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H Tseng,Chapter 11因氣候變遷產生之傳染性疾病與影響人類健康的探討,LH Tseng,2,序,全球氣候的變暖將對人類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那變暖的氣候是怎樣影響人類健康的呢?氣候變暖刺激疾病傳播,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而這樣一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變暖了的氣候助長了傳染病的流行。,2,LH Tseng,3,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一些極端天氣的出現,給生態平衡,尤其是微生態平衡帶來了強烈影響,突出地改變了傳染病病原體的存活、變異、媒介昆蟲孳生分佈、傳染病譜格局及流行病學特徵,助長了全球傳染病的蔓延流行。,3,LH Tseng,4,最著名的事件莫過
2、於1995年發生在南美哥倫比亞的夏季熱浪。那個夏天,南美洲哥倫比亞的一次熱浪和一場50年一遇的大暴雨帶來了登革熱和委內瑞拉馬類腦炎的流行。而鼠疫1994年在印度的大爆發,也與酷熱的夏季和不尋常的季風氣候條件密不可分。,4,LH Tseng,5,科學家已經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地球兩極附近監測到海洋也在變暖。海洋變暖特別是與海岸污染相匯合,可能促使有毒赤潮出現,引發其他疾病,例如浮孵生物體內寄居霍亂菌。有人認為,20世紀末美國佛羅里達沿岸出現的儒艮死亡現象,與海水的富營養化和海水表面溫度升高導致的有毒赤潮有關。,5,LH Tseng,6,“厄爾尼諾”這個名詞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這些年來,
3、我們屢屢聽到厄爾尼諾現象這個名詞。厄爾尼諾作為一個週期性的氣候事件,產生了許多環境影響。它所引起的全球變暖是導致登革熱發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在19951996年,受厄爾尼諾影響,世界上許多地方經歷了較長乾旱之後的高強度降水。後來證明,這些大雨與後來爆發的馬瑞河谷腦炎、羅斯河病毒及澳大利亞、阿根廷和南非等國的瘧疾有關。,6,LH Tseng,7,當前,全球範圍的暖化趨勢可能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面對許多新疾病的侵襲。英國長期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專家證實,在英國已經發現外來的黃蜂、蟑螂和一些寄生蟲的數量正在增加,人們開始受到外來傳染病的傷害。,7,LH Tseng,8,哪些疾病易受氣候影響,全球氣候變暖
4、會使感冒、哮喘等常見病以及瘧疾、肝炎、腦膜炎、黃熱病、霍亂、痢疾等傳染病的發病率上升。而且,隨著氣候的變暖,還會有一些未知的疾病出現。,8,LH Tseng,9,瘧疾,又名打擺子,是由瘧原蟲經按蚊叮咬傳播的污染病。臨床上以週期性定時性發作的c寒顫、高熱、出汗退熱,以及貧血和脾大為特點。因原蟲株、感染程度、免疫狀況和機體反應性等差異,臨床症狀和發作規律表現不一。瘧疾流行受溫度、濕度、雨量以及按蚊生長繁殖情況的影響。溫度高於30低於16則不利於瘧原蟲在蚊體內發育。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雨量利於按蚊孳生。因此,北方瘧疾有明顯季節性,在南方常終年流行。瘧疾通常呈地區性流行。然而,戰爭,災荒,易感人群介入或
5、新蟲株導入,就有可能造成大流行。,LH Tseng,10,瘧疾發病過程,10,圖一,LH Tseng,11,痢疾,有兩種病原體,一種是由痢疾桿菌(以下稱痢菌)引起的,叫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另一種是由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性痢疾。菌痢常居國內法定報告傳染病之首,危害較大。菌痢是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終年均可發生,夏秋季較多見,兒童發病率較高。痢疾桿菌可侵犯結腸黏膜出現彌漫性化膿性炎症,從而導致本病的發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菌痢按病情輕重又可分為輕型、重型和中毒型。輕型症狀不典型;典型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狀;中毒型多見於2-7歲的小兒,其病理基礎是由於痢疾桿菌內毒素的作用和機體的強烈反應,而
