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中医医院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20102018)一、原则医院在 2011 年之前要发展成为二级甲等医院,根据医院中长期规划,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二、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指导方针,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医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三、目标1、人才数量以能适应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和教学工作需要为目标,按照适度从紧、人才梯队合理性的原则,在近几年内逐步增加。2013年前总床位将达到 150 张,按照医院人才梯队的合理性,到 2012 年达 120 人,到 2015
2、 年达到 150 人,到 2016 年达到 160 人,2017 年达到 180 人, 2018 年招聘适量优秀人才以补充自然减员,总人数仍保持在 180 人左右。2、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例合理,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 75%以上。3、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比达到 1:0.4,大专以上护理人员达到 90%以上。一级科室和重点科室、重要科室 护士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主管护师、 护师、护士梯队结构合理。4、一级科室和市级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县级重点二级科室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内外科 1 名主任医师或各有 1 名以上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应有 1 名以上副主任医师。
3、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麻醉科应各有 1 名以上副主任医师;药剂科、检验科、功能科、影像科、内窥镜等至少各有 2 名中级以上技术人员。5、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部分重点部门(医务、护理、感染、科教等) 应有 2 名以上高级职称,全部达到本科学历。6、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 师、住院医 师比例合适。7、培养感染性疾病专业人员。8、具有专业营养师,心理咨询师。9、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专家和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力争到 2018 年培养 5 名以上县级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23 名运城市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0、不断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
4、每年争取吸引 1 名统招硕士研究生。建立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要求1 名以下的临床专业医师必须攻读硕士研究生。到 2018 年硕士研究生达到 2 名,占全院职工 1.1%。护师大专以上学 历要达到 95%以上。到 2018 年,高 层次学历比例进一步提高,职称、年龄、层次保持合理的结构。11、成为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分院的教学基地,提高我院教师队伍的带教水平。12、学科群体进一步发展。力争到 2018 年打造 12 个在市内有影响的学科。23 个市级特色专科,质量进一步提升。13、全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要达到 90%以上。原则上所有医生晋升副高前,常规外出进修学习(一般为期半年到一年)至少一次
5、,不断提高短期进修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药、护、技人员根据需要,外出进修达到较高比例。14、重点行政科室管理干部(医务、护理、感染、科教、财务等)培养达到规范要求。对管理干部进行规范化的岗位培训,到 2018 年,重点行政科室人员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岗位培训率达到 100%。 四、措施 1、20092018 年,每年以增加 1020 人的数量进行补充。重视培养硕士以上学历人才。一是通过全面开放的用人制度,招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二是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在职培养研究生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2、兼顾整体,突出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是医院办院实力的支撑和核心
6、,实行对高层次人才倾斜的政策,是医院在市、甚至是省内有名望的名科、名医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稳定高级 人才队伍,鼓励专家、骨干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学科带头人在任期内要带至少 1-2 项科研课题或开展 1-2 项新业务、新技术。3、立足长远, 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建立立体多面培养体系:已外出进修培训、在职研究生、成人教育为主要形式,建立普及型继续专业教育;以在职研究生、成人教育为主要形式,完善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
7、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度,加强 中青年骨干培养;扩大高层次人才对外合作交流,拓宽学术交流渠道;鼓励本院学术技术骨干在学术团体兼职,注重发挥学术团体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4、大力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岗位培训,提高管理效益。从 2010 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管理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或考察交流,并逐年增加参训人数,保证重点科室行政干部每五年累加参加培训不少于 2 个月,到 2011 年使该项工作正常化。在 2011 年之后,通过岗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
8、能力。5、继续培养重点学科。2011 年之前,成 为 3 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县级重点专科;对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医疗设备、财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6、深化人事配置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要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临床、行政工作人员的竞聘上岗工作。同事,要搞好聘后管理和考核工作。7、积极创新有利于人才流入的引才机制。要畅通人才引进“ 绿色通道” ,对紧缺高层次人才或实用人才,采取定 时录用、调配和随时招聘相结合的办法,满足工作需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设法为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制定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的补助制度,既起到建立高层次人
