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议词语积累的有效策略内容摘要:词语是语文学习之源,一个人对词语的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设法帮助学生实 用、高效地 积累词语,使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泼泼地充盈起来。如何才能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情况下轻松地积累词语呢?笔者认为可依托文本,在具体的语境中强化对词语的理解,再现、存储;整合单元词语,在创编 故事中运用积累;还可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具体的形象把握词语内涵,强 化存储。关键词:词语积累 文本语境 单元整合 创编故事 具体形象词语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单位。胸无点墨,则言语干瘪,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多少,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传统填鸭式的分析,机械式的抄写,只会让
2、学生失去对学习、积累词语的热情,只知盲目记,不知灵活用,最终在词语前“呆若木鸡,面无表情” 。那么如何高效、实用地积累、运用词语呢?我对此做了以下尝试。一、依托文本,在具体的语境中强化巩固一个人对词语的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设法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词语。文本受选材和体裁所囿,一篇课文,词语经常已被作者所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词语往往更多。如果我们能在阅读教学中找到有效的方法构成文本与词语的联系,不断的激活、唤醒学生的词语积累,给词语以反复再现的机会,就能使学生在多次运用中了解词语,巩固记忆。那么,日积月累,学生记忆库中的词语就会不断增加,最终“聚词成文” 。1借
3、助语境,巧换词语借助文本中的语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文中词语替换成与课文语境相关的词语,不但能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更深入,而且能促成词语的不断呈现。如窃读记中“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段话写出了作者林海音在街角书店里窃读时快乐而惧怕的矛盾心理。阅读感悟时,我就要求学生将句中的“急忙” “贪婪” “快乐” “惧怕”替换成与语境相关的成语。学生读着句子,再想象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就能由“急忙“想到“迫不及待” “急不可待” ,由“贪婪”想到“如饥似渴” ,由“快乐”想到“乐不可支” ,由“恐惧”想到“惊恐不安”等。学生借助成语充实了语言,
4、凸显了语言内涵,不仅对小林海音痴迷读书的感受更加深入,而且在成语与课文原词语的替换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2凭借语境,创写词语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课文内容的处理,凭借语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写词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促进词语的激活巩固。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描写“父亲”徒手挖了 38 个小时终于挖到儿子的段落是文章最感人的部分。为了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读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填空。那那篇废墟上,阿曼达的父亲-_(坚持不懈、奋不顾身)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的样子_(狼狈不堪、疲惫不堪) ,但他_(毫不在乎 依然故我) ,继续不停地挖着。第 38 个小时,瓦砾中传
5、来了儿子的声音,他_(喜出望外、喜及而泣 、喜不自禁) ,真是苍天有眼哪!父亲_(欣喜万分、欣喜万状) ,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阿曼达_(惊喜交加 ) 。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父亲_(激动不已、激动难按) 。依托文本创写词语的过程,学生的词语积累被不断地唤醒,他们的思维在文本和词语间自由穿梭,在不停的激活、检索、运用中,词语的意义逐渐清晰,记忆逐渐巩固。3拓展语境,联想词语文本词语有时看似单薄,实则蕴意丰富,教师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拓展语境,让学生在联想中扩展词语再现、运用的空间。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
6、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初读这句话,觉其无任何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点,但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目光集中放在“极其简单”上,接着进行语境的拓展和叠加,让学生有充盈的词语联想点。第一次由“宫殿” ,让学生联想这个房子过去的主人可能会是谁,学生猜测:家世显赫的达官贵人、挥金如土的富豪、位高权重的丞相、权倾一国的皇帝在学生还沉浸在假想的猜测中时,马上将其真相告之学生,过去主人的真实身份摄政王,并进入另一个联想点,房子里曾经有些什么东西?学生想象:价值连城的古董,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精美绝伦的雕像,华丽软滑的绫罗绸缎这些语境的拓展点,折射出的词语张力像一张魔网,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调动大脑词语存储,联想具
7、像的相关词语,表达运用。二、整合单元词语,在创编故事中运用积累人教版教材按“主题单元”编排,突出整体性,系列化。从四上开始,要求认记的词语逐渐减少,并开始以单元为单位,这就为教师多纬度的整合词语资源提供了条件。我经常的做法即让学生在单元词语库中自选词语,编排故事。四下第一单元中出现了如下的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奔腾、依旧 恢复、灿烂、规律、颤动、霎时、静寂、白茫茫、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漫天卷地。一位学生就自选词语创编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珠穆朗玛峰还没有形成,世界还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块(神秘莫测)的巨石,巨石上(笼
8、罩)着一层(薄雾)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原本(风平浪静)的大海,突然(漫天卷地)地涌起了大浪来, (若隐若现)的巨石剧烈地(颤动)恰里。 (霎时) ,一声(山崩地列)的巨响, (恍恍惚惚) ,巨石不见了。等一切(恢复)了平静,在滔滔江水上漂浮着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近看原来是只猴子,这就是传说中的石猴孙悟空。在整合的单元词语中,自选词语创编故事,避免了机械的抄写和记忆,学生兴趣盎然,且在创作中,调动了一切积极的学习情绪,自觉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积累,可谓一举多得。三、利用思维特点,借助具体形象把握词语内涵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我们可以通过词语自身形象的展示、语境形象的再现,生活形象的拓
9、展,使词语的形象内涵和意义内涵共同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当生活中出现相关形象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自然地浮现相关词语;当阅读中看到相关词语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关形象。这样,词语便能成为学生阅读理解、协作表达的自由元素,他们就能灵活运用词语了。四上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意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一句,我为了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形象理解“随意而安”的意思,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一)展示自身形象,体会意思。 “随意而安”是什么意思?想象描述成语固有的形象;文中的“随意而安”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随意而安”?再现文本描述的形象,体会成语的意思。 (
10、二)借助语境形象,理解意思。先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补充句子_,这是随意而安。为什么说这是随意而安呢?_。再让学生联系词义,描述各种生活情境中见到的“随意而安”的情景。 (三)拓展生活形象,引导运用。补充句子:大街上那些可怜的讨饭人,他们无家可归,常常随意而安_。爸爸大学毕业后,工作轻松,收入稳定,但他不肯随意而安_。这样训练,学生头脑中就会存储下许多与“随意而安”相关的形象。这个过程使学生对词语内涵的把握逐渐准确,当遇到适当的语境时,词语的运用便能灵活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同理,不积词语,无以成华文,词语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变化词语积累的形式,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高效、实用地积累词语。参考文献: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小学语文教学 20077、83袁振国编著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