6、出現微循環障礙,組織缺氧和迴圈衰竭,臨床上又分為休克型、腦水腫型和混合型。急性菌痢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為慢性菌痢。,LH Tseng,12,痢疾發病過程,12,LH Tseng,13,霍亂,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也是我國法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發和大流行。臨床特徵為劇烈腹瀉、嘔吐、大量米泔樣排泄物、水電解質紊亂和周圍迴圈衰竭,嚴重休克者可併發急性腎功能衰竭。霍亂弧菌包括兩個生物型,即古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過去把前者引起的疾病稱為霍亂,把後者引起的疾病稱為副霍亂。,LH Tseng,14,1962年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副霍亂列入國際衛生條例檢
7、疫傳染病“霍亂”項內,並與霍亂同樣處理。霍亂弧菌對乾燥、日光、熱、酸和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如日光直射1-2小時,乾燥2小時或加熱5510分鐘,弧菌即可死亡,煮沸則立即死亡。霍亂的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帶菌者。病人的吐瀉物和帶菌者的糞便含有大量細菌,一旦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和手等後即可將本病散播,且本病極易迅速傳播蔓延造成流行。,14,LH Tseng,15,15,霍亂病毒,LH Tseng,16,黃熱病,黃熱病是由黑熱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農村為趨血蚊和非洲伊蚊,傳播途徑是經蚊的叮咬。人群普遍易感。該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熱帶地區呈地方性流行,以3至4月較多。臨床表現差
8、別懸殊,輕型僅有發熱、頭痛、肌痛、噁心、輕度蛋白尿等;重型除發熱外,可有黃疸、出血、明顯蛋白尿,且可併發細菌性敗血症、肺炎、心率不齊、心衰等。,LH Tseng,17,黃熱病,病死率一般為2%至5%,重型可達50%.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也是我國法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由於其傳染性強,病死率高,歷史上曾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鼠疫具有自然疫源性,一般先流行於鼠類及其他齧齒動物,常借蚤類為媒介而傳染於人,首先呈散發性發病,繼而流行成疫。臨床以急性毒血症、出血傾向、淋巴和血管系統損害為特徵,通常可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型鼠疫等類型。,LH Tseng,18,18
9、,黃熱病病毒,LH Tseng,19,結語,全球氣候變暖還可影響心臟健康。據美國媒體報導,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院心臟病學系的科學家卡林申克古斯塔夫遜表示:“未來50年,如果氣溫真有上升,肯定會有更多的人患心臟病。”,19,LH Tseng,20,結語,在今年召開的歐洲心臟病學會的年會上,一些專家指出,關於氣候影響心臟健康的問題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在高溫環境下,心臟容易“拋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臟病學系主任戈登托馬塞利認為,就像鐵片生銹,溫度越高,鐵片上的鏽越多;心臟動脈血管的管壁變硬也是這樣,溫度越高,血管壁越硬。,20,LH Tseng,21,在高溫下,我們必須出汗以便散發
10、熱量。因為皮膚表面的溫度相對較低,血液不斷進入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向外散發熱量,這個過程也使血管直徑變大。結果,心臟跳動速率增加,血壓下降。對於老人,以及心血管系統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狀況。,21,LH Tseng,22,專家認為,某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會使得這個問題更加複雜。過去十幾年,東南亞森林火災不斷,心臟病也因此在這一大片地區氾濫成災。但是由於氣候變化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不知道氣候會在什麼時候變化,環境污染或自然現象等其他因素會不會影響氣候變化等,因此醫生很難找到確切的辦法,預防它對病人的影響。,22,LH Tseng,23,另外,在氣候變暖與心臟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尚未被發現。所以,科學家很難預測在未來幾十年會有多少人的心臟因為氣候變暖而遭殃。醫生表示,空氣中過多的污染物會引發肺部疾病,而肺部疾病又會讓心臟承受更大的壓力。,23,LH Tseng,24,字料來源: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