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宽度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优化网点布局、创新特色产品、金融精准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仍然存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远谋近施,有效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打破涉农主体贷款难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难贷款的两难格局。新时代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意义重大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三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2、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从?三农?发展要求出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和政策支持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例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从未中断过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部署。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站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金融服务?三农?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服务?三农?发展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天职,也是经营的宗旨。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金融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业,服务业的特点就是跟着客户走,跟着需求走。近年来,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落地,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
3、取得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平均每年 44 万人稳定脱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切实发挥多年来自身在农村、县域拥有的服务网络、产品体系和专业人才优势,深耕?三农?市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把农村这个现实经营基础和长远发展阵地守好守牢。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诞生和改革发展历程决定了其初心就是立足?三农?,使命就是服务?三农?。上世纪 50 年代,诞生之初的农信社的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通过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成为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1996 年县级联社
4、管理体制的建立,以及*年启动的两级法人管理体制改革影响深远。回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农信社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农业、农村、农民。村镇银行也是如此,其设立初衷就是为了有效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农而生,因农而发展,业务开展也必须以农为本,不忘初心,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原则,始终抓住?支农支小?的信贷投放重点。“三农”金融服务仍存短板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快、变化大,涉农贷款余额接近翻番,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提高近 20 个百分点,81 个县实现全覆盖。作为?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农户贷款和小额扶贫贷款投放上的贡献率达 80%以上。但同时也要看到,
5、无论在服务覆盖面还是在服务深度上,?三农?金融服务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三农?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农村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集中表现在?三个不适应?。思想认识不适应,没有算好助农扶农账。一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向商业银行接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脱农、离农的倾向,认为?三农?业务投入大、收益低、风险高,更热衷于做资金业务、放大额贷款,没有心思扑下身来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就*而言,全省有71 家农信机构、27 家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比不足 40%,分别占农信机构、村镇银行法人数的 64.55%和 42.19%;43 家农信机构农户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不足 30%,占农信机构法人数的 3
6、9.09%。经营模式不适应,产品与需求不匹配。在银行经营模式同质化的背景下,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形成?懒人思维?和发展路径依赖,不考虑自身实际和比较优势,一味向大行看齐、向大户靠近,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三农?客户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服务手段不适应,主动服务意识不足。近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服务提升活动,但部分机构浮于表面,服务内容实质上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一些机构坐等客户上门,没有深入农村了解?三农?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个别地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仅 57%。部分农信机构主动服务客户
7、意识不足,当年新增贷款大幅下降。加强“三农”金融服务要远谋近施立足大局找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看清大势,紧紧把握新时代的主旋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服务县域和支农支小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回归实体、下沉服务,着力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在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作用。深耕细作拓市场。农村是中国的毛细血管,也是偏远、分散、相对封闭的区域。要把农村金融
8、做起来,就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金融机构是服务型企业的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的营销观念。要?把双脚双手都插到泥土里去?,从过去?坐等农民求上门?转变到?主动上门谈合作?,本着?深耕、下沉、慢工、细活?的态度,努力培养农村金融消费群体,充分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深挖?三农?客户需求,切实筑牢农村金融市场根基。创优机制提服务。服务?三农?的方向和概念有了,要做到落地生根,还必须在服务机制上求改革、求创新。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需求进一步释放,由
9、单一的信贷需求转变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由传统的生产资金需求转变为扩大生产、消费、教育等结构性资金需求,由单纯的柜面业务需求转变为银行卡、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服务需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和服务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当地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努力通过专业化的经营、特色化的产品、差异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让?三农?客户获得贷款更容易,办理业务更便捷,服务费用更优惠。以人为本抓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客户群体面广、量大,客户差异明显,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很难采取集约化、规模化的?轻
10、资产?模式,需要一线员工以最苦最累的方式去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必须牢牢抓住员工这一关键因素,把金融服务?三农?的重大意义有效传达给全体员工,切实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使员工满怀深情地全力投入到农村金融服务中,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在实践中培养主动营销的服务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应抓紧完善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督促考核,使员工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增强做好工作的持续动力。落实尽职免责制度,避免贷款责任考核过严导致基层员工惧贷惜贷。努力培养一支?下得了乡、进得了村,认得了人、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惠得了民?的农村金融服务队伍。进村入户送思想。?三农?金融服务不仅仅是扶贫救助式
11、的?输血?帮扶,更要帮助?三农?转变观念,培育和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为此,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应大力推进?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由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牵头,以农信机构和村镇银行为主力,结合各地实际,将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与农村网点布局优化、基础金融服务提供、农村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围绕涉农经营主体、农民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金融知识,宣传契合?三农?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凝心聚力强?三农?。相对于城市,农村金融业务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成本,农业生产经受着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涉农主体普遍存在缺乏有效担保物、信用信息不健全等问题。做好农村金融服务,
12、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各方的全力参与。一方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坚持?雪中送炭?,与?三农?同舟共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支持,在扶持政策落地、改善信用环境、健全担保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涉农经营主体应加强自律、坚守诚信,主动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共同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困难和问题。紧抓机遇促改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只有自身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此,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必须加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和改革转型,重点是加快农信社改制化险步伐。就*农信而言,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协调推进农信社改制化险工作会议精神,紧抓机遇,积极履职,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监管部门应采取现场检查、专项督导、定期通报、挂钩履职评价等方式,充分激发县级农信社的内生动力,全力推进改制化险工作,彻底消除包袱、转换机制,为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