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染病的定义: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三个组成部分传染源 、 传染途径 和 对传染病易感人群 。这三个条件统称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就造成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传染病的三个组成部分 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等水、食物、苍蝇 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等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消化道
2、和肠道病毒均可通过此种途径进行传播虫 媒 传 播 蚊子、跳蚤等,如疟疾等血液 /体液 /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土 壤 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 径,如破伤风等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 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 4种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水痘 手足口
3、病 麻疹 猩红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呼吸道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 7天)都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 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一般多发生在冬季。一次流行持续约 68 周后会自然停止。 潜伏期: 1 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发热 3 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流感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
4、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
5、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呼吸道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通过 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 潜伏期: 14 25天,平均 18天 临床表现: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一般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肿大特点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肿痛在 3-5天达到高峰, 1周左右消退,持续 7 10天。2、少数有发热、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呼吸道麻疹 传染源: 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 5日至出疹后 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 1、 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 10日。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 6 18天,约 10天 临床表现:1、发热:一般逐渐升高。2、上呼吸道炎: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3、眼部充血、怕光、流泪、眼睑浮肿。4、麻疹粘膜斑( Koplik斑): 发疹前 24-48小时,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为 0.5-1mm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相互融合, 2 3天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