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889580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章摘要实践证明,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产教研合一”可以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人才 师资优势,体 现出职业教育特色。本文从“工学结 合、产教研合一 ”的目的、过程、成果,结合我校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建设具体实施过程,论述了职业教育开展“ 工学结合、 产教研合一 ”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意义,使学生最终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对 我校其它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 工学结合 产教研合一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对于职业类院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职业师资和高技

2、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我校在浙西地区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走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的改革发展之路。加强对这一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师资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学校依托行业,走“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办学的总体思路指导下,结合我校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积极主动地为制造类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并且成效明显。同时,

3、我校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益。以下是通过我校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培养实践来具体的阐述“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的可行性。一、 “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1.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我国数控技术发展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 “七五”期间消化吸收,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 2003 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目前机械加工设备的数控化率也在提高,1999 年,我们国家机械

4、加工设备数控化率是 58,目前预计是 2030之间。我国现有数控机床生产厂家 100 多家,生产数控产品几千种以上。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数控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阔的发展市场和无限的发展潜力。由于市场中数控机床的不断增加,企业需要的数控机床装配和维修人才也必然加大,所以催生了我校对该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实用和够用为目标。课程开发和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根据企业的需要由企业组织专家提出方案,学院专业教研室结合

5、学院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合作完成的,理论与实践一比一开展教学。2.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企业和学院联系紧密,成立相关的冠名班或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这样企业会感到学生质量的高低,就像自己的产品一样,影响着企业的声誉,所以企业也会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人才的培养中。我院具体的培养方式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 1 年校内打基础、1 年交替做实训、1 年企业去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毕业生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对接。学生按企业的标准实习,不仅学到了技能,还锻炼了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最终理论与实践合一,能动手会动脑。3.积极推进校企全方面合作1)本专业教师服务企业 我校

6、教师一方面担任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组织时间下厂学习实践、替企业解决难题。在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我校教师为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攻关。为企业设计更加安全、可靠的电气图纸,使企业生产的数控机床控制性能更加稳定,并且节省造价;在该企业机械装配工艺方面,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供其参考;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把学校的先进检测设备激光干涉仪,用于该企业产品的精度检测,使该企业生产的数控机床质量和性能都有大的提高。除此之外,我校与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杭州乔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凯达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开山集团等省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7、,资源共享,学校教师也多次给这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技能鉴定我校立足于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培养我校学生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建校以来开展至今的车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等工种,从初级到高级技师各层次的培训和技能鉴定累计达五万多人。利用在制造业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大力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学校的技术资源不同程度地向企业和社会开放;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帮助企业进行上岗培训和技术等级考证培训,为衢州市乃至浙江省的各大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

8、4.以该专业为特色开展专业群建设我校与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签订“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合作协议书” ,该项目是衢州市山海协作 48 个重点投资贸易项目之一。具体合作内容:一是由教科学院指导我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二是由教科学院帮助我校提升师资和教科研水平;三是由教科学院支持和指导我校完成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通过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教改成果,引领机械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方向,提升整个机电设备类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构建以数控专业

9、为龙头的优化专业群,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项目建设,使数控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在省内职业学校中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成为优质教学资源能够共享的省级品牌专业。二、 “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 ,校企“双赢”学校教师在产教研合一的活动中,不仅熟悉了专业技能,还学会适用于职业院校管理方面的企业 7S 管理方法。使教师成为上讲台能讲课,到车间能动手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更使学校在这活动中收获了一些合作项目,让学生在真正实用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进中得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锻炼与提高。在工学结合实训过程中,企业提供设备及实训材料,派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

10、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当指导教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把产品直接作为实训教学的仪器设备,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既密切了校企关系,也丰富了学校实训教学的内容,也让学生能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锻炼了技能和适应企业的能力。在“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的过程中,学校为企业带去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为企业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中小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三、 “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在“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的模式教育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投入还不足,校企联合基础薄弱,合作机制

11、不完善,以及合作理论研究滞后等。因此,职业教育应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多样的合作形式;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合作的理论与方法。具体如下: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技术市场的中介功能,积极参加技术市场的各项活动。一方面,在配合技术市场的工作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交易会,展销会等宣传手段,宣传自己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向企业发布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信息,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利用技术交易会,技术洽谈会等活动,了解企业急需的技术,随时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校的科研成果流通与交易,实现科研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人才服务于企业。学校以技术入股,“工学结合

12、,产教研合一”等多种形式与企业联合。四、 “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所以把建立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产业的升级换代,教育的改革探索,科技体制的创新,都在深情呼唤“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的真正实现。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 ,可以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可以保证所设专业、教学计划、技术技能等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广泛的物质条件和教学实践手段,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保证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较高的就业率;可以为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提供保障;同时,可以提高合作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和经济效益。适于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童山东,任开隆.职业方法能力.人民出版社,2007.72冯伟过,徐静,姜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 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资料库 > 生活指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