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凝心推进教育均衡 聚力 创建教育强市湛江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湛江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是湛江市委、市政府为实现教育跨越发展、构建公共教育体系、打造人力资源强市、实现五年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2011年12月,湛江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工程的部署,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党政部门、教育工作者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程,优化学校环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教育改革,有力地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健康发展,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教育创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概况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
2、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的人口大市、海洋大市、港口大市、生态大市、教育大市。全市面积 1.3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800 万人,辖 5 县(市)4 区, 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同时拥有 6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国家一类2大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生态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推动五年崛起,加快建设幸福湛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
3、快发展。2014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258.7 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市 1996 年普及义务教育,201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4 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 1663 所,其中完全小学 779 所、小学教学点 502 个、普通初中学校 226 所、特殊教育学校 7 所、普通高中(含完中)80 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62 所、高等院校 7 所;在校生 131.2 万人,其中小学生 57.03 万人、初中生 29.76 万人、普通高中生 18.31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学生 14.93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1975
4、 人、高等学校在校生 11.01 万人。幼儿园 1878 所,在园幼儿 29.62 万人。全市10个县(市、区)已全部建成省教育强县(市、区),114个镇(乡、街道)建成省教育强镇(占总数的94.2%)。9个县(市、区)已全部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湛江开发区不是行政区,不需验收),其中8个县(市、区)已通过国家3级验收。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覆盖率100%。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发展水平上了新台阶。二、主要做法与成效1 党政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 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规划,
5、加大投入,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快速发展。1、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教育创强。2011年12月,市委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 创建广东省教育强 市” ,并将2015年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教育强市,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列入湛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2月,市委书记刘小华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寄托着湛江人民的期盼,承载着湛江发展的希望,优先发展教育、创建教育强市,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要推动湛江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为实现五年崛起,建设幸福湛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2至2015年,市政府均将教育创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每年召开教育创强
6、推进会或现场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都亲自到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坚决落实责任,不畏艰难,主动作为,切实增强教育创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找准原因、4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保证教育创强目标实现。在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王中丙市长强调,要动员全市力量,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全力以赴创建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分管教育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云每月安排教育专题调研,深入到县(市、区)、乡镇、学校检查指导创强,为教育排忧解难。市、县(市、区)、镇(街)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财政、教育、编办等有关部门领导为组员的教育创强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创强
7、工作,抽调人员加强充实“创强办 ”。市政府督办室、市 纪检监察部门跟踪督办;市人大专项督查。各级党政领导把教育创强作为“一把手” 工程,加强指导和统筹协调,保障教育投入,为教育创强开设绿色通道,优先解决教育问题,确保完成创强任务。2、落实工作责任,高效推进创强工程。一是层层签订责任书。2012 年 2 月,市政府领导与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签订了创建教育强县(市、区)责任书,将教育创强工作纳入党政考核内容,明确“ 一把手 ”为直接责任人。二是明确 单位职责。教育部门负责“统 筹、组织 、协调、指导、检查 ”,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指导,为教育创强当好参谋和协调员;财政部门负责确保教育经费;宣传部门
8、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创强”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以考虑;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特事特办,把教育发展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留足空间,搞好服5务。通过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创强工程有效推进。三是加强宣传推动。全市实行创强通报制度,每月印发创强简报,每周将教育创强工作落实情况对全市相关党政部门负责人进行短信通报。连续四年召开全市教育创强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成绩,加强示范引领,大力督促推进。(二)多元筹资,确保教育投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严格落实教育经费“ 三 增 长 、两 提高 ”,确保城市教育 费附加、生均公用经
9、费 、省市教育创强奖补资金以及各级专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划拨。各县(市、区)采取“六个一点”办 法,即“ 省扶持一点、市 奖励一点、 县出资一点、镇负责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 ,多方筹措资金。1、实行政府投入为主。我市千方百计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支出的倾斜力度,全力确保教育投入“三增长” 。2012-2014 年,全市公共财政 预算教育拨款分别为48.19 亿元 、57.57 亿元、65.76 亿元,比一上年度分别增长21.89%、19.46%、14.24% (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是 79.48 亿元、91.53 亿元、102.92 亿元,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15
