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1 页 共 8 页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高一语文试题(3)【语文版】命题范围:必修 2 第一、二单元全卷满分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第卷(共 36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古代文 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 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 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 ,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
2、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 评论人物的。 论语 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的话。这段话中的“文”、 “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 “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 东西, “文”和“ 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 “质”是指文华和质 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 “草野之人”;相反,若是 过分地文饰言辞, 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以“文”、 “质”二字论文学、
3、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 :“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 繁于文采”即“文”, “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 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 “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 、“质” 这对词
4、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 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 “文”、 “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 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 展规律的认识。(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B在中国古代, “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 “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C人们一
5、般认为, “文质彬彬 ”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 “文”是指外在的表现。D孔子认为, “文”有文华之意, “质”是质朴之意,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2 页 共 8 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 “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C班彪说史记 “文质相称 ”,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
6、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 ”、 “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 “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 、 “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B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 “文”或“质”的时候,
7、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张仪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 “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 “嘻!子毋 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 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 诸侯, 败约后 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
8、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 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 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 ,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 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苏秦之舍人乃辞
9、去。张仪 曰:“ 赖子得显,方且 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 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 约,以 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 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 君之时, 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 顾且盗而城!”(史记张仪列传节选)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页 共 8 页)A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执,捉拿B乃使人微感张仪曰 微,稍微C独秦能苦赵,
10、乃遂入秦 苦,使受苦D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渠,代词,他5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仪持志而坚韧的一组是 ( )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视吾舌尚在不?上谒求见苏秦。 求益,反见辱,怒。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A B C D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与苏秦曾经一起向鬼谷先生学谋略,而且张仪的本领比苏秦要大,苏秦却先在赵国得到重用。B张仪起初对苏秦的羞辱很生气,最初去秦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得到重用后,可以谋取赵国。C张仪游说诸侯,与楚相一起喝酒,楚相的门客及部下怀疑张仪偷了璧,并拷打他,张仪在秦国做官后就拟写公文说要复仇。D苏秦为了
11、保住“合从”成果,暗地里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张仪对于苏秦的帮助表示理解,并说苏秦在世时不谋取赵。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译文:_(2)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江楼夕望招客唐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 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8诗的颈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5 分)9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
12、”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 分)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4 页 共 8 页(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个小题) (6 分)(1) “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3)沧海月明珠有泪, 。 ,只是当时已惘然。(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
13、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 样。我曾见过 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 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 记的。而且,我 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 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 时代,曾排着 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 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扶着那 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 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 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 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 然驻足了。敬慕
14、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 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 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 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 “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 红涨着脸,也 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如果稍 换一个情况,我将忍
15、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 的台阶。那个背影 唤起我一点加快。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 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 伟大”的钦仰。我 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端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 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我 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5 页 共 8 页
16、我们环 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 “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 传单 :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 代的作文本,全当作 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力量在
17、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 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 样热 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1936 年 10 月,上海(原载 1936 年中流第 1 卷第 5 期)(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B当“ 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 的哀戚心情。C “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18、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D文章第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2) “朦胧的敬慕”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6 分)答:(3)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 分)答:(4)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8 分)答: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
19、0 分)1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刍议 谬论 慰籍 差强人意B编撰 厌恶 咒骂 悉听尊便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6 页 共 8 页C祈祷 奠祭 入殓 于事无补D吱嘎 轮廓 诀别 容光焕发1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曹聚仁说,他撰写的这部 鲁迅评传只是“一本通俗的鲁迅传记,而不是一部专家的著述”。B鲁迅并不是圣人,他的思想本来有若干矛盾的,思想上的矛盾,并无碍于其在文学史上的伟大的。C比埃尔找到在这个沉睡着的水池里的动植物,像小孩子一样地高兴,他的关于空中和水中动物,壁虎,蜻蜓,蝌蚪的知识,多得很是惊人。D这个物理学家柔和地回答 “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
20、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7 年是中国恢复高考 30 周年,教育部正在酝酿要改变高考一次统考的现状,把高考变为多次考试。B大学生因为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已成年但还未成人,所以在使用信用卡时,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卡奴”。C21 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D一年之内,两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访,带来的有“大礼”,更有对香港的深切关怀与期许,体现了中央对香港发展的支持。15把下列四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5 分)纵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 ,可以触
21、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和辛酸激起无限的赞叹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3G 手机”的主要特点。 (不超过 15 个字) ( 6 分)3G 是英文 3rdGaneration 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 GSM、TDMA 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优于前两代手机的具体表现就是手机联网的速率。现在移动 GPRS 一般最快也就是 10kbs,联通的 CDMAlx 也只有30kbs 左右,而 3G 时代可以让你的手机
22、有如家庭宽带一样的网速。比如 WCDMA 的理论最小值是 384kbs,静止状态 可达 2Mkbs。速率提上去了,3G 手机就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 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日本移动通讯巨人 NTTDoCoMo 已开通全球第一个 3G 服务,我国也已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 3 张 3G 牌照, 亚洲成为全球 3G 发展最快的地区。六、写作(60 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喜剧演员戴维布瑞 纳,出生于一个贫穷但很和睦的家庭。在中学毕业时,他的很多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7 页 共 8
23、 页同学得到了新装,有些富家子弟甚至得到了新的轿车。当他跑回家,问父亲能给他什么礼物时,父亲的手伸进上衣口袋,取出一样东西。戴维布瑞纳伸 过手去,父 亲把一枚硬币轻轻放到他手中。父亲说:“ 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 读 一遍,然后翻到分 类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这个世界去 闯一闯,它 现在已经属于你了。 ”当时,戴维布瑞纳以为这是父亲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后来才意识到父亲给予他的是整个世界。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拟题目。参考答案1B(这段话中的“文” 、 “质 ”,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 “文”
24、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 、 “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这段文字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质”和文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而文应时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B 项中的“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 ”这个意义不合原文的意思。 )2A(A 项中“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 草野之人 ;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质”和“文”的含义理解, “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
25、A 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 ,这里表意不准确了。 )3C(C 项中, “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 ”,片面的把“质”和“文”的含义理解为语言的风格,缩小了作者所表述的“质”和“文”的概念内涵;再有“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这与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之间不存在途径与结果式的关系,也就是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可以查出错误的信息。 )4 B微,暗地里,偷偷地5 C6 A原文是苏秦以为“张仪的本领比苏秦要大”7 (1)您当初和苏秦交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前
26、往拜访,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2)我当初随你赴宴,没有偷盗你的玉璧, (而)你(却)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回头将要“偷” 走你的城!8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9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 “星河” ,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
27、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10 (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8 页 共 8 页(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3)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11 (1)A E(2) “朦胧的敬慕” 在文中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慕;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模糊的敬慕:跛脚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 民国缔造者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3)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段
28、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4)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12A(慰藉)13B(A 项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C 项应为“他的关于空中和水中动物、壁虎、蜻蜓、蝌蚪的知识” ,D 项“ 回答”后用冒号。 )14C(搭配不当。 “有没有希望”是两面, “坚定地继承和发掘”“ 广泛地学习”是一面。 )15(根据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以及句式由短到长的特点。 )16联网速率快,实现功能多。 (6 分,每点 3 分, “速率快”如写“速率高”也可, “实现功能多”如只写“功能多”也可,如写“可打视频电话”给 1 分。 )17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