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技术.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910183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起搏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心脏起搏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心脏起搏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心脏起搏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心脏起搏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概概 述述l心脏起搏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来电流刺激 ,引起心肌兴奋收缩 ,实现对一些严重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心脏传导阻滞及其他心脏病急救的人工起搏 ,从而维持正常的心脏排血功能。l心脏起搏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加之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 ,其必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心脏起搏器发出一定形式的微弱的脉冲电流 , 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 ,刺激电极所接处的心肌而使之兴奋 , 使兴奋沿心肌向四周传导扩散 , 即可产生心房或心室兴奋和收缩。人工心脏起搏的作用是提供人造的异位兴奋灶 , 以替代正常的起搏点来激动心脏。心脏起搏术的发展史心脏起搏术的发展史

2、l 1951年,美国哈佛医学院 Zoll 医生开始将起搏技术用于临床,成功的抢救一例心脏骤停的患者;l 1959年瑞典工程师 Elmgvist设计制造, 1960年由 Senning医生安装了世界第一台固定频率起搏器;l 1964年成功安置心室按需型起搏器,使起搏技术进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第二代;心脏起搏术的发展史心脏起搏术的发展史l 1975年 Cammilli提出感知呼吸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这是最早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l 1978年 Funke提出了 DDT起搏器设计构想。同年, Furman植入世界首例 DDD起搏器。这些使起搏技术进入了第三代即生理性起搏的时代。l 1995年,首例置入自

3、动阈值夺获型起搏器问世,这一技术开创了起搏器自动化的新时代。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l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美国心脏协会( AHA)以及美国心律学会( HRS)联合更新并颁布了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这是继 1984年、 1991年、1998年与 2002年之后对本指南所作的再次修订。l 新指南修订过程中,充分融入了近年来揭晓的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新证据,对该领域的临床实践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新指南更新的要点新指南更新的要点l主要包括以下内容:l用于治疗心动过缓的植入性永久起搏器 PPIl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心室再同步化起搏器 CRTl用于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植入

4、性转复除颤器 ICD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PPI)指征 l 对于具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者应考虑 PPI治疗,包括频发窦性停搏、心脏变时功能不全、药物所致的心动过缓等。l 伴有下列情况的 III度与严重的 II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成年患者应考虑 PPI治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PPI)l有症状的严重心动过缓(包括心力衰竭)或由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l由药物所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但这些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或其他疾患所必需使用的;l心脏停搏时间 3秒,或任何逸搏心律频率低于 40次 /分,或逸搏心律起源于房室结以下部位;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PPI)l房颤伴心动过缓时,至少记录到一次心动周期超过 5秒;l房室结导管消融术后所致心动过缓;l手术后房室传导阻滞且不可能恢复者;l神经性肌肉疾病伴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PPI)l 无论其类型与阻滞部位如何,所有有症状的由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动过缓者均应接受 PPI治疗。l永久性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觉醒时心率 40次 /分且无心动过缓症状,但伴有心脏扩大或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其阻滞部位在房室结以下应接受 PPI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