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八书香征文(选篇)【一】近来听到一句很意思的话, ”如果不读书,即使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刚听来觉得有趣,后品品深觉有益。人生漫漫旅途,旅行是迈开双腿,探寻天地苍穹;读书就是打开心扉,走向精神世界,看一片世外桃源。开卷有益,益在于形。曾国藩,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母亲好读书,在我幼时她便会摇着一把蒲扇,在夏夜里家门口的树下给我读孟母三迁,在知了吵吵的声音中给我说格林童话。家门口的灯有些昏黄,不完全懂事的我,有时候被灯下围绕的蛾子吸引,或在光下踩着自己影子玩得入迷,待玩过再回头看母亲,母亲却已沉醉在了书中。母亲说,对于长相普通的人读书又是另一种方
2、式的整容,但整的不在容颜,而在心上,在改变原来那平庸的精神世界和浅薄的内心。三毛在书中提到,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可能认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潜在气质里、藏在谈吐上、展现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似乎也是对微博上很火的那句”人丑就要多读书“的另一番解释。开卷有益,益在于心。人生苦旅,经春夏秋冬,感冷暖炎凉,看灯火阑珊处繁华闹市,见成长路途中困难险阻,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保留的空白单纯之处日益稀少,那加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趋于平凡而又无可奈何。当我为此苦恼求解于母亲时,母亲埋头于新买的书籍中,答之请多读书。我当时感到好笑,好像读书是所有问题
3、的答案,或者又是所有事情的突破口。后我发现,书是闹市里的静地,亦是静地里的闹市,在茫茫大千世界中,书本是自己的小千世界,看游记品味自然百景,看人物传记知晓名人事迹,翻一本书即是开了一扇从古穿今的门,捧书立一方天地却能赏万千世界。书本能提供奇妙多彩的小千世界,当有了这么一个小千世界,即使大千世界狂风暴雨、雷电轰鸣,我们仍可在小千世界歇息落脚获一心安宁;即使大千世界人声鼎沸、流光溢彩,我们仍可在小千世界里寻一片安静林怀一份静心。林清玄有言,人生最美是清欢。我觉得这话甚好,人生最美是清欢,人生最美是淡然,这清欢和淡然来自于心,那淡然自省之心又藏于书,带着轻轻书墨味。当你茫然失落彷徨之时,当你大起大落
4、充满自疑之际,那书本里的小千世界会给满身疲惫的你一个温暖的港湾,留一盏不灭的灯。杨绛先生说,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读书多了,内心才更认识自己,读书多了,你才知道什么样的自己,才是你向往并想发展的方向。开卷有益,益在随性。自入路参加技能竞赛,开始读客规或服务质量规范时起,我就怀有一疑问,终有天耐不住性子,询问母亲”书的种类不同,样子万千,以前读起来都觉有趣,但客规和各种规范说起来也是书本,为什么读起来却觉得费劲?“母亲答之,”因为你读书目的性增强了,自然读书的愉悦感就少了,要是能从多读客规和其他规范就能更好地帮助旅客,更好地服务大众这个角度切入,你就会觉得读此书实
5、为一番益事。 “在应试的过程中读书,不仅不会觉得有意思反而会有压力,目的性增强就不能体会到书本原来的魅力。鲁迅谈读书说道,读书在于嗜好不在勉强,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 ”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开卷可以随时,亦也重于随性,在于那求知之心和广读之情,更在于读益书从有意义之事。”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话用在读书一样适用。特别喜欢龙应台书中的一段话,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而读书正为人的前进提供了方向,为人
