神、创新创业 意识与 能力 ,并 能够在生 态 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 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 3.2. 学校制订 本 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 应 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基 本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培养方向,在充分调研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
6、学生要求的基础上,以适应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 需求 为导向,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校 应 按照国家战略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追踪,建立定期评估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相符程度的机制,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4. 培养规格 4.1. 学制 四年 4.2.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4.3.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 毕业总学分要求: 一般为 140-160 学分( 含毕业论文 或毕业 设计 的 学 分)。 4 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4.4.1.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 按 教育部统一规定 执行 。 4.4.2. 业务方面 : (
7、 1) 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管理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 2) 掌握扎实的生态学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 3) 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知识,同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 4) 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 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以及 初步的外语交流 及 科技写作能力。 ( 5)具 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从事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 与管理 的能力; ( 6)了解国内外生态学理论发展和应用前景及有关国家生态学发展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8、( 7)具有较强的创新 精神与 意识、批判性思维 以及 创新创业 意识与 能力。 ( 8) 具有良好的自 主 学习能力 和习惯 , 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 ,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各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 专业 特点、行业发展和地域 生态 特点,在以上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补充相应的知识、能5 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各校人才培养的 特色和生态学人才培养的 多 样性。 4.4.3. 体育方面 :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 常识 和基本 方 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5. 师资队伍 5.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9、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 14。 对于新开办专业,至少 应有 25 名 专业 教师 ; 在 120 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 20 名学生,需增加 1 名 专业 教师。 专 业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 8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30。 每门实验课程必须配备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和 专业 教师。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 学生数不超过 20 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一般不超过 5 人。每 1 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 1 名实验技术人员。 5.2. 教师背景 及 水平要求 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
10、析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善于团结合作,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6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应 注重 知识更新,拓宽相关学科知识, 不断提升 教学 和 学术水平。 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 技术和方法 ,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并与 经典 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注重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学科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 5.3. 教师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机构。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实施教师上岗培训、资格认定制度。建立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11、,有效推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 教学条件 6.1. 教学设施要求 6.1.1. 基本办学条件 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 教发 【 2004】 2 号 文件的要求 执行。 6.1.2. 专业 教学实验室 本专业办学点必须设有能够承担 生物学类( 植物 生物 学、动物 生物 学、微生物学、 生态学、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 、 进化生物学 等)、环境与地学类、 计算分析 类 等专业内容实验 教学 的 专业 实验室。其空间布局和实验设备能保障各 类 实验有序进行。 7
12、实验室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台要根据实验内容和所用设备、 生物制品、生化试剂的购置、存放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化学 试 剂管理符合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 。 实验室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的购置和使用符合国务院 1988 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针对开设的相关动物实验课程, 具有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和动物福利教育的制度。 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应配备装配喷淋器和洗眼器,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具有应急处理预案。 具备符合环保要求的 “ 三废 ” 收集和处理措施 。 噪声低于 55 分贝,具有通风设备的实验
13、室,噪声应控制在 70 分贝以下。 6.1.3. 实践 教学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应统筹规划,建立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运行机 制。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 800 万元以上。常规仪器设备应满足基础实验单人操作。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每年提供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设备费和实验消耗费。 6.1.4. 实践 教学 基地 具有满足人才培养所需的、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其中野外实习是生 态 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各办学点要有相对稳定 的 野外实习基地,保障野外实习的基本经费 并制定野外实习的相关安全保障措施 。各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科研院所、学校、 自然保护区、 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相关实习基地。
14、8 6.2. 信息资源要求 6.2.1. 基本信息资源 通过教 学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6.2.2.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选用应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充分考虑宽口径人才培养原则,使教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要求。 计划选择使用有影响、有特色的高质量中、英文教材。鉴于生 态学学科知识更新较快,鼓励使用近五年来出版的优秀教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使用正式出版的教材,专业选修课若无正式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积 极组织高水平教师编写
15、教材。在重视纸质教材建设的同时,加强 运用大数据 和网络信息 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 6.2.3. 图书信息资源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采购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应包括纸质、光盘、声像、数据库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期刊和图书资料。 6.3. 教学经费要求 6.3.1. 基本要求 9 教学运行费不低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能较好满足生 态 学理论及实践 教学的需要,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6.3.2. 新专业开办的仪器设备价值 新开
16、办的生 态学 专业,教 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不低于 1000 万元,且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 0.5 万 元。 6.3.3. 仪器设备维护费用 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 1。 7. 质量保障体系 7.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专业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 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7.2.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进行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7.3.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专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10 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定期举行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处理教 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定期举行毕业生、用人单位意见征求活动,吸纳研究单位、高等学校、行业、企事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形成定期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