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89126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 版)一、授权领域名称、代码及授权时间电气工程 代码:085207 授权时间:1998 年二、领域简介电气工程领域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领域之一。电气工程以电磁场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为基础理论,以电力系统、电机电器、电力电子、新能源技术为实现基础,电力系统分析、高压工程技术、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特种电源技术、电机设计及优化是电气工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领域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其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安徽省重点学

2、科。电气工程学科为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进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本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和年龄配备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省部级攻关和基金课题。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团队组织、交流沟通、合作竞争能力

3、;(2)科学研究方法、终生学习与创新创业发展能力;(3)国内外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4)电气工程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5)电气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标准、安全规范、环保法规及其应用能力;(6)电气工程领域系统建模、分析能力;(7)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研究、产品开发能力;(8)电气控制工程领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四、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电力电子与特种电源技术(3)电机及其控制(4)新能源发电技术(5)电工电能新技术(6)高电压与绝缘五、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 3 年,最长年限不超过 4 年。六、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

4、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利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七、课程地图课 程人文素养与团队组织、交流沟通、合作竞争能力科学研究方法与终生学习、创新创业发展能力国内外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技术标准、安全规范、环保法规及其应用能力系统建模、分析能力工程研究、产品开发能力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外国语 工程伦理与人文素养 矩阵理论 数值分析 数理统计 随机过程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最优化方法 高等电力电子学 电机系统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 高等电力系统分析 论文写作 DSP

5、技术实验 电力系统规划 继电保护新技术 电力系统安全 经济运行电力系统仿真 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 电机过渡过程专论 电机数学模型与仿真 电磁兼容原理 现代电机专论 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 FPGA 设计及Verilog HDL语言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开关电源设计与实验 电力系统技术实验 低压低耗电路与系统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DSP 应用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与信号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 伺服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电机、拖动及电力系统 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 神经网络原理 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 现代电路理论 高电压试验技术 工程电介质物理 电力系统防雷接地技术 电气绝缘测试技术 小波变换及应用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

6、与故障诊断技术 电力电子半实物实时仿真技术与实验 八、课程关系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数值分析外国语自然辩证法矩阵理论一 (1) 学 期 一 (2) 学 期论文写作电力系统规划继电保护新技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数理统计电机系统分析高等电力电子学现代控制理论高等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仿真电磁兼容原理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现代电机专论D S P技术实验低压低耗 电路与系统开关电源设计与实验随机过程最优化方法变分与泛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电机数学模型与仿真电机过渡过程专论交流电机绕组理论F P G A 设计及 V e ri l o g H D L 语言现

7、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力系统技术实验学科前沿专题工程伦理与人文素养数字信号处理现代电路理论工程电介质物理电机 、 拖动及电力系统电磁场有限元分析D S P 应用系统设计系统建模与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伺服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高电压试验技术电力系统防雷接地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气绝缘 测试技术电力电子半实物实时仿真技术与实验小波变换及应用九、实践能力标准实践教学应培养以下能力:(1)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2)电气系统设计、建模、仿真、分析、实现能力;(3)信号获取、处理、传输能力;(4)电气工程领域工程设计、系统集成能力;十、实践教学地图实 践 教 学

8、 文献阅读与 写作能力电气系统设计、建模、仿真、分析、实现能力信号获取、处理、传输能力电气工程领域工程设计、系统集成能力论文写作 专业或教学实践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DSP 技术实验 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 开关电源设计与实验 电力系统技术与实验 学位论文 十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践教学采用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 32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24学分。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本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

9、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合格成绩为 75 分,非学位课程合格成绩为 60 分。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现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考核学期 考核性质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一 二 考试 考查备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选修 一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工程伦理 16 1 第一外国语(一、二) 90 3 公共 必修矩阵理论 40

10、 2.5 数值分析 32 2 数理统计 32 2 随机过程 32 2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48 3 公共学位课程最优化方法 32 2 不少于2 学分高等电力电子学 32 2 学位课专业 电机系统分析 32 2 学科必修,不现代控制理论 32 2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现代电路理论 32 2 电机、拖动及电力系统 32 2 工程电介质物理 32 2 学位课程高等电力系统分析 32 2 少于 4学分论文写作 16 1 学科前沿专题 32 2 必修 开关电源设计与实验 24 1.5 DSP 技术 实验 16 1 公共课程电力系统技术实验 16 1 至少选修 1 门电力系统规划 32 2 继电保护新技

