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透视信用卡纠纷背后的银行消保疏漏随着信用卡业务利润的高速增长,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抢占市场、加快扩张。与此同时,因部分银行审核不仔细等多种原因,客户信用卡被冒办或冒领、被盗刷等情况屡屡发生,不仅有损客户个人征信记录和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发卡行的利益,给银行造成声誉风险。一。信用卡业务案例及分析案例一:信用卡未离身遭盗刷陈先生持有信用卡主卡,陈太太持有信用卡副卡,夫妻均未在澳门,但却收到某银行短信提示副卡在澳门消费 3 笔,合计 1 万余元。对此,法院推定涉案 3 笔刷卡消费属于伪卡交易行为。银行称陈先生夫妇可能是将信用卡委托他人使用或信用卡遗失造成被盗刷,但因未能提供相关证据,法院未予采纳。最后,
2、法院认为被告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卡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却未有效识别和防范伪卡交易,造成持卡人损失,因此,银行应承担全部责任。案例二:身份证丢失被冒办卡市民李某接到法院通知,称其因透支信用卡逾期未还被银行起诉,要求判令李某偿还信用卡欠款、利息、滞纳金等共计 7023.17 元。李某自称没有办理过信用卡,向法院求助并说明其两年前曾丢失过身份证,在银行提供的开卡日期之前,用的是补办的新身份证,李某还提交了派出所出具的身份证补办证明以及补办之后的新身份证。后续经专业机构鉴定,申领表上的签字的确不是出自李某之手。最后,银行选择与李某和解。之所以会发生诸如此类的信用卡纠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应做
3、好消费者保护的角度讲,一些银行做得不到位。比如,员工行为管理不规范。部分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为完成发卡、激活任务,在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推广信用卡时,随意填写申请表,放松审核,导致发生信用卡虚假申请案件。同时,银行对信用卡持有人的宣传教育不够,导致部分消费者对个人征信了解不多,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易被不法分子、中介机构利用,导致信用卡被虚假申请。此外,银行内部的信用卡发放、管理粗放,客户申办信用卡后的专业服务存在缺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等,造成客户资金损失和信用记录受损,也是引起纠纷的一大原因。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信用卡相关法律规章的学习,强化员工合规意识。银行应及时组织、督促员工
4、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商业银行外部营销业务指导意见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加强对信用卡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及各类网点柜员的风险管控教育,杜绝诸如申请表非本人签字、冒名/虚假申请、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团办加塞等不合规行为。结合信用卡营销实际,做好银行内外部信用卡风险点提示工作和案例警示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对信用卡风险的防控能力;对信用卡不合规营销、营销质量偏低等情况进行专项通报、专题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合理的风险考核机制,强化营销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到事前调查尽职尽责、事中操作依法合规、事后监控及时严密,促进信用卡业务安全健康发展。加强激励约束追责机制建设。将信用
5、卡营销的合规性操作纳入信用卡业务考核之中,完善针对营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合规营销业绩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奖励,推动员工合规营销;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审核客户申请资料,认真落实”亲见亲签“制度及公民身份联网核查流程,确保申请人本人办卡、本人签名、本人使用;严禁为非持卡人本人办理领卡及卡片启用业务,做到”谁受理、谁负责“。对不合规营销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做到奖罚分明。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处理标准与流程,不断强化员工责任意识,严格把好发卡质量关口,防范操作风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办卡人安全用卡、保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建立风险提示长效机制,提醒持卡人在日常生活中妥善使用和保管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借予他人办卡、使用,也不要交由外人代持,防止”被办卡“。同时,银行应保证由持卡人完成刷卡消费、输入密码、签署姓名等流程。提醒长期不使用信用卡的客户定期自行查看账单,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并将卡片磁条剪断,避免被盗刷的风险及产生信用卡年费。加强联防工作,建立和完善欺诈风险联防机制。银行应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健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和运用。银行业协会应牵头建立欺诈风险联动防控机制,加强行业协作、信息共享,尽力消除发卡行之间的信息壁垒,减少因欺诈风险而产生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