9、才得作用,又借以激励享有的人员。二 00 九年 临猗县人民医院人力资源长期规划(20092024)一、原则医院在 2024 年之前要发展成为三级甲等医院,根据医院中长期规划,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二、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指导方针,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医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三、目标1、人才数量以能适应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和教学工作需要为目标,按照适度从紧、人才梯队合理性的原则,在近几年内逐步增加。2013 年前总床位将达到 480 张,按照医院人才梯队的合理
10、性,到2012 年达 460 人,到 2015 年达到 580 人,到 2016 年达到 620 人,2017 年,招聘适量优秀人才以补充自然减员,总人数仍保持在 680人左右。2、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例合理,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 75%以上。3、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比达到 1:0.4,大专以上护理人员达到 90%以上。一级科室和重点科室、重要科室护士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梯队结构合理。4、一级科室和市级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县级重点二级科室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内外科 1 名主任医师或各有 3 名以上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应有 2 名以上副
11、主任医师。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麻醉科应各有 1 名以上副主任医师;药剂科、检验科、病理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心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电生理、超声、内窥镜至少各有一名中级以上技术人员5、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部分重点部门(医务、护理、感染、科教等)应有 2 名以上高级职称,全部达到本科学历。6、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比例合适。7、培养感染性疾病专业人员。8、具有专业营养师,心理咨询师。9、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专家和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力争到 2018 年培养 5 名以上县级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23 明运城市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
12、0、不断改善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每年争取吸引 1 名统招硕士研究生。建立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要求 10 名以下的临床专业医师必须攻读硕士研究生。到 2018 年硕士研究生达到 10 名,占全院职工 2.5%。护师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95%以上。到 2018 年,高层次学历比例进一步提高,职称、年龄、层次保持合理的结构。11、成为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分院的教学基地,提高我院教师队伍的带教水平。12、学科群体进一步发展。力争到 2018 年打造 23 个在市内有影响的学科。35 个市级特色专科,质量进一步提升。13、全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要达到 90%以上。原则上所有医生晋升副高
13、前,常规外出进修学习(一般为期半年到一年)至少一次,不断提高短期进修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药、护、技人员根据需要,外出进修达到较高比例。14、重点行政科室管理干部(医务、护理、感染、科教、财务等)培养达到规范要求。对管理干部进行规范化的岗位培训,到2018 年,重点行政科室人员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岗位培训率达到 100%。 四、措施 1、20092018 年,每年以增加 40 人的数量进行补充。重视培养硕士以上学历人才。一是通过全面开放的用人制度,招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二是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在职培养研究生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2、兼顾整体,突出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
14、伍建设。高层次人才是医院办院实力的支撑和核心,实行对高层次人才倾斜的政策,是医院在市、甚至是省内有名望的名科、名医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稳定高级人才队伍,鼓励专家、骨干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学科带头人在任期内要成带至少 1-2 项科研课题或开展 1-2 项新业务、新技术。3、立足长远,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建立立体多面培养体系:已外出进修培训、在职研究生、成人教育为主要形式,建立普及型继续专业教育;以在职研究生、成人教育为主要形式,完善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
15、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度,加强中青年骨干培养;扩大高层次人才对外合作交流,拓宽学术交流渠道;鼓励本院学术技术骨干在学术团体兼职,注重发挥学术团体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4、大力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岗位培训,提高管理效益。从 2009 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管理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或考察交流,并逐年增加参训人数,保证重点科室行政干部每五年累加参加培训不少于 2 个月,到 2010 年使该项工作正常化。在 2010 年之后,通过岗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能力。5、继续培养重点学科。2010 年之前,成为 3 个市级重点学科;3 个县级重点专科;对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医疗设备、财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6、深化人事配置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