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 急 管 理,现场部分,应急管理概念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应急管理培训,什么是应急,“应急”:源于英文,Meet an emergency包含有响应、应对、应变等含义。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减少、消除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管理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的内涵,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
2、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企业应急管理,“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等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应急预案,怎样预防?先得有预想预案,有了高质量的预案,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心不慌、神不乱,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应急预案图例,应急预案的
3、概念,是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应急预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和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预案由三方面的含义,事故预防:通过危险辨识、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蔓延。应急处置:万一发生事故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故障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抢险救援:采用预定现场抢险和抢救的方式,控制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是什么,是供人参观学习的“摆设”?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挡箭牌”?是锁在抽屉里的“文件”?是企业编写的“书籍”?是智慧结
4、晶;管理工具;应急指南;操作手册。,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1)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便于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尤其利于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2)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3)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部门的协调。 (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二、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一)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 (二)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而制定的计划
5、或方案。 (三)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1,现场处置方案2,现场处置方案n,。,三、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于2006年11月1日实施。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规划,做到重点突出,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并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规定了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
6、全生产实际情况;,四、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包括下面6个步骤:(1)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资料收集。(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五、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不同的应急预案可以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即“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功能(职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和保障支持系统四个分预案。(1)基本预案: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2)应急功能设置:是针对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采取的一系列的基本应急行动和任务。设置应急功能
7、时,应针对潜在重大事故的特点综合分析并将其分配给相关部门。(3)特殊风险管理: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做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4)标准操作程序:各应急功能的主要责任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5)支持附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的有关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的附图表。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六、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3 组织机构及职责4 预防与预警5 应急响应6 信息发布,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7 后期处置8 保障措施9 培训与演练 10 奖惩11
8、附则附件,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 组织机构及职责4 预防与预警5 信息报告程序6 应急处置6.1 响应分级6.2 响应程序6.3 处置措施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事故特征2 应急组织与职责3 应急处置4 注意事项,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应急演练的定义、目的与原则(一)定义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相关应急人员与群众,针对特定的突发事件假象情景,按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活动。,应急演练的目的与原则,(二
9、)目的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科普宣教。(三)原则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着眼实战、讲求实效;精心组织、确保安全;统筹规划、厉行节约。,演练的参与人员,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演练过程中都应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1)参演人员:相当于是通常所说的演员。(2)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3)模拟人员: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4)评价人员: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5)观摩人员: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的人员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应急演练的类型,(一)按
10、组织方式分类桌面演练:圆桌讨论或演习活动,口头或书面叙述。实战演练:现场实战操作。(二)按演练内容分类单项演练:针对特定的环节和功能。综合演练:涉及多项或全部应急相应功能。(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研究性演练。,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要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等5个阶段。,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各阶段的主要任务计划阶段:明确演练需求,提出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安排。准备阶段:完成演练策划,编制演练总体方案及其附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预演,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安排。实施阶段:按照演练总体方案完成各项演练活动,为演练评估总结收集信息。评估总结阶段:
11、评估总结演练参与单位在应急准备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重点,提出改进计划。改进阶段:按照改进计划,由相关单位实施落实,并对改进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一)计划 1. 梳理需求:确定演练目的、分析演练需求、确定演练范围。 2. 明确任务。 3. 编制计划。 4. 计划审批。(二)准备核心工作是:设计演练总体方案。 1. 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保障部、评估组、参演队伍和人员。,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2. 确定演练目标。 3. 演练情景事件设计。 4. 演练流程设计。 5. 技术保障方案设计。 6. 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 7. 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8. 方案审
12、批 9.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场地保障、物资和器材保障、技术保障、安全保障。,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10. 培训。 11. 预演。(三)实施 1. 演练前检查。 2. 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 3. 演练启动 4. 演练执行:实战演练、桌面演练、演练解说、演练记录、演练宣传报道。 5. 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6. 现场点评会。(四)评估总结 1. 评估。 2. 总结报告:召开演练评估总结会议、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3. 文件归档与备案。(五)改进 1. 改进行动。 2. 跟踪检查与反馈。,三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运行机制应急法制,应急管理体制,主要建立健全集中
13、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建立健全以事发地企业为主、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重要作用。,应急运行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机制,奖惩机制等等。,应急法制,主要是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预案,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企业应急管理制度,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
