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86641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本科专业 建设 评估 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24 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本科专业建设,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拟开展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 , 特制订本评估 方案 。 一、 评估 理念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 旨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 将重点考察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支撑,对专业建设各方面的考察,均以其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贡献为依据。根据专业建设情 况,在全面分析各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引导各本科专业开展“培

2、养目标 -培养标准 -课程体系”的一致性建设。 1.以学生为中心。 本次专业建设评估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评估的核心是对各专业全体学生表现和是否获取相应的能力、素质进行评价。各专业的培养标准应围绕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为导向,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旨在推进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 2.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 的评估 ,就 是 要求评估工作的各方面都要以学生 学习成效 为依据, 由传统的 考查 “教育投入”(教师教什么)转为 考查 “学生产出”(学生学到了什么),即 更加

3、 关注教育的结果和产出。这就要求各专业在教学建设中,包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2 队伍的配备、教学资源的投入及每个教师的职责等都要围绕学生的培养来设计。 3.强调 “持续改进” 。 “持续改进” 旨在完善各专业质量保障机制, 包括传统的校内教学评价机制和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外部评价机制。其中,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是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次评估工作特别强调各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 馈和社会评价机制,并反馈于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 评估实施 1.本科专业 建设 评估内容主要 包括本专业 近三年 建设 情况。 评估 工作 每年 开展 ,采取自愿申报和学校

4、指定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每年评估的专业。原则上全校所有专业 5 年内必须 完成 一轮评估。 新建专业在已有 两 届毕业生后应接受评估。 2.本科专业 建设 评估采取各 专业 自评和学校组织专家 现场 考查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各 专业 应对照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包括人才培养方 案的制定与实施、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与保障、教学 质量保障 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阐释本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 自评期间 , 各 专业 要认真 完成 自评报告 , 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佐证材料

5、,总结经验 查找 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3.在自评基础上 ,学校将组织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教育专家及企业界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对自评报告进行审查,并在审查的基础上开展现场 考查 工作。现场考查 的目的在于核实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中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 结合自评报告和现场考查的情况,专家组将完成评估报告,给出 评估结论,指出专业建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措施。 专家组现场考查的主要形式包括:访谈评估专业及所在教学院(系)负责3 人、责任教授;访谈专业教师及学生;考查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审阅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考试试卷 等 在内的教学档案;考查学生学生成果等。 4.

6、本科专业 建设 评估的组织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附件 :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理工 ,试行 ) 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文管 ,试行 ) 北 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 2014 年 4 月 17 日 4 附件 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理工 ,试行 ) 类型 指 标 通用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学生 1.1 招生 1.2 学生指导 1.3 就业 2. 专业目标 2.1 专业设置 2.2 培养目标 3. 培养标准 3.1 标准设置 3.2 标准达成 4持续改进 4.1 质量监控 4.2 跟踪反馈 5课程体系 5.1 课程设置

7、 5.2 实践环节 5.3 毕业设计或论文 6师资队伍 6.1 师资情况 6.2 教学投入 6.3 教师发展 7 支持 条件 7.1 教学设施 7.2 实习基地 专业补充标准 理工科各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补充标准 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理工 ,试行 )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观测点 标 准 操作建议及说明 A C 1. 学生 1.1 招 生 生源数量及 质量 生 源数量充足,近三年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上升;对本专业生源变化情况有详细的分析,制定了完善的吸引优秀生源的招生宣传措施并实施有效;具有完善的接受转学、转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近三年每年学生净转入

8、; 生源数量相对充足,近三年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稳定;制定了招生宣传措施并予以实施;具有接受转学、转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近三年在校生人数保持稳定, 转入与转出持平; 1.近三年生源数量、录取分数、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报到率统计; 2.生源及招生情况变化分析是否深入 , 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招生宣传措施; 3.是否有 转 学、 转专业学生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及近三年转专业情况; 1.2 学 生 指 导 导学措施及 实施 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的科学、全面、详细的措施和计划;具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生学习行程式评价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标准,对学生学

