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 年度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及2016 年工作要点常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 2015 年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位一体、 综合发展” 新部署,紧盯年度目标,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信息化建设也迈出了新步子,为全面完成“十二五” 发展目 标奠定了基础。一、基本情况1、主要指标基本稳定。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 4545 亿元,同比增长-0.8% ,其中规模以上工 业完成产值 3655 亿元,同比增长-0.3%;全市实现工业 开票销售收入 3460.7 亿元,同比增长 5.8%;
2、工业用电量 136.8 亿度,同比增长 4.7%。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15 年度,以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和纺织服装等三大“千亿级” 产业为 主线,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2015 年,全市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完成产出 1620.9亿元,同比增长 1.1%,占 规上工业的 44.3%,其中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电网物联网等产业增长势头良好,高端装备制造完成产值 516.4 亿元,成为加快产业转型的生力军。“三大千亿级 ”产业完成 产值 1762 亿元,同比增 长 1.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 400 亿元,同比增长 42%。3、投资创新稳妥推进。在产业投资方面,
3、2015 年全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 284 亿元,同比增幅为-17.5%, 为年度目标的 86.06%;技术改造 204.5 亿元,增幅为 5.76%,其中技改投入占全部工业2投入、设备投资占技改的比重,分别达到 72%和 77.8%。战略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过 171.4 亿元;55 只重点工业内资项目,48 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有 17 只项目竣工投产),开工率为 87.27%,今年完成投资 37.23 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 58.10%;在创业创新方面,全年 2015 年新办私营企业 3906 家,新批办个体工商户10496 户,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 1243.58 亿元,净增内资注
4、册资本 237.31 亿元,超额完成年净增 120 亿元目标。4、两化融合取得突破。扎实推进“智慧城市 ”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到目前为止,数据交换中心、五大数据库和智慧城市发展中心建设完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首发上线,市民卡发放超过 110 万张,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得到全面推进和实施。我市先后获得国家住建部和科技部智慧城市试点、省信息消费试验区命名,荣获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授予的20102014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贡献单位称号, “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创新奖” 。全市企业两化融合深入推 进,培育两化融合企业80 多家,其中苏州市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 20 多家。波司登被工信部列为互联
5、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5、绿色发展收到成效。在绿色低碳方面,继续实施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技改和“能效之星” 创 建等重点行动,2015 年完成节能技改项目 84 只,实现节能量 26.8 万吨标煤,单位 GDP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在淘汰落后方面,推进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专项行动计划,全年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 145 家;在产业集群方面,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全市 24 个特色产业基地年产出超过 1700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 45%以上。3二、工作举措1、加强引导,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围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指标体系和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
6、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一是扶持主导产业。以全市“十三五 ”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继续推进“三大产业” 规划的实施,完善三个“ 千亿级” 产业监测机制,定期 组织专题分析会,做好“ 三大 产业” 发展情况的季度 报告。对 全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配套需求情况开展调查,推进我市成套装备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间的配套协作的建议方案的制定工作。二是引导转型发展。围绕我市经济迈上新台阶“410”工程重点目标任务,摸底调查全市“单打冠军 ”企业和产 品情况,调研分析对 小微企业融资情况,以及重点产业现状和到 2017 年的发展预期,提出培育优化的重点产业,初步拟定了智能制造 400
7、计划、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等,为市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是注重产业导向。以壮大新兴产业为首要任务,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经省四部门确定,有 470 家企业列入新兴产业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做好行业调研,先后开展了铸造行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省消费品工业重点企业、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情况调研、军民融合企业等摸底调查,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铸造行业、铅蓄电池行业准入申报,以及禁化武履约等工作。2、加强监控,把控运行发展动态。2015 年中,我们把加强经济运行动态的跟踪监控作为重要任务。一是强化动态分析。编制常熟市工业经济主要
8、指标完成情况,加强了对全市各板块工业生产情况监控,了解、分析目标完成进度情况,及时获取各项经4济数据,细化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运行动态情况。二是强化预警监控。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形势,全年开展了二次工业企业“健康体检 ”,对 5000 多家企业进 行分析预测,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完善健全了省重点预警预测企业的监控,共有 300 多家企业列入省和苏州市经信预警监测系统;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了省经信委组织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前置年检工作,4 家担保机构参加,其中经发担保、盛高担保、灵丰担保 3 家通过省年检。三是强化项目服务。把加快推进重点内资项目建设作为重要任
