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定义与分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按内
2、容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表达方式分:平时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如 只有一个地球注:什么是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特点是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 确 性 、 平 实 性 、 简 洁 性(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平时、简明,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基本” 、 “大约” 、 “比较” 、 “一般” 、 “极个别” 、 “大多
3、数” 、 “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注意约数与确数(使用时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是否达到全面、精确的程度)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
4、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2)说明语言按风格分,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即: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分为: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简明平实(3)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 “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方法:1、解
5、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不能。因为 “往往” 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 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1 表态:不能替换;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
6、言的准确性。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因为 “往往 ”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1 表态:不能删;2 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 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 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太绝对了) ;4 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 亿元。 “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7、,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 200 亿元” ,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 转站。 “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问:将文中划线的“亟待” 一词改成“ 需要”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
8、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不可以, “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 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 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 23。【 “据调查”一词,说明所列左撇子的数据是通
9、过调查得出的结果,举例确凿可信,表达准确严密。】“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 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 “部分”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的方法及作用(打星号部分为小学考点)(1)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作用:有助于把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事理说得具体、明白。(2)列数字:用一些数字来进行说明的方法。作用: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可以科学地、精确地说明事物。(3)打比方:把此事物比做彼事物的方法。作用:
10、可以使陌生的变得熟悉,抽象的变得具体,深奥的变得浅显,也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4)作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5)分类别: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作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使人容易领会,便于认识等。(6)列图表: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帮助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作用:加强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提高说明效果。(7)摹状貌: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8)下定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使读者对事物有明确的概念。如统筹方法,是一
11、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也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述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了能成立。(9)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10)引资料(文献资料;名人语录;诗词、谚语、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
12、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强化练习(一)克隆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 PPL 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 I 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 6000 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
13、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 PHP 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 LAS 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些,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
14、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1、以上几段是围绕哪一句来说的?2、这几段介绍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好处?3、“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4、文段中的克隆加引号作用是什么?5、文段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6、文中画线句子起的作用是 (二)云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2)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
15、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在_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1)_;(2):_;(3)_。2解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1)原句: (2)作用: 4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 。5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
16、为什么?(三)人的潜力(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2)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3)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 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4)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
17、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 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 40 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5)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6)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 1000 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7)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 500 多个突触。
18、而人的每个元与 10000 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 1015 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8)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9)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1、 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
19、大潜力的根据。 (总计不超过 50 个字)(1)_;(2)_;(3)_。2、 (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3、 (7)段运用了列数字、_和_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4、 对(6) (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 500 多个突触 B. 人的大脑中有 1000 亿个突触C. 列宁的大脑中有 1015 个神经元D. 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5、 (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答: _。阅读(三)答案1、 (1)人脑有超量的神经元;(2)人脑的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3)人脑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2、人的大脑 3、举例子 作比较 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4、D5、 ”一般认为”表示通常的看法,即还未取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