9、习状况进行行程 式 评价并记录完整、详细; 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的措施和计划;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记录; 1.是否 对 学生 整个 学习 过程中 的表现开展 科学 、有效的跟踪与评估(保证培养标准的 实现),教师对评价方法和措施是否理解和掌握; 2.学生学习状况的行程 式 评价措施和记录是否完整、详细(包括学生表现评估、学生进步监测及学生学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 6 1.3 就 业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培养目标相吻合; 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较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与

10、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1.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佐证材料; 2. 专业目标 2.1 专 业 设 置 专业定位与发展建设规划 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明确本专业当前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具有明确的一定时期内专业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并有清晰的专业综合改革思路; 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比较明确;专业定位及发展目标较明确,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 1.专业设置的依据及论证是否充分(专业设置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关系,需求分析等); 2.专业服务 面 向的相关论证材料; 3.专业建设及改革、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可行; 服务面向 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1、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人才的主要服务 面 向,服务面向科学、 合理; 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人才的主要服务 面 向; 7 2.2 培 养 目 标 培养目标 设定 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类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到有效实施; 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层次、类型比较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基本得到实施; 1.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是否契合,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合理; 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清晰阐述本专业合格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明确学生毕业 5 年左 右

12、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本专业师生掌握培养目标,能准确理解培养目标所表达的含义并对培养目标有非常高的认可度; 培养目标基本阐述本专业合格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包含学生毕业 5 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本专业师生基本了解培养目标,基本理解培养目标所表达的含义并对培养目标有较高的认可度; 1.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是否匹配,是否清晰的描述了学生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质; 2.培养目标对合格毕业生 5 年成长预期的依据和可信度(毕业生调查分析,企业反馈信息等); 3.培养目标的公开渠道 ,师生知晓度和理解度; 8 修订机制 具有完善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定期评价机制,积极

13、对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积极定期收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汇总和分析;主动将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培养目标的修订以促进本专业建设,效果显著;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深度参与; 具 有评价机制,并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评价;定期收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数据;能够依据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并能将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培养目标的修订以促进本专业建设;修订过程有行业或 企业专家参与; 1.是否有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和渠道,并定期开展; 2.是否根据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达成度分析; 3.是否根据达成度的分析结果,修订培养目标; 4.

14、历史记录是否能够证明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 3. 培养标准 3.1 标 准 设 置 制定与修订 培养标准完全符合本专业内涵,并与培养目标完全匹配; 培养标准基本符合本专业内涵,并与培养目标基本相符; 1.培养标准能否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2.是否对毕业生进行了评价(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佐证材料),评价结果是否能证 明全部毕业生达到了培养标准; 3.是否根据毕业生评价结果,修订培养标准; 4.历史记录是否能够证明培养标准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 9 3.2 标 准 达 成 素质标准 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素质标准的达成

15、,包括: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设置、 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素质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1.是否有明确的 课程设置及 教学环节 支

16、撑 此项 标准 的 达成 , 教学环节 是否覆盖每个学生 ,对每个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评价,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并有记录; 2.本 专业教师是否明确 相应 课程及教学环节 在培养学生 达到各项培养标准 等方面的任 务和责任; 知识标准 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知识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知识; 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知识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

17、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掌握文献检索 、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知识; 1.是否有 相应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考试要求能否支撑 培养 标准的达成; 2.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否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实践经历,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教学效果评价 是否科学合理; 3.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否有明确的要求,是否有教学环节能明确体现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予以评价; 10 能力标准 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能力标准的达成,包括: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

18、行分析;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 计项目、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能力标准的达成,包括: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项目、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具有一定的组 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课程设置中是否具有相关能力培养的环节,任课教师能否理解所承担的责任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体现相关要求,对每个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中是否有明确体现; 2.是否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适当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发展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