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技巧和一些注意问题目 的1 诊断: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的详细情况虽然有一定局限,但是仍然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 金标准2 确定下一步如何治疗: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历史1929年,德国医生 Wemer Forssmann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他将导管经左肘前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右心导管胸片,从此揭开了 介入心脏病学 的序幕1956年与他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Wemer Forssmann (摄于 1970年)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第一阶段: 非选择性冠状动脉
2、造影术用猪尾导管采用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动脉同时显影;目前在特殊情况下临床上仍然应用;其局限是造影剂不能充分充盈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使之清晰显影;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第二阶段: 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改进为主动脉窦( Valsalva)内造影 , 分别显示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优于非选择性造影;但由于其容易损伤到主动脉根部及瓣膜结构,目前临床基本不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第三阶段: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959年 Sones利用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造影导管,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进行主动脉造影,无意中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右冠状动脉内使其清晰显影;这一偶然事件开创了冠脉介入技术的新纪元。Mason Sones (摄于 1982年)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1966年 Amplatz、 1967年 Judkins进一步改进了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结合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 Seldinger法, 1953年),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泛应用。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l 第一次选择性冠脉造影: 1959年, Sonesl 第一次成功的 PTCA: 1977年, Gruentzig等;l 第一次支架植入术: 1986年 3月 Puel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