9、务,密切关注项目建设动态和进展,积极为企业投资创业办实事、解难题,重点在产业导向、立项报批、融资信息,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全年为企业共办理技改项目备案 40 只。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新增长点项目监控,全市共有 106 个项目列入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预计年新增产值 150 亿元,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 3.3 个百分点。3、加强推动,提升企业创新实力。一是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着力点,2015 年完成 31 家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工作,龙腾特钢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获通过,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已首批进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20 个项目入选2015 年江苏省重点
10、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新增2015 年度江苏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产 品 1 个,截止 2015 年底,我市共获得苏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 产品(含新技 术新产品)34只。二是推动企业信用建设。深入实施“万企 贯标、百企示范” 工程,积 极组织企业参加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确保 45 家申报企业顺利通过验收,贯标企业总数达到 320 家,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申报 2015 年度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拟定了诚信建设示5范行动计划,内容涵盖征信系统建设、重点领域诚信管理制度建设、诚信奖惩制度和诚信宣传教育实践等,加强诚信建设制度化建设。三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百千万 ”工程,积极开展企业经管人才培
11、训,全年参训总人数近 2700 人次,重点包括:举办全市规上企业经营者经管能力提升培训,对全市 1147 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开展了为期 4 个月的轮训;组织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目前我市共有 57 人获得高中级职业经理人资格;举办常熟市工业转型升级专题研修班、企业班组长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中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 ”等,为企业打造人才高地提供了有益帮助。4、加强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一是提升共融水平。推进基础数据库应用,发布了常熟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等一批规范和文件,已有 73 个单位对接数据并交互信息, 汇集 630 类信息资源, 数据 总量 1920 万条,支撑委办
12、局项 目应用 40 个,完成主题数据产品 15 个;推进共享载体应用,完成了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之运行管理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支撑了智慧城市的保障体系。二是推进平台建设。以“ 三大平台” 建设为 重点。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首发上线 72 项服务,年内可达到 100 项服务;政务服务平台年内可完成大厅管理及门户网站及部分审批系统上线;围绕建设“ 一网四 库一平台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诚信常熟网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上线;推进市民卡拓展工作,市民卡综合应用功能已从首发 8 项扩展到 18 项,正在加载 10 项,还研究形成了 22项可拓展功能。三是强化统筹协调。出台了常熟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
13、细则,12345 和城市管理整合平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民政综合信息平台、 “阳光发改”和“ 阳光环保”、智慧商 务平6台等重点信息化项目有序推进;扎实推进省信息消费试验区和农村信息化应用推广工作,梅李镇被列为省示范基地;推进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固定宽带用户达到 50 万户;移动互联网继续稳步发展,手机上网户数超过 155 万户,无线 4G 网络实现了全市基本覆盖。四是培育融合示范。组织企业参加两化融合网上自评估活动,指导企业申报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中利腾晖和三爱富中昊获得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飞龙无纺等 8 家企业列入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波司登和隆力奇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互联网与工
14、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隆力奇等 2 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并有 16 家企业列入苏州市两化融合重点培育企业。5、加强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推进节能低碳。在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强化监督管理,形成倒逼机制;推进项目建设,突出重点攻关,全年有 7 家企业获得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扶持;推广清洁生产、能源审计,构建能源管理体系,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全年利用废弃资源量达 200 万吨;开展“能效之星 ”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创建,新增三星级“能效之星” 企 业 6 家。同时抓好节能产品应用推广工作。二是指导兼并重组。建立兼并重组重点项目库,经过 板块首次上报和后续动态更新,目前入库项目 28 个
15、,涉及建筑物面积 46.1 万平米,土地 3.1 万亩,职工 2137 人。结合标准件厂等企业重组搬迁工作,指导企业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股权改革、规范股权流转和探索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探索新途径。三是加快淘汰落后。做好苏州市“三年行 动计划” 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 2015 年目标任务方案的制定和分解下达工作,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常熟市阳澄湖保护区及上游控制区7淘汰落后产能及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的编制工作;继续深化“六小一无”企业 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有力策 应 了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抓好载体建设。全市计划开工建设的工业载体项目共有 58 个,累计建筑面积 162.02 万平方米,已有 4
16、7 个开工建设,开工率81.03%,面积达到 136.5 万平方米,占 总数 84.25%。已完工及部分完工项目有 37 个,面积 113.67 万平方米,占累计建筑面积总数的 70.16%。同时,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先后组织企业参与环球互贸平台定点企业甄选大会、香港创意营商日活动、中德奥项目投资推介、企业赴上海自贸区对接、为广大企业加快“走出去” 步伐搭建了重要的平台。6、加强扶持,努力完善服务保障。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业经济扶持政策,切实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同时, 积极做好我市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的制订工作,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摸底,形成了以鼓励
17、“ 机器换人” 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鼓励企业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政策体系,为推进产业转型提供了支撑。二是落实服务行动。注重市场开拓,先后组织了“ 江苏产品万里行(成都展、 兰 州展)” 、“苏州名优新产品沈阳展” 、“第十七届中国江 苏国际服博会 ”、“2015 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 、“中国国 际西部装备展”、 “2015 中国(常熟)秋冬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等 9 次活 动;搭建融资平台, 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银企融资对接会,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融资需求信息;组织扶持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节能宣传周、中小企业法律服务进园区等活动,全年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 1000 家。三是强化自身建设