14、范单位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2.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3.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4.成立以单位行政正职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职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基层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
15、。单位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6.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7.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8.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单位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
16、畅通。,9.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单位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10.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11.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基层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12.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
17、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要同当地政府救援中心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企业不能自救的事故,请求当地政府救援中心支援。,13.应急管理费用由单位行政正职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现场应急管理培训,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避灾避险、逃生自救及基本救护常识 。,事故预防,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
18、,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危险辨识,是确定在什么情况发生、它为什么发生(发生原因),和怎样发生(发生后果)的过程。危险辨识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危险,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 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 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 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必须让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使所有员工都熟知本岗位风险、掌握控制方法、防止事故发生、把所有事
19、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术语,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GB/T 280012001)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事故发生的根源,不安全设备、设施、设计;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缺陷。,危害识别的要求,全面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所有人员、过程与活动、设备或装置、物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识别
20、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以下问题:谁(什么)会受到伤害(对象)?伤害怎样发生(过程)?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的分类,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轮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误)。,两类危险源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
21、严重程度,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能量: 动能、热能、势能、电能、声能、光能、辐射、冲击波等。有害物质: 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第二类危险源,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等。 有害作业环境: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因素;安
22、全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危险源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58382 GB644186 分20类:01 物体打击 02 车辆伤害 03 机械伤害 04 起重伤害 05 触电 06 淹溺07 灼烫 08火灾 09高处坠落 010 坍塌 011 冒顶片帮 012 透水 013 放炮014 火药爆炸 015 瓦斯爆炸 016 锅炉爆炸017 容器爆炸 018 其它爆炸019 中毒和窒息 020 其它伤害,危害识别:,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编制说明 受何种伤害? (对应受伤性质) 身体何处受到的伤害
23、? (对应受伤部位) 什么物体或物质导致了的伤害? (对应致害物) 受伤者与致害物是如何发生接触的? (对应伤害方式) 哪些有害物质条件或有害环境导致伤害的发生?(对应不安全状态) 哪些物体或物质作为有害物质或有害环境,引起不安全状态发生? (对应起因物) 什么行为导致了伤害方式的发生? (对应不安全行为),厂址及环境条件;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24、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听力负荷、视力负荷和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 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包括生产过程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 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脱岗等),物
25、的不安全状态,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物的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伤害 噪声 振动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运动物危害,明
26、火 高温物质低温物质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物的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面滑作业场所狭窄地面不平梯架缺陷地面、墙、天花板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 采光照明不良 梯架缺陷 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温度、湿度、气压不适,环境因素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恶劣气候与
27、环境(风、极端温度、雷电、大雾、冰雹、暴风雪、洪水、泥石流、地震、海啸)地面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安全通道缺陷,沙漠和偏远地区,轮台地区地貌,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场地狭窄、杂乱、不平脚手架、阶梯、梯架缺陷,生产作业现场常见隐患,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职业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事故灾害发生时处置手段,切断电源关闭设备紧急扑救控制蔓延撤离伤员呼救报告,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生产安全事故报
28、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第七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事故报告,先向单位领导汇报,向政府部门汇报,向安监部门汇报,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
29、他人员,迅速逃离危险现场,安全通道,朝空旷地带跑,迎风向跑,向远离事故关联点跑,打急救电话120讲什么,首先报告需救护的事故,几人受伤,什么症状其次报告准确位置确定联系方式请教急救办法This is an emergency .情况危急please call an ambulance。请叫救护车,轻微伤害,如: 表面损伤;轻微的割伤和擦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 烦躁和刺激(如头痛);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伤害,如: 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 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严重伤害,如: 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导致寿命严重
30、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伤害严重程度的判断,伤害严重程度的判断,轻微伤害,如: 表面损伤;轻微的割伤和擦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 烦躁和刺激(如头痛);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伤害,如: 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 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严重伤害,如: 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伤害严重程度的判断,常见急救方式,急救包,常见外伤的处置,外伤包扎,常见骨折处理方法,外伤致左髌骨及胫骨骨折,夹板固定,几种常见的固定方式,几种常见的固定方式,置于正确体位,正确搬运伤员方法,正确搬运伤
31、员方法,心肺复苏术CPR,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要领,正确胸外按压位置,有脉搏需评估呼吸,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肋骨骨折。,在一定程度上,正确的按压部位和力度,可以避免肋骨骨折的发生,但是对于某些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患者,他们发生肋骨骨折的可能性更大,说是难以避免也不为过。,实施心肺复苏术应注意的事项,1.胸外按摩不可压於剑突处以免导致肝脏破裂. 2.胸外按摩时,患耆需要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 3.胸外按摩时,不宜对胃部施以持续性的压力,以免造成呕吐.4.胸外按摩时,手指不可压於肋骨上,以免造成肋骨骨折.5.胸外按摩时用力需平稳,规则不中断,压迫与松弛时间各半,不宜猛然加压6.胸外按摩时施救者应跪下双膝分开与肩同宽,肩膀应在患者胸部正上方,手肘伸直,垂直下压於胸骨上.7.心肺复苏术开始后不可中断 7 秒钟以上(上下楼等特殊状况除外).因为每一次的压缩只有正常心搏量的1/3 1/4.8.紧贴胸骨之手掌根不可移开伤患胸部或改变位置以免失去手的正确位置.9.若现场只有 一位急救员,没有其他人可以寻求支援,必要时此急救员应先为患者施行1分钟有效的CPR后再寻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