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名将兵家奇才,赫赫战神-白起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故又称公孙起。秦武公之后,武生公子赵白,其后以其名为氏,故曰白起。白起善于用兵,他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为秦国的统一的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上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 【关西大将,一战成名】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句话,有人提出或许是源于白起。白起是今陕西眉县常兴人,当年这里是秦国关西故地,百姓与羌、胡
2、等族杂居,崇尚勇武、精于骑射。白起的档案在公元前 294 年前是一片空白,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公元前 294 年,在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白起第一次亮剑,以左庶长(相当于中级将领)的身份指挥新城之战。他一战告捷,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此时,距离商鞅开启的变法时代,刚刚 50 余年。接下来的 37 年,秦国进入了白起的征战时代。新城之战,打开了秦国东进的大门。韩国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为了夺回新城,韩国找到魏国帮忙。韩、魏两国 24 万联军聚集要伊阙(今洛阳龙门) ,向白起叫板。秦军人数不及对方一半,唯一的可乘之机是韩、魏两军各有私心。白起绕到魏军的背面,突袭得手,再掉过头全歼
3、韩军,并俘获了主将公孙喜。这是战国时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24 万联军化为乌有,韩、魏两国被挤出了强国俱乐部,5 座城池归于秦国。第二年,一听说白起又要出兵,魏军闻风而逃,61 座城池拱手相让。至此,韩、魏两国已不堪一击,秦国开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国。公元前 279 年,对楚国的战争打响。在这个老牌的南方大国面前,白起的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先是接连攻下 5 城,又轻而易举地攻陷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国的国都一夜之间变成秦国的南郡,楚王仓皇逃走。消息传到咸阳,秦昭王大喜过望,封白起为武安君,意为”以武安民“。【长平之战,空留争议】接下来,战神就要为我们表演一场更加悲壮的场景了-长平
4、之战。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当时的战争规模,在古代战争史是很罕见的,在战国时代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秦、赵两国调集的兵力,从史书上来看加起来应该有 100 万左右,在当时那个年代,两千多年前,这是相当可怕的一个统计数字,100 多万。所以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男一号。当时,秦国剩下的夙敌只有一个: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最有可能和秦争夺统一权的,也是赵国。秦国商鞅变法完成之后,赵国也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秦赵两国的势均力敌,从”战国四大名将“就可见一斑:白起
5、战廉颇、王翦对李牧,他们分属秦、赵两国,是彼此毕生的劲敌。公元前 262 年白起再度攻打韩国、夺取野王城(今河南沁阳) ,切断了韩国的上党(今山西长治)和都城(新郑)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和老百姓商量说:”通往都城的道路被切断了,韩国肯定没法管我们。秦军逼近,韩国不能接应,我们不如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纳了我们。秦国肯定会攻打赵国。赵国受到武力威胁,必定和韩国结盟。这们一来,就能阻挡秦国了。上党的归附,在赵国引起了一场争议。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 ”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最终,赵国
6、还是接纳了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接下来,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两年后,秦国的报复来了。秦国夺取了上党,上党军民纷纷逃往赵国。赵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市长平村)驻军,接应上党的百姓。这给秦国落下了攻赵的口实。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一场生死大战。赵国派出了王牌将军廉颇。廉颇根据敌强已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都不出兵。连续三年,廉颇坚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军陷入僵持战。无可奈何的秦国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反间计就此上演-秦相范睢派人带着千两黄金,进入赵国, “间谍”逢人就说,秦军不怕廉颇,廉颇有什么本事,只会守不会攻,秦军就怕赵奢的
7、儿子赵括。本来就对廉颇只攻不守的做法不满的赵王果然中计,立即把赵括调往前线。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懂临阵应变。他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斗力下降。秦国反间计得逞后,立即启用白起为主将。同时下令:“任何人敢泄露武安君担任主帅的秘密,斩!”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 5000 人,潜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八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
8、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 15 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到了 9 月,赵兵已断粮 16 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办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40 万赵兵投降。白起与人计议说: “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 ”于是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除了派 240 名年幼的
9、赵国小兵回国报信外,其余的人全部坑杀!赵国震惊,七国震惊。这也是白起在史书上留下的浓重一笔,纵然有一生不败的战功,但坑卒 40 万,成了白起万世难辨的罪证。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下,白起一直奉行一条原则-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在战国人口不多,恢复缓慢的时期,人力资源要远比国土资源更加宝贵。在那个年代,每年都要爆发战争,所有诸侯国的国君都在争斗,如果说在一场战争当中,你俘虏了大量的士兵,那么,战争到此结束;而你把
10、他们放了,回到他的国家以后,下一次战争他们仍然是战士,战争永远都会进行,战争会一场接着一场地打下去。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 40 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国家计-杀!百年后的项羽,不也同样坑杀 30 万秦军降卒吗?为什么人们把白起当作杀人魔,而对项羽抱以同情呢?难道只是因为他比白起痴情?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是不是该公正客观一点,而非一句“暴秦” 、 “杀人魔王白起”一概而论。白起是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擅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于白起杀敌太多,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
