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观止阿房宫赋古文赏析【作品介绍】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之一。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原文】阿房宫赋作者:唐杜牧六王毕1 ,四海一。蜀山兀2 ,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3 ,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4 ,直走咸阳5 。二川溶溶6 ,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7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8 ,囷囷焉9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10 。长桥卧波,
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11 ,不霁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13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4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15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16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7 ,杳不知其所之也 18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9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20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21 ,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22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3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24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25 ,多于南亩之农夫26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28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9 ;管弦呕哑30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31 ,日益骄固。戍卒叫 32 ,函谷举33 ,楚人一炬34 ,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5 ,谁得而族灭也 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
4、复哀后人也。-选自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注释】1六王: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君。2 兀(w 雾):突兀,指山上树林砍尽,只剩下光秃的山顶。3覆压:覆盖。三百余里:指宫殿占地面积大。 三辅皇图载:阿房宫”规恢三百余里“。4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构:建筑。5 走:趋向。咸阳:秦朝的国都。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陕西省。7廊腰:走廊中间的转折处。缦,无花纹的丝绸。8盘盘:盘旋。焉,犹”然“。9囷囷(jn 君):曲折。10矗:高耸。落:座、所,建筑物的单位量词。一说指院落、院子。11复道:宫中楼阁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称复道。因筑在山
5、上,故称行空。12霁(j 寄):雨止云开。13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pn贫):宫中女官。媵(yng 映):后妃陪嫁的女子。嫱( qing 强):宫中女官。14辇( nin 碾):古代贵族乘坐的人力车。此用作动词,乘车。15脂水:洗胭脂的水。 16椒、兰:两种芳香植物。17辘(l 鹿)辘:车声。18 杳( yo 咬):远。19望幸:盼望皇帝到来。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为幸。20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 246-前 210) ,在兼并六国前自不能罗致诸侯子女,这里是夸张。21 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22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贵重器物。铛(chng称):铁锅,
6、三足。23 逦迤(ly 里以):接连不断。这里是说到处都是。24锱铢( zzh 资朱):古时的重量单位。 说文:六铢为锱。此极言微小。25 负栋:支撑栋梁的柱子。26南亩:泛指农田。 27庾:粮仓。 28帛缕:丝绸衣服上的纱线。29九土:九州,指全国。郭:外城。30 管弦:指箫笙、琴瑟等乐器。呕哑:乐器发出的声音。31独夫:丧尽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32 戍卒叫:指陈胜、吴广在谪戍渔阳途中,于大泽乡振臂一呼,率众起义。33函谷举:指刘邦攻破函谷关。举,攻破,拔取。34 楚人一炬:公元前二 0 六年,项羽入咸阳,杀秦将王子婴,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 ) 。楚人,指项羽。项羽是楚
7、将项燕的后代,故称楚人。35 递三世:传至第三代。36 族灭:即灭族。古有灭三族、九族、十族的酷刑。此指秦朝彻底覆灭。【译文】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伐光了蜀山的树木,阿房宫才盖起来。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从骊山之北构筑宫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走廊曲折象缦带一般回环,飞檐象禽鸟在高处啄食。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象是互相环抱,宫室高低屋角,象钩一样联结,飞檐彼此相向,又象在争斗。盘旋地、曲折地,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不知矗立着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8、?复道横空而过,彩色斑烂,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台上歌声悠扬,充满暖意,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样和煦。殿中舞袖飘拂,好象带来阵阵寒意,使人感到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气候竟会如此不同。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被一车车送来秦国,日夜献歌奏乐,成了秦国的宫人。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镜子;绿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2 是她们倒掉的残脂剩粉;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皇帝的宫车驰过,声如雷霆,使人骤然吃惊;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驰到哪儿去
9、了。宫人们用尽心思修饰容貌,打扮得极其娇媚妍丽,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燕、赵收藏的财宝,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如山一样。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了,统统运进了阿房宫。在这里把宝鼎看作铁锅,美玉当石头,又视黄金为土块,珍珠为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个人的心。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阿房宫中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
10、2 工还多;建筑物上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横直密布的瓦缝,比身上衣服的线缝还多;栏杆纵横,比天下的城郭还多;嘈杂的器乐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秦始皇这个独夫,却越来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是爱护本国人民,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还能灭掉秦国呢?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
11、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戒,那么又要让再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了。 (冯海荣) 【题解】阿房宫,秦宫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统一中国,认为首都咸阳的宫殿太小,便大兴土木,于公元前二一二年,发徒卒七十余万人,在渭水南面营造阿房宫,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 ) 。宫未建成,秦国灭亡。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犹言近旁。”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汉书贾山传颜师古注) 。也有说因其形”四阿房广“(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
12、房宫赋 。 “(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见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为鉴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面极力铺叙渲染宫殿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一扫汉赋那种平板单调的弊病,成为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解析】(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 825 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
13、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善于击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后因平卢。成德节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
14、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重蹈覆辙。但是杜牧的忠告没有使统治者更改。两年后,王死,半个世纪后,黄巢起义后唐王朝与秦王朝一样归于灭亡。(二)本文的结构层次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前部分铺排描写,后部分议论开掘。第一部分(第 1、 2 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 1 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一层(段首前 12 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二层(”覆压“” 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三层(”二川溶溶“” 不知西东“ )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四层(”歌台暖响“” 气候不齐“ )宫中人物活动。第 2 段:铺
15、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层(前 6 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二层(”明星荧荧“”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第二部分(第 3、 4 段)议论分析,指出 ”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第 3 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一层(嗟乎” 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二层(”使负栋之柱“” 不敢言而敢怒 “)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第 4 段:讽
16、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 1 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 2 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 3 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 4 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 4 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
17、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四)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分析;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
18、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
19、象。作者描写阿房宫的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 ”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