10、.7%、15.15%、12.44%),实现教育拨 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2-2014 年,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为 3238 元、4552 元、5275 元,初中的分别为 3055 元、3950 元、5358 元,普通高中的分别为 3429 元、4130 元、5076 元,中等职6业学校的分别为 3627 元、3737 元、5278 元;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为 976 元、1046 元、1243 元,初中的分别为 1279 元、 1363 元、1702 元,普通高中的分别为 1288元、 1519 元、1811 元,中等职业学校的分别为 1596
11、 元、1811 元、2360 元,均实现逐年增长。我市教育创强规划投入 41.7 亿元,目前已投入 46.3 亿元。市级财政拨出教育创强经费共 1.98 亿元,给予通过教育创强验收的县(市、区)奖励 500 万元、镇(街)奖励 100 万元。县级政府为主的投入及时到位,教育创强以来县级财政投入共 14.6 亿元。徐闻、坡头、麻章、吴川、廉江等县(市)还给予每个镇(街)500800 万元创强经费,由镇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付,确保项目按时间完成。与此同时,我市各地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规范教育经费使用,坚决杜绝违规收费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2、发动社会捐资助学。各地积极发动社会、乡贤捐资
12、捐设备、添置图书仪器、建设特色文化校园。教育创强以来,全市社会捐资达到 7.2 亿元。吴川市委市政府以“ 回归工程” 为平台,积极动员外出经商乡贤回乡支持教育,共募集社会捐助资金 3 亿元。其中,吴阳镇林瑞池三兄弟捐资 1700 万元,搬迁重建芷寮初中;黄坡镇谭文华家族捐资 2000 多万元新建文华小学;王村港镇大位、录西村,无偿划拨 3 万平方米土地给学校,并自发捐7资 300 万元、组织义工为学校修建围墙和运动场。3、高效管理使用资金。一是加强经费预算管理。逐步实行教育资金使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两上两下” 的预算审核,确保预算的准确性。二是加强财务制度培训。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校会计制
13、度,积极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财务人员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三是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监督。配合市审计局对全市教育近两年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审计。通过加强监管,我市未出现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的行为,近 1 年无发生教育乱收费问题。(三)夯实基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市籍教育创强之东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47所,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所,标准化学校覆盖率60.7%。1、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学校。我市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
14、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升。全市成功改造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475 所。全市共投入 3.5 亿元进行教育装备建设,新建理化生实验室 700 个、小学科学实验室 900 个、计8算机室 1965 个,新增计算机 13.8 万台;共投入 8000 万元建设镇中小学图书室和添置图书。目前,我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装备达省配备标准,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2、扩建校舍,解决大班额问题。大班额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市教育发展的瓶颈。教育创强以来,我市中小学校新建校舍面积超过 60 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 225
15、 所,改扩建幼儿园 907 所,有效缓解了中小学大班额和入园难问题。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幼儿园工作。积极做好教育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建设规划和实施机制,将市、区基础教育学校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城镇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幼儿园按规定与住宅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并无偿移交政府使用。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城区学位建设会议,研究推动我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为彻底解决城区学位紧缺问题,扩大优质学位覆盖面,我市出台了湛江市城区学校(幼儿园)学位规划建设(2015-2017 年)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新建扩建城区中小学 21 所、幼儿园 1
16、5 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 31023 个、学前教育学位 3732 个。2015 年规划新建扩建的 9 所中小学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全市有 3 个新建住宅区配套了 4 所学校、28 所幼儿园。廉江市近年共投入资金 6.8亿元,新建了廉江一中、廉江市第十八小学和廉江市实验学校,共增加优质学位 17000 个。93、提升装备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重点实施“校校通” 和“班班通”两大工程,教育信息化取得跨跃式发展。全市共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 7 亿多元,建设多媒体教学平台约 1.8 万个(乡镇中心小以上学校 100%班级有教学平台),新建设校园网 1550 个,计算机室
17、 1965 间,添置学生计算机 101717 台、教师用机 36272 台;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 达 100%,完小以上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室占比达 78%,学习空间“ 人人通 ”达 70%,教育信息化“三通” 覆盖率达 78%,超额完成省下达欠发达地区“ 三通” 指标(100% 、55%、70%)。通过与广东教育视频网、 “粤教云 ”等平台的对接,建 设和优化我市教育云数据中心,实现云平台资源为全市教育系统每一个体提供均等化服务。通过“名师 伴我行” 、“视频同步课堂”、 “互动教研平台”、 “电子书包”实验 等多种方式,提高教 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同时加强信
18、息技术培训,积极搭建中小学教师成长平台,提升农村教育师资应用信息化水平,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4、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结合教育创强,全市掀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各校充分利用特色文化校园载体,大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371 所特色文化校园,形成了“一校一品 ”、百花绽放的可喜局面,10打造了国学经典、海洋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法治文化、艺术特色、红土文化、乡土文化和名贤文化等特色文化校园品牌。(四)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1、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教育创强有效推进了学
19、前教育的发展。全市各镇(街)都建设了一所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并通过中心幼儿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了村级幼儿园(班)的发展,学前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2014 年,我市已圆满完成学前教育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建幼儿园 225 所、改扩建幼儿园907 所,新增学位 84229 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达 92.48%,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出台关于建立我市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 关于湛江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 关于开展我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市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新建房地产住宅小区要按规定配建移交幼儿园政策,明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经过清理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学前教育,办园水平逐步提高,办园行为更加规范。2、特殊教育长足发展。通过教育创强,我市现有市直属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 6 所。其中,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全省一所知名度较高的特殊教育学校。2014 年,我市制定湛江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推动县级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