6、的心境提供一片晴朗。读书是爱好,是寻找自我的方式,是在动荡和困境中的浮木,书山中行万里路得自我,书海中任遨游明自心,愿携书度此生不复光阴,则归来亦是少年人。【二】斜靠床头,翻阅看了一半的一路花开散文集。”日常生活中,在柴米油盐的繁杂里初春的天空如水洗过一样澄澈“。突然,闪电划亮夜空,响雷震得窗户玻璃一阵颤抖。被惊吓的我赶紧起身,看着另一床上熟睡的孩子安详甜美,丝毫没有受到雷电的影响,嘴角不由微微上扬。来到孩子床边,俯身轻拍孩子肩膀,轻拢孩子的被角,转身查看了一遍房间门窗,继续回到床上整夜,无眠。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像跳跃的音符斑斓地撒在床边的地上,阳台上麻雀合着五线谱欢快地叽叽喳喳,推开窗
7、户,近处的树叶干净翠绿,远处的高楼清新明亮。四月,春雨暖暖绵绵,承载着浓浓的哀思。清明假期,远的近的全家老小带着祭品揣着思念来到坟前祭奠外公外婆。外婆生有 8 个子女,全部养活养大。在严重闹饥荒的年代,实属不易。外婆是民国时期被缠脚的女人,在日本侵入中国时,为了逃避侵害被迫背井离乡。逃荒时认识了同样逃荒被当时国民党抓壮丁当伙夫的外公。为了感恩一碗糠粥的施舍,外婆死心塌地地跟了外公一辈子。外婆柔弱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坚强的心,为了美好生活不言放弃。年轻时身高只有 1 米 45 的她干着身强体健的壮劳力都要挑着干的活,建房子、挖土方、修水渠 从没让自己闲下来。直到 83 岁时还推着烟摊车到街上摆摊。那
8、早,摔了一跤后变成植物人再也没醒来。主治医师都赞叹外婆坚韧的求生意识。我们都知道她还惦记着在家里守候她回去的外公。在外婆住院的半年时间,外公天天靠着一张椅子在家门口守候外婆回来,等不到外婆的外公生气、不吃饭、用脚踢蹲在一旁陪他的小狗。实在没办法了,他追着最小的重孙问:”你太奶去哪啦?“”太奶去走亲戚“。 ”老太婆去那么久都不回,烟叶都发霉了,要晒太阳的“,外公不满地埋怨。春节快到了,外公逮到谁都催着其叫外婆回家准备年货年迈的外公常蹲守在家门口。他瘦了,佝偻的背像削尖的竹笋,满脸的皱纹夹着刚毅执着的眼神盯着回家必经的路口。我绕开在家门口守候的外公,再回望,不禁泪流满面。外公在痴痴地等外婆。外婆走
9、了。半年后,等不到外婆回来的外公追着外婆而去风水先生给找的两块地,外公外婆的坟间相隔一条乡道,外公在山头,外婆在山脚,两两相望,永远相守。四月,春的守候,远方驻守岗位的人让我心心相念。夜里一阵急促的铃声,伴随着风声、雨声、雷声,身旁的人早已穿戴工服雨具,一句简单的”睡吧,不要等了“转身”砰“的一声门响,急促的脚步声消失在不安的夜里。还没来得及交代”注意安全“的话语硬生生地止住。作为铁路职工、铁路家属,深刻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它不但紧系着我们小家赖以生存的饭碗,更关系着国家运输大动脉的畅通。曾几何时我们促膝长谈的儿女情长话题转为安全供电的分析,对事故的敬畏,对生命的尊崇。潜移默化中幼小的孩子都会模
10、仿妈妈的口气:”爸爸,注意安全,早点回来!“细细算来他一年在家的时间也就三个月左右。闺蜜觉得不可思议,修灯、撬门锁、抓老鼠被我当成趣事徐徐道来,丝毫没有柔弱女子的胆怯。老鼠跑到家里耀武扬威,我总不能等他从单位管辖范围的最南头回来解决,我要给孩子做榜样的。在最无助的时候,我也生气地调侃:”家庭旅馆生意不好,要转行“。他也配合地呵呵笑”生意不好转行,转行“,然后每次休息在家都主动承担所有的家事。家,是归来时爱人递过来的一双拖鞋,是孩子蹦跳着贴进怀中的笑脸,是餐桌上冒着热气的一羹一饭;是床头灯辉映下透着甜蜜的双人床你在南疆坚守岗位,维护着电力机车安全用电永不交叉的两条线。我在家里默默守护,用老人的健
11、康孩子的欢笑绘出一盘皎洁明月。四月,充满期待清新而婉约。一记响雷后开启春的印章。春天是令人期待的,暖暖的如那一抹淡淡的守望。【三】我生在僻远的乡村,童年生活自没有城市少儿的多姿多彩。幸运的是,我的父亲智慧开明。父亲生于 1937 年,家族的地主成分让他一生命运多舛的同时,也带给他对知识的敬畏,对书香的热爱。时至今日,不能忘记:儿时昏黄的油灯下,父亲为我们讲他小时候私塾学习的短暂时光;为我们讲述背诵不出千字文 、 百家姓的同学承受先生戒尺的惩罚。戒尺,这个脑海中遥远的存在,在父亲的语言里变得鲜活起来。父亲对那段时光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也正是那种眷恋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脑海中播撒下了好学的种子。改革开放
