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要求,我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促融合、可持续”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主要做法(一)立足调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立足金昌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按照“突出发展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培育发展花卉、香草、苗木等新兴
2、农业”的思路,及时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种植业方面,坚决压缩玉米、啤酒大麦等市场萎缩、价格低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围绕创建“永昌高原蔬菜”品牌,大力实施“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 ,逐步扩大销路好、效益高、质量优、潜力大的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香草花卉种植面积,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 20.4万亩,增加 5.5 万亩;玉米制种面积 10.47 万亩,较上年增加 4.2 万亩;香草花卉种植面积 3.45 万亩,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96%。在草食畜牧业方面,深入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 ,大力推进永昌养羊强县和金川区优
3、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牧草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203 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 14 个,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61.8 万头(只) ,羊饲养量达到 150.5 万只,牛 5.0 万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 20 万亩,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苜蓿生产基地。(二)立足降成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水权转化机制进一步规范,
4、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金川区宁远镇探索出“3331”产业分工(30%的农户经营设施种植业、30%的农户经营设施养殖业、30%的农户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10%的农户种植高标准节水农田)模式,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农业高效发展;双湾镇实行“以井定田、互换并地”与土地确权融合推进,有效破解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永昌县探索出以土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年底发放保底租金和盈利分红的农民股份合作社方式运作,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市流转土地 57.7 万亩,流转率达 58.42%;培育农民合作社 118
5、1 家、家庭农场 224 家,经营方式逐步由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51 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20 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 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贴息项目 6 个,新建蔬菜保鲜库 15 个(25.3 万立方米) 。四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三)立足补短板,着力破除强基提质瓶颈。针对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劳动力素质
6、呈结构性下降趋势等短板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牢筑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要素水平。在补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2 项,争取项目资金 3.79 亿元,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复垦整理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示范灌溉、末级渠系建设等农田水利工程,全面推进永昌县、金川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示园区科技装备及技术支撑能力,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52,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80%以上。在补农业科技短板方面,着力实施农业科技特派
7、员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畜禽改良、品种繁育、立体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全市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 125 个,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120 个,开展新技术试验 58 项次,示范面积 10 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 87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32 万亩;举办各类培训班243 场(次) ,培训农民 2.87 万人(次) 。在补农民脱贫短板方面,坚持“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推进,投入财政专项资金 1.15 亿元,行业扶贫投入 4.2 亿元,撬动社会投入近 13 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道路硬化、渠道建设、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
8、、公共设施配套等项目 580 多项,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5%以上,贫困人口由 28800 人减少到 1300 人,贫困发生率由 12%降低到 0.8%。贫困人口减少 2.75 万人。(四)立足提质量,着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围绕创建永昌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金昌市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快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林果和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增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先后修订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和规程
9、53 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认证 66 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 30 万亩,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 48 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5 个、省级示范园 7 个,注册国家农产品商标 36 个,获得甘肃名牌认证农产品 20 个,获得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龙头企业 23 家。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着力推进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和全程执法监管,立案查处农业违法案件 6 起,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年均达到 99%以上。(五)立足促融合,着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
10、业态。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林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大景区建设,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探索发展各具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模式,开发出西大河旅游沿线田野观光、新城子镇“七彩花谷”和油菜花海、双湾镇陈金公路“十里花海”车窗景观、陈家沟村开心农场和乡村客栈、古城村葡萄基地休闲长廊等乡村旅游景点,建成陈家沟生态旅游型、古城仿古节能型、新华庭院经济型、金川东休闲观光型、毛卜喇特色民俗型等一批美丽乡
11、村示范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10 个、农家乐 279 个,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园、红辣椒景观带、葵花观赏园、瓜果采摘园等乡村休闲园点 46 个、休闲农庄 80 个,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 14872 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 14615 人,全年接待游客近 70 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 1.8亿元。金川区陈家沟村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永昌县新城子镇油菜花景观入选“中国十大美丽田园”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大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同步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新型
12、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覆盖全市 138 个行政村和 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永昌县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六)立足可持续,着力推进循环生态农业建设。坚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以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率
13、和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 82%、78.5% 、87%和 34%,完成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 39 万亩,示范推广“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气- 有机肥-果园(菜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 “秸秆及养殖场废弃物-基质- 食用菌基地- 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成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金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永昌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三大现代循环农业园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两板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土地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产品价格不稳定
14、,部分农产品受市场冲击,出现增产不增收二是农产品结构不平衡。在供求结构上,部分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导致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造成大量的产品和资源浪费,甚至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在品种品级结构上,中低端一般性产品过度生产,高精端产品稀缺,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日益高端化的消费需求。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基本农田改造比例不高,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产品商贸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依然较大。四是特色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特色优势产业经营规模小,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农
15、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弱,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五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发展总体能力不强,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 “产、学、研、用”链接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供给不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能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农业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滞后。六是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安全性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全国知名品牌屈指可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七是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16、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规模远大于传统农户,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的有力支持,融资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要求是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和存在的短板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复垦整理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灌区节水配套与改
17、造、高效节水灌溉、末级渠系建设等农田水利工程,到 2020 年,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 76 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8。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突出全省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基地”建设,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巩固永昌县全省养羊大县成果,壮大金川区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到 2020 年,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0 个,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30 个。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科
18、技贡献率达到60%。(二)聚集农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作用,到 2020 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66 家、示范性合作社 160 家,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 90 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80%,力争有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家庭农场进入全省“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培训,培育懂技术、善经营、
19、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到 2020 年全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达到 5000 人。(三)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突出特色优势产业间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先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秸秆、农药包装废弃物、地膜污染、尾菜处理利用,到 2020 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87%,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0%,尾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36%。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四)聚焦农
20、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县乡便民市场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加快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与供销网点深度融合,加强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建立覆盖县、乡、村的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依托特色农牧业、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大力发展香草花卉生态旅游特色项目,开发花海观赏、田园采摘、农事体验、民俗演艺、养生度假、乡村客栈、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规划建设一批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乡村景区。(五)聚焦释放发展动能,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
21、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劳动力等入股,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利益机制,形成经营主体紧随市场转、农民跟着经营主体走、政府围着经营主体搞服务的模式。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发展“土地托管合作社”等土地经营方式。持续推进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工作,巩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分类推进农村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等集体产权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开发更多适合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推进建制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和推广涉农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