18、。以增创服务品牌为导向,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部门建设,不断提升机关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按照市委的8总体部署,在“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活动中,认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逐层落实党建任务,逐级传递党建责任,系统党建工作取得新成就;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以争创学习型机关为重要任务,选送 100 多人次参加各种类型培训班学习,围绕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组织开展 “成长拜师会经信委机关青年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 动,适应了新形势 需求,开创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三、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沉重。工业主要指标提速不快、增长乏力,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与
19、预期目标存在较大脱幅;行业分化现象更加突出,冶金、化纤、造纸和纺织等行业长期低迷。二结构调整仍然滞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格局中,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优势尚未确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步子不快,面临严峻挑战。 三是产业投资回稳乏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 17%,降幅在苏州 4 个单列市中居前列;重点项目进展不快,与当年计划投资有较大差距,有 7 只项目未开工,影响开工的因素主要包括前期报批时间冗长、前置审批内容繁复、投资欲望和市场前景不明朗等。四是制约瓶颈难以打破。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一线工人工资涨幅在 10%20%,而原材料和产品价格
20、持续走低;冶金、纺织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比往年有明显增加,导致在与其他地区企业价格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四、2016 年工作要点2016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 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增幅为 5%;净增内资注册资本 120 亿元;完成工业投资 305 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 60%以上、设备投资占技改投资比重 70%;深化 “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政府信息化重点项目;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 GDP 能耗任务;关停淘汰落后 产能企业100 家。工作要点是:1、进一步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以全面落实推进“410”工程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更好的服
21、务、更实的创新,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以政策规划为指导,引 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突出“十项重点”。2016 年,围绕“410”工程的推进,突出抓好“十项重点 ”的落实推进工作,即:深化推进“ 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推进“专精特新”产品培育;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专项 工作;加快淘汰落后 产能;培育提升“小巨人”企业;扎实推进兼并重组;加强节能技改;深化智慧常熟建设工作;深化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经营管理者素质能力。要紧扣经济迈上新台阶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行动计划,完善推进举措,确保落实到位,为“ 十三五” 良好开局打下 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产业引导。 制订“ 中国制造 2
22、025 常熟行动方案 ”,对创新能力建设等六大指标体系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等,进行科学预期、定位,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继续做好行业准入、规 范工作,推进工信部开展的相关行业准入和规范工作;认真履行转型升级办公室职能。继续做好苏州市工业经济升级版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强与牵头部门、苏州市转型升级办的有效对接,定期对目标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根据关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对照关于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10制订出台项目申报指南和具体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的疏理、审核,编印工业经济政策谳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发
23、挥政策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助力支撑作用。继续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努力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进入上级政策扶持的总盘子。 2、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投资。一是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培育实体经济增长点。2016 年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内资项目 5000 万元以上)共有 73 只项目(同比增加 18 只),计划总投资 221.21 亿元(同比增加 29.42 亿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 90.15亿元(同比增加 21.52 亿元)。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 对接和各项服务工作,协调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时间节点和工作责任,推进重大项目的有关政策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健康有序推进。二是以推进机
24、制为助动力。构建推进产业转型和项目投资建设的保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预警预测机制,对重点骨干企业、重点投资项目进行检查督促,对重点难点项目认真加以研究分析,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重点跟踪服务,加强银企合作,定期向金融机构提案项目融资信息、推介重点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渠道;认真做好现行政策的落实兑现,并做好政策调研和对上争取项目的培育计划。 三是以双创行动为着力点。继续做好民资发展的月度分析监测, 结合各板块特色强化招商选资措施,努力实现民资发展的总量与质量齐头并进;做好企业技术中心的创建和规范化运作,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新增一批省和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和交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组织我市软件企业积极参加省软件企业、软件产品评估,促进我市软件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