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变态反应的分类 :1. 型变态反应 :也叫过敏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 ;2. 型变态反应 :也叫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3. 型变态反应 : 也叫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4. 型变态反应 : 也叫迟发型变态反应或结核菌素样反应 .三 变态反应病的治疗药物 :变态反应病的治疗要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迅速缓解急性症状 ;二是预防发作 ,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 . 目前变态反应病的治疗共有五大类药物 :1.抗组胺药 (H1受体拮抗剂 ): 抗组胺药对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等疗效较佳,对血清病、接触性皮炎等疗效较差,对支气管哮喘疗效不明显。其可分
2、为七小类: 乙醇胺类:抗组胺作用强,且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此外中枢镇静作用大都显著。因而服用者常见嗜睡等不良反应。本类药物有:苯海拉明等。 乙二胺类:这类药物的作用比较持久,镇静作用较弱,但胃肠道反应较多。主要药物:美毗拉敏、曲吡那敏等 丙胺类:本类药物的抗组胺作用最强,小剂量即产生治疗效果主要药物:氯苯那敏等 哌嗪类:本类抗组胺药是常用品种较多的一类抗组胺药,此类药物大都作用强而持久,兼抗 5一羟色胺作用。嗜睡较少产生,且有止吐作用,可用于晕动症。主要药物有桂利嗪等 吩噻嗪类:此类药物抗组胺作用很强,且大都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主要药物:异丙嗪等 哌啶类:本类药物除抗组胺作用外,止痒效果好,具
3、有抗胆碱作用。主要药物:赛庚啶等 第 2代及第 3代抗组胺药:这些药物大多克服了中枢抑制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是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毒性。代表药物有:二代有氯雷他定、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盐酸西替利嗪等;三代有左旋西替利嗪、非索非那丁、地氯雷他定和乙氟利嗪等2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常用的有 色甘酸钠、酮替芬3. 钙盐类与脱敏制剂:钙盐在临床上常用于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作辅助治疗之用,这是由于钙离子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是一类缓解症状的药物。代表药物有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4糖皮质激素类
4、: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变态反应药物,糖皮质激素因全身应用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在局部过敏反应时应用为多。其抗变态反应作用机制是抗炎、抗过敏作用。常用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丙酸氟替卡松等5. 抗变态反应的中草药类:中草药大都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等作用,但其抗过敏的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临床较常用的抗过敏中草药有:黄芩、苍耳子、苦参、荆芥、漆大姑、艾叶、徐长卿、地肤子、白鲜皮等这些药物大都外用有效。 四几种常用抗变态反应药物1.扑尔敏:成人一次 1片,一日三次。新生儿、早产儿不宜使用,不应与含抗组胺药的复方感冒药(如双扑伪麻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氨酚烷胺片、泰诺等)同服。与氯苯那敏有
5、关的药物相互作用2.苯海拉明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一次 20mg,一日 1-2次。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新生儿、早产儿、哺乳期妇女、哮喘、下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禁用 。与苯海拉明有关的药物相互作用3.异丙嗪:异丙嗪片:一次 1片,一日 2-3次 .异丙嗪注射液:抗过敏一次 25mg,严重过敏时可肌注 25-50mg,最高剂量不得超过 100mg。新生儿、早产儿禁用异丙嗪,有多痰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慎用,尤其是儿童,使用后痰液粘稠,影响排痰,并可抑制咳嗽反射。与异丙嗪有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1.可增强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的作用。2.与镇静、催眠药、抗过敏药并用可增加本品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3.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杨酸制剂和去甲万古霉素等耳毒性药同用时,耳毒性症状可被掩盖而不易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