11、,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一个名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 ,并且经常以少胜多。他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君王猜忌,自刎而亡】长平之战过后,是秦国灭赵的最好时机,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两路:一路由王龁(h)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 ;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则
12、将围攻邯郸。白起当然希望一劳永逸。但一报还一报,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也想到了反间计。公元前 259 年,大名鼎鼎的说客苏代受赵王委托,带上丰厚的礼物入秦,反问秦相范睢:“武安君擒杀了赵括吗?”“是。 ”“秦国就要围攻赵都邯郸了吗?”“是。 ”苏代于是说:“灭了赵国同,秦国称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为秦国夺取了 70 多座城池,就是历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劳,也不过如此。到时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苏代接着说:“上党的百姓宁可归附赵国,也不向秦投降,可见天下百姓不愿做秦国的臣民。如果秦国灭了赵国,赵国北方的人就会投奔燕国、东边的归入齐国,南面的跑去韩国、魏国,秦国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着
13、赵国惊恐之际,叫赵国割地求和,别再让武安君建功立业了。 ”这段话就到了范睢的心坎上,他果然劝秦昭王和谈,这令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后,等秦昭王再次意攻赵时,时机已然错过了:赵国从重创中喘息过来,白起的身体也大不如前。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败。于是去请白起,白起断然拒绝:“邯郸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何况各国的救兵纷纷开进赵国,他们对秦国的怨恨何止一日两日?长平一战,赵军虽然死了 40 万,但秦军也折损了一半,我们国内空虚,还要远征别国。赵军以逸待劳,各国援军里应外合,秦军必败。 ”昭王不听,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睢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但昭王还是强行派兵。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
14、攻邯郸,遭遇了赵、楚、魏三国联军的夹击,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不听我的话,如今怎么样啊?”这句话传到秦昭王的耳朵里,昭王恼羞成怒。那好,那就让你白起上阵吧!国相范睢亲自去请,但白起犟如黄牛,偏不从命。一个将军,既然不能为王所用,就只能为王所弃。公元前 258 年,白起被夺官、削爵,降为士兵,迁居他乡。由于病情反复,白起无法远迁。他滞留在咸阳的三个月里,正是秦军节节败退之时。颜面扫地的秦昭王,不想看到白起继续得意,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决策的失败,便勒令他立即离开。白起刚走,秦昭王就和范睢商量:“白起心怀怨恨,不如处死。”在咸阳城外十里,
15、白起接到了赐死的命令。刚烈的白起拨出剑:“我有什么弥天大罪,何至于得到这个下场?”良久,他又叹息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 40 万人投降,我欺骗了他们,把他们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 ”说罢,他举起了那把鲜血浸染过的战剑,刺向了自己。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 257 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根据后汉书相关记载,白起死后,东方六国闻讯,诸侯皆酌酒相贺,庆幸白起之死) 。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自己人的手里,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白起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出征,
16、这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白起偏偏看不到这一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后秦国的另一位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训,在残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终。在后人的眼里,白起更多是以“杀神”的形象出现。然而在当年,他是秦国真正的“战神” ,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敌。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和他征战数十年取得的赫赫战功关系密切-这是历代史学家都不会否认的事实。【作战策略与特点】白起一生领兵作战无数,并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冬天奇袭魏国河
17、内,开创冬战先例,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了步兵大规模攻城战;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 45 万,创造了先秦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个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是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个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 。但白
18、起能够在两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也是非常难得的。二是为打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 (商君书战法第十 ) ,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据宋史志第一百六十 艺文六记载,白起著有兵书阵书(一作“图” ) 一卷和神妙行军法三卷,可惜均已失传。 【长平之战遗址】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 10 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 30 公里,
19、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 10 公里的长平村。高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这里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第一大将-炎帝就活动在泽潞盆地,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高平三面环山,丹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这里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长平之战遍及大半个高平,涉及的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距今虽然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但是,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许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此次战争有关,如康营、谷口、围城、箭头、弃甲院、三甲、赵庄、徘徊等。百里长城(又称秦垒) 、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