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生态新变化与农金应对之策当今金融生态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在新的金融生态中保持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新时代金融生态呈现新变化金融生态是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系统。近年来,随着政策、经济、法制、信用、市场等因素的变化,金融生态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主打牌” 。自 2017 年 3 月以来,原银监会开展了“三违反” “三套利” “四不当” “十乱象”专项治理,这一系列强监管行为的目的在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从政策层面讲, “强监管” “控风险”已然成为监管常态。二是经济金融稳健运行成为新常态。2017 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稳中向好态势。随着经济换挡升级,银行业也表现出运行稳健、风险可控的良好发展态势。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7%,增速较上年年末下降 7.1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13.65%,较上年年末上升 0.37 个百分点。三是金融竞争百家争鸣成为“新业态” 。除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数字
3、化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电子商务等新晋市场参与者给银行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未来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支付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与落地,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将难以想象。四是金融发展回归本源成为“风向标” 。银行业转型普惠金融是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 年,国务院专门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将普惠金融列入国家战略。2017 年,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以小微企业、 “三农”等薄弱领域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普惠金融政策落地实施。截至 2017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均达到 31 万亿
4、元,同比分别增长 15.1%和 9.6%。五是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成为“重头戏” 。深化改革是金融发展与稳定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保障。银保监会要求,2018 年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公司治理,全力推动银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山西省为例,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促进山西金融振兴的安排部署,全省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 2020 年,110 家县级机构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改革是大势所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在通过改制化险,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全面释放改革红利。二、新金融生态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冲击一是利润空间受到影响。强监管政策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压缩
5、同业投资和表外业务,规范交叉金融产品,推动理财业务转型。从盈利角度看,同业业务、表外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的放缓和受限,势必导致银行利润空间收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在经营压力下,确保资产负债表更加稳固和安全。二是发展环境需要适应。以山西省阳泉市为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经济整体稳中向好。2017 年年末统计数据显示,全市 GDP 实际增长 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但仍未完全摆脱资源型城市转型难、发展慢、压力大等困境。在此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保持理性心态,淡化速度执念,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要素投入,在业务选择上做到有取有舍、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三是客户分
6、流情况严峻。随着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主体的迅猛发展和支付结算方式的变革,客户日常消费、理财、小额信贷等众多领域被广泛渗透,特别是年轻客户被严重分流。数据显示,将金融科技公司作为转账与支付服务商的消费者占比由 2015 年的 18%升至2017 年的 50%,且预计有 65%的消费者会在将来选择使用此类服务。四是支持重心需要下移。近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水平,但是离普惠金融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的广大客群,金融服务可获得率偏低。加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出于盈利的考虑,还未完全改变“嫌贫爱富” “嫌小爱大” “脱实向虚”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开展普惠金
7、融,让资金下沉,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五是改革发展亟需推进。现阶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历史包袱消化难度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增资扩股、置换资产处置变现三大难题成为改革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必须敢于经历痛苦和磨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奋力前行。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对新金融生态的策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围绕“稳、实、严、专、新、变”六字“真经” ,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在新金融生态下积极应对挑战与冲击。突出“稳” ,坚持低风险、轻资本、收益多元化,推进发展路径转型。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加大对“两符合五有”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信贷政策;有主业、有市场、有效益、有品牌
8、、有抵押担保)客户和辖内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中优质客户的支持力度。细做小微,以小微贷款专营中心为辐射,在小微金融业务和消费金融体系提质增效上下工夫,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体系,将小微业务打造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金字招牌。多元发展,强化“四联动” ,即网点联动、产品联动、业务联动、营销服务联动,不断提升银行卡、理财、贵金属、代理保险等板块业务水平,提升盈利能力。突出“实” ,深化客户、产品、渠道、价格、考核“五位一体”布局,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在客户管理上,牢固树立“客户是核心资源,客户是效益之源,客户是发展之基”的经营理念,高度关注客户的产业链、项目链、交易链、贸易链、资金链等价值链,拓
9、展上下游客户、新源头客户。在产品创新上,加强金融产品的综合研发和推广应用。以阳泉市农信社为例,重点要加大“信合通”信用卡、芯片存折、存单,芯片“便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的宣传营销,并积极推进网上申贷、理财账户质押等创新型业务的推广应用。在价格引导上,推进 FTP 系统的落实与应用,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准确分摊成本费用,降低经营成本。通过模拟利润,真实反映网点和产品的盈亏情况,推动经营理念由业务经营逐步向价值经营转变。在渠道建设上,推动网点建设由“人工型”向“智能型”转变,加大智慧柜员机设备投入力度,增强服务客户能力。在绩效考核上,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传递战略导向,改善经营决策,助推
10、单位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双提升。突出“严” ,合理调整业务发展节奏,推进增长方式转型。强监管政策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监管体系细则的出台,细致分析对自身业务的影响,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策略,合理调整业务,既不走轻信贷重同业的不当发展道路,又要切忌“一棒子打死” ,盲目停止合规合理的业务。要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主动“缩表” ,推进机构向全覆盖、全要素、全过程的“全资产负债管理”新时期过渡,既要严格管理表内的资产、负债、权益,又要放慢表外的担保与承诺、代理投融资及其他代理业务。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监测系统、非现场监测系统、反洗钱系统等风险防控系统,提高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和精准
11、度。突出“专” ,深入实施普惠金融政策,推进支农方式转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围绕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脚踏实地地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农村和社区市场。要通过搭建以“金融综合服务站-区域办贷中心-县级行社授信审批委员会”为框架的三级授信体系,在信贷规模、业务费用、考核权重等方面进一步向“三农”业务倾斜。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农村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真正通过跨界、跨业服务,金融、非金融服务增加农村客户黏性。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继续推广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构建涵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流程的“三农”融资服务体系。同时,下沉农村金融产品和
12、基层服务网点,强化服务功能,打造现代“金融超市”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服务、基金服务、贵金属服务等多样化金融服务。突出“新” ,增强科技支撑实力,推进金融科技转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苦练“内功” ,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员、资金等力量,着重在金融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营销、信息安全等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科技水平;也可以和金融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大数据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向数字银行、智慧银行的转型升级。突出“变” ,加快改革化险步伐,推进机制体制转型。按照山西省金融振兴的部署全面推进改革进程,未完成改制任务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立足于改革发展大局,压实推进,全力优化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不良清收、股东引进等问题入手,明确破解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保改革工作统筹推进,切实通过改革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增强内部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约束机制。已成功组建的农商银行,要从建设一流农商银行的战略愿景着手,进一步完善现代法人治理架构和内控体系,确保改革红利激发管理、资本、技术、人才和业务发展活力,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领头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