12、的八十年代,哥哥读初中,我跟小妹读小学。当时我们村庄的责任田大面积的种植棉花,县里专项扶持,派来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指导。春天的村庄,四周是幼小的棉花苗,一到夏天村庄周围全是绿油油的棉株蓬勃生长。最美的是秋天,棉花收获的季节,村南庄北到处是盛开的棉花,白花花的,像一片白色的海洋。那个时候家家户户收入可观,家家户户也缺乏劳动力。村庄里别人家的孩子几乎都辍学去忙活那一年就见成效的农活,我的父亲依然固执的让我们几个上学读书。家里的农活全靠父亲和母亲还有大姐操持。春、夏、秋三个季节,母亲都是一早就做好一天的饭食。我们去上学,他们去农田。一家几口人只有晚饭可以聚在一起。父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沉重的劳动
13、让父亲更加吃不消。可父亲从不提说这些,而是利用吃晚饭的时间,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父亲说他爱读书,可因为成分的关系,他完小(小学)毕业就再无缘学堂,他要我们赶上了取消成分论的好政策就该好好读书。父亲还经常和我们一起畅想,我们长大了学有所成的美好时光。父亲说到那个时候他会把家里的房子盖成前院和后院,前院用来居住,后院他养花,把后院伺弄成花园。在父亲的描述中,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家美好的未来已经鲜花盛开在一个精致的后院里,那里花色常漫,天色常蓝。现在想来,父亲堪称高明的教子能手,用励志的方式让他的孩子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祈愿,而这些祈愿又会化成动力,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游刃有余。让我们爱上千字文 、
14、 百家姓 ,喜欢一切写有文字的纸张。当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成绩一塌糊涂而课堂上被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姐弟永远是老师表扬的好学生。当别人家的孩子被老师罚放学不能回家的时候,我们几个早已背着菜篮去田野,帮家里干活了。那个时候的农村,极少有人家重视读书,父亲也因此成了村里好多人口中固执的人、不会过日子的人。记得一个夜晚,跟父亲相知的一个伯伯专门来我家,做父亲的工作,劝父亲让我们几个回家干农活,说是让孩子们费心劳力的读那不能吃不能喝的书本子有啥用,到头来还不是得回家种田。还不如早回家,省的将来农活干不了、庄稼种不好让人家笑话。伯伯跟父亲关系默契,谈话发自肺腑,谈了整整一个晚上。最后到伯伯打着哈欠走着的时候
15、,也没有劝动父亲让我们放弃读书。伯伯也没弄明白,他这个看起来精明的兄弟怎么在这件事上就这么犯傻。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家已经四代同堂,老父亲也早已白发苍苍。父亲当年的付出早已有了回报-父亲现在是我们村里最幸福的老人之一。父亲曾经自豪的对他的那班老朋友说:他一生无所成,就是生养了几个爱读书又懂事的孩子。感谢父亲!感谢父亲用他自己的方式将缕缕书香以及对知识的敬畏根植进我们的内心深处,正是这抹书香这种敬畏让我们终生学习不止,让我们的内心世界丰富深刻,我们也因此收获了幸福喜乐的人生。如我家爱书香一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承,愿所有的传承都能落地、扎根、开花、结果。愿这缕缕传承汇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和音,奏出当下时代最强劲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