11、术 32 2 电磁兼容原理 32 2 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32 2 电力系统仿真 32 2 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 32 2 现代电机专论 32 2 电机数学模型与仿真 32 2 电机过渡过程专论 32 2 伺服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32 2 无线传感器网络 32 2 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术 32 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32 2 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 32 2 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32 2 电力电子半实物实时仿真技术与实验 16 1 FPGA 设计及 Verilog HDL 语言 32 2 DSP 应用系统设计 32 2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32 2 高电压试验技术 32 2 电力系统防雷接地技术 3

12、2 2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32 2 电气绝缘测试技术 32 2 小波变换与应用 32 2 系统建模与信号处理 32 2 非 学 位 课专业选修课程低压低耗电路与系统 32 2 选修学分应满足最低总学分要求人文素养 16 1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高电压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拖动基础 工程电磁场 电机学 A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补修 2 门实践环节 8 学分,5000 字实践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学术交流 1 必修环节 工作技术实践 1 不计入规定学分1、公共学位课程1)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学时,1 学分;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 学时,1 学分

1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学时,2 个学分;4) 工程伦理与人文素养,24 学时,1.5 个学分;5) 英语,90 学时,3 学分;6) 数学,至少学习 2 学分。可选择数学课程: 矩阵理论,40 学时,2.5 学分; 数值分析,32 学时,2 学分; 数理统计,32 学时,2 学分; 随机过程,32 学时,2 学分; 最优化方法,32 学时,2 学分;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48 学时,3 学分。2、专业学位课程每个领域需设置 2 门课程,每门课程 2 学分,32 学时,该课程为领域所培养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内容主要为工程或产品等设计原理类课程、工程或产品等施工工艺或制

14、造(生产)工艺原理类课程等。其他人文经管类学科应根据自身专业学位的特点参照上述课程设置思想制定相应的学位必修课程。3、公共必修课程1) 论文写作,16 学时,1 学分;2) 公共实验,16 学时,1 学分;3) 学科前沿专题,32 学时,2 学分;4、专业选修课程各领域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该领域所设置研究方向的 2 倍。课程设置内容主要是:围绕工程或产品等施工或制造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内容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工程或产品等质量分析检测以及控制;工程施工或产品制造过程管理类等课程。十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实践

15、基地或相关企业实习,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1、 实践教学时间、学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足够时间的实践教学。具有 2 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 6 个月,不具有 2 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 1 年。实践教学采用学分制,须修满 8 学分。2、 实践教学地点和内容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或相关企业工程或生产现场进行,导师帮助所指导的研究生确定实践教学地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实践教学单位主要业务(主要生产产品) ;设计流程或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原理

16、;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工程和生产管理等。3、 实践教学报告及其要求实践结束后,学生根据实践内容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单位的主要业务(主要生产产品) ;设计流程或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原理;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实践教学单位技术或管理特色;技术或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单位技术或管理创新方面的建议等。4、 实践教学学分的认定:实践结束后,由实践活动所在企业(单位)就研究生实践学习情况给出鉴定,并填写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表 。将实践报告交导师审核,签字通过后,交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考核,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考核合格,实践记

17、 6学分。十三、必修环节1、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至少阅读 10 篇在研究领域内以行业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习本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 30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综述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研究现状、水平、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概况等。课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生产关键任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18、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的课题。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迟应在第二学期完成文献综述,最迟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2、学术交流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3 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有 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3、工作技术实践工作技术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生的课程教学、辅导、试验、实习的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辅导,也可以是厂矿企业、科研部门、工程单位的生产、科研技术或管理工作。作为工作技术实践的一部分,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将硕士生担任助教或助管工作设立为 1 个学分的必修环节。要求助教所助课程学时

19、(或累计)不少于 48学时;助管工作量当量等同于助教工作量要求。十四、学位论文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下面是工程硕士类论文的一些具体内容和形式要求:1) 工程设计与研究类 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 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2)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类 能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理论推导、分析严密完整,实验方法科学,数据可信。 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适用性。3)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类 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 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 应有调试、测试乃至应用结果和